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到各行各业,夜店迪厅行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顺利渡过难关,夜店从业者们发起了轰轰烈烈的行业自救行动,由线下迪厅转为线上迪厅。好在线上迪厅上线首日表现亮眼:在线人数达121万人,打赏金额突破200万元,比线下还要赚钱。
是如何实现这一切的?
1. 上线云迪斯科直播前的思考
疫情伊始,我们选择关闭门店,十三集团在全国有四家门店,每月工资支出近1500万元,为了缓解生存压力,我们不得不思考疫情期间的业务发展。
对于夜店、迪厅行业来说,酒水是最赚钱的部分。考虑到疫情期间不少餐厅开启了线上外送业务,我们也对外送业务做了相应的分析。但我们和餐厅的区别在于,餐厅主要卖服务、餐食、酒水和饮料,而夜店需要依靠音乐和表演营造欢乐的氛围,在氛围中为食物和饮料创造溢价。线下消费时,一瓶酒可能要卖几千元,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外送,消费者可能不会为一款失去了氛围的快消品支付昂贵的费用。
所以我们最终选择线上突破,用音乐和表演来吸粉。音乐和表演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视频直播。夜店艺人可以线上表演,这是最直接的内容出口。另外在平台选择上,我们选择了抖音作为主要展示出口。
选择的原因有三个:
这些举措背后的经验是,做新项目,首先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我们最擅长的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我们服务的可扩展性,以及我们音乐+DJ的优势,这些结合起来可以在抖音平台上形成一个演出形式。
其次,我们要尽快找到类似的场景和自己的业务进行结合。以Tony为例,疫情期间,我们无法提供外送、送货上门服务,但可以在网上教人剪发、推发,教别人如何快速把自己变成一个简易的理发师等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确定了想法,就要开始行动,在过程中发现新的收获,而不是只考虑装备是否齐全。
在新业务的决策权上,我们借用了互联网圈的一句经典名言:“百战不殆,唯快不破”。这次做云蹦迪也不例外,从有想法到落地,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速度为何这么快?
(一)充分授权,勇于尝试
比如,让一线员工和年轻员工尝试新的挑战,并承担这些新挑战的风险,可以让团队更快地成长。
(2)抓住机遇,尽快占领市场。
比如我们做云蹦迪项目之前,已经有一家叫TAXX的公司进入了这个领域,娱乐行业变化很快,如果不把握机会,以后就很难做好。
速度快带来的结果是,我们的云直播单场音波高达1931.6万,折合人民币200多万,5个小时的直播在线人数为121.3万,这个数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直播数据为何如此出乎意料?
(1)无聊经济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因为不能出门,度过了一段艰难而无聊的时光。为了打发时间,为疫区做点事,我以个人名义发起了一个“十三姨援助协会”。社区的活跃为云迪斯科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大家都希望在家动起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2)品牌力
我们的OT品牌不仅是国内知名的大型电子音乐文化输出平台,更是拥有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夜生活文化,在世界各地也享有盛誉,多次登上排行榜,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也给云迪斯科带来了积极的推动。
(3)粉丝的支持
我们云迪斯科直播出色的数据,离不开我们线下忠实客户和粉丝们的支持,这部分的具体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第三部分中详细讲解。
2. 如何创新现有业务
我们从决策到实施云迪斯科直播项目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上线三天后,就有近20家夜店跟进上线直播。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继续保持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创新。
比如,当其他品牌还在探索移动端直播时,我们调动资源推出高清直播设备,聘请专业录制团队,提升直播质量。此外,在活动策划部分,我们也以最快速度调整直播资源,协调嘉宾安排,为每位嘉宾设计宣传海报,策划专场活动。
总结一下:内容质量决定了直播效果,通过这样的精心安排,我们在夜店直播中一直稳居第一。
如何维持经营业绩?
(1)平台环境和用户习惯决定内容导向
众所周知,夜店娱乐有自己的行业特性和服务特点,转移到线上也同样如此,要提高顾客满意度,必须认真考虑是朝专业化还是娱乐化方向发展。
在转战抖音的过程中,我们有两大团队支撑,一个是专业团队,一个是导购团队。由于客群对音乐的喜好各有不同,专注于专业方向比较有挑战性,所以我们选择从娱乐方向入手,这刚好契合抖音平台的调性。总结一下:最终的内容输出方向是由选择的平台环境和用户习惯决定的。
(2)只有通过反复试验,我们才能知道对错
在直播升级后的第二次调整中,我们的云蹦迪项目增加了第二个场景,邀请了非常专业的主播,并且制作了很多创新的内容。比如在互动PK中,粉丝点赞和支持较少的一方将接受另一位DJ艺人的惩罚。
这种互动形式在传统线下模式是不可行的,但数据证明这种形式在线上直播是可行的。在商业创新上,不能用旧的经验主义来审视新的尝试,否则很难做到首开先河、引领行业。
如何策划一场有品牌温度的活动?
