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支付安全为用户第一诉求,七成用户设置支付验证

2024-06-26
来源:网络整理

2024年2月5日,中国银联发布《2023年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17年联合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展全国消费者移动支付安全调查。调查报告从用户移动支付习惯、风险行为、损失、防范措施等维度进行跟踪研究,并由此向社会公众提供风险防范建议,助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包”。2023年,移动支付用户的支付安全意识和行为呈现出一些特点和变化:

首先,支付安全是用户的首要考虑,超过70%的用户选择设置支付验证,而愿意使用小额免密码支付的用户中,近一半倾向于较低的免密码限额。

受访者中,近72%的用户表示在支付时会采用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等方式增加验证强度,以进一步保障账户资金安全;近五成用户愿意使用“小额免密码”支付方式,可接受的免密码支付限额为100元及以下。

其次,支付APP和银行APP都是用户经常使用的支付方式,其中银行APP是用户大额转账的首选。

支付APP和银行APP是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使用频率方面,78%的用户每周使用上述APP次数在10次以上。直播、旅游平台等支付方式与上述支付方式仍有明显差距。在菜市场、公用缴费、话费充值等小额便捷消费场景中,受访者频繁使用支付APP;在大额转账场景中,受访者更倾向于使用银行APP。

三是综合电商场景仍是最主流的线上消费场景,外卖、生鲜等生活服务平台受到年轻用户青睐,线上直播购物成为大众认可的新场景,老龄化友好体系建设助力移动支付惠及更多老年群体。

惠民便民的线上支付场景活跃,综合电商平台仍是最主流的线上消费场景。35岁以下人群及未婚群体是外卖、生鲜等生活服务平台的消费主力。线上直播购物呈现上升趋势,4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此场景消费。得益于各平台适老化场景建设成效,电商平台、网络直播、餐饮超市、菜市场摊贩、公交地铁、公共支付等场景成为老年群体青睐的移动支付场景。

四是用户支付安全意识有所提升,支付安全意识指数较去年有所提高。

今年的支付安全意识指数为81.9分,较去年上升了2.8分,反映出受访者的支付安全意识有所提升。此外,遭受过网络诈骗损失的用户的支付安全意识仅为64.8分,明显低于整体平均水平。这一数据说明,提高支付安全意识可以有效避免财产损失。

五是网络诈骗威胁依然严峻,但人均损失有所下降。虚假购物、假订单返利诈骗等是造成用户损失的主要网络诈骗手段。电话、短信等传统渠道仍是网络诈骗信息的主要来源。

仍有87.4%的受访用户表示曾收到过各类诈骗信息,其中短信、电话、邮件仍是不法分子传播诈骗信息的首选渠道,并进一步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渗透。因诈骗遭受财产损失的用户占比由去年的33.6%下降至13.9%,平均损失金额由去年的2759元下降至2130元,表明防骗宣传教育已逐渐深入人心,用户防骗措施成效显著。虚假购物、虚假返利是造成用户损失的主要诈骗手段。

支付方式移动支付_支付移动方式是什么_移动支付方式

六是网络诈骗手段与人群特征结合度高,“老少皆宜”重点群体值得关注。

犯罪分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如免费游戏设备诈骗主要针对未成年人;虚假购物、假订单、返利诈骗多集中在大学生群体;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集中在年龄较大的群体;退货不退款、个体工商户年检诈骗等经营诈骗集中在小微个体工商户;冒充公检法机关、虚假信用报告诈骗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人群。

被骗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居多,占比66.3%;高中生被骗后损失较大的比例更高,损失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达41.7%;此外,大学生被骗经历率高达75.7%。

77.7%的老年人收到过诈骗信息,网络诈骗分子实施的诈骗手段包括假购物、假网上投资理财、假返利等,老年人遭遇过这三类诈骗的比例分别为32.4%、21.7%和21.1%,明显高于其他诈骗。

七是防骗工具得到广泛普及,有效保障了用户财产安全。全社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新媒体成为最受欢迎的安全宣传渠道。

公众对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云闪付“一键查卡”等“七大防骗工具”认知度较高,成为帮助用户打击诈骗、防范诈骗的重要途径。遭受网络诈骗侵害的用户知晓“防骗工具”数量低于全部样本平均水平,反映出了解、掌握“防骗工具”是公众防范网络诈骗案件、减少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

本次调查中,超过九成的移动支付用户反映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侵害,用户最反感的是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或泄露。在安全宣传偏好方面,55.9%的受访用户表示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等新媒体渠道进行防骗宣传最为有效;而大学生、未成年人家长、老年人群体