品牌策略不仅要有影响力,更要有品牌温度,为了营造品牌温度,我们策划了一场效果非常好的线上活动——口罩告白。
这次活动的灵感来源于疫情期间大家都在戴口罩,所以我们趁着2月14日这个节点,推出了一张上面有很多口罩的海报,口罩上写了很多告白的话,用这种互动的形式来传播热情、爱心和正能量。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一位在抗疫一线的护士也用这种方式当场告白了自己对口罩的热爱。这一举动既保持了品牌活动的温暖,也升华了主题,有致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意思。
品牌温度可以规避特殊时期政治不正确的风险,如果价值取向没有错误,品牌就不会有舆论风险。
三、云迪斯科直播实施细节1、关于奖励
我们的第一桶金来自于我们的线下用户。
各行各业的销售团队都在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非常专业、周到的销售团队来服务客户,对于不是第一次来的客户,基本都有销售团队成员接待,从接电话到评估人数,从帮客户分析消费预算到安排合适的座位,可以说为客户提供360度全方位的跟踪服务。
对于初期的线上直播,我们利用销售团队的资源,与客户进行了线下的初步沟通,这些客户后来对云蹦迪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考虑到在长期的直播过程中,如果总是让客户帮忙打声波,会有伤害到客户的风险。
最后我根据以上问题总结出三点:
2.关于费用
很多人看到云间迪斯科日营收200万,觉得不可思议,但综合来看,周营收也不过700万。场地维护费、灯光音响费、电工费、设备使用费等,一天的成本算下来也就10万元左右。后期抖音音波的收入比较低,完全靠线上拉客。
还要不要继续做直播?这是我们当时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对直播带货的成本有一个误区,可能觉得银狼的收入很高,做完这个项目就不用开线下店了,直接做线上就可以了。其实,线上直播的成本很高,收入很低,扣除成本还有平台和渠道分成,总收入几乎为零。
支持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是云迪斯科直播间的数据,平均每天有 4 万人左右,这些观众客户给了我们更多的方向。从品牌的角度,我们尝试新的业务,即使坚持起来很困难,但我们也保持良好的心态。前三天直播间所有的声波收入都会捐赠,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3.关于年轻用户
我们在直播过程中也发现线上线下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我们分析90后、95后的消费习惯和相对统一的消费心理时,会发现他们更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存在感,也会把资金分散消费,习惯于AA制的方式。
无论是线上线下,他们最关注的关键词是社交。无论是霸屏显示存在感,还是线下开瓶酒,都是为了结识更多朋友、表达自我、活在当下。这是90后、95后共同的标签和符号。
最后我总结一下,要跟年轻人做生意,首先要分析他们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消费心理。
4、云闪付直播后的商业思考
在夜店直播中,如果想达到短期目标、短期品牌影响力,维持当前的温度和热度就已经足够,没必要把它当成一项长期运营来对待。
但如果长期来看,最终会变成两种形态:
第一是粉丝运营,为以后开店积累线下消费用户。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打造网红,比如DJ,DJ艺人其实就是网红,很多也会用个人账号直播,有的粉丝很多,未来也可以在淘宝平台直播,那样的话,方向可能是电商销售,又是一个挑战更新,难度系数更高的行业。
云迪斯科直播之后,我们也想过如何继续延伸线上模式。比如现在有一款很火的游戏《我的世界》,有一个品牌叫国际IT电子音乐节,由于最近国际疫情严重,全国性和城市性电子音乐节都取消了,我们选择和《我的世界》线上结合,演绎线上虚拟商业,进行跨圈层品牌合作。
这次活动只是昙花一现,但这是我们反思的一个长期目标,也是我们战略的一部分。后期我们会探索商业潜力更大的运营模式,包括邀请很多百大DJ到现场,关于他们的版权内容,能不能把有版权的视频内容、直播等传输给很多线上视频品牌?这可能是我们后续的一些业务方向。
最后重要的提醒,业务架构布局是企业活力的保障,这是我个人在这次疫情之后,通过线上云蹦迪,看到各个行业都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影响,得到的启示。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未来最核心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真正的免疫力。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我们也借鉴了一些其他公司的商业模式来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比如我们看到像西贝、海底捞这样的重投资公司,底盘很重,人力资源结构很大。我们现在做的大型夜店电音平台,就像海底捞、西贝的商业模式。
夜店的现场运营是由氛围、音乐等元素构成的,未来我们也可以考虑发展一些对现场场景要求没那么高的子品牌,结合线上外卖和线上文娱售卖,搭建自己的前厅,做自己的小规模尝试。
我们未来会改变业务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吗?
对于公司本身来说,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未来的新高度,我们也将把这个课题规划为2020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开拓新的平台空间。
作者:刘心泽女士(业内人称“十三姨”),十三集团董事长,文娱服务业资深投资人、管理人,微信公众号:腾讯大学(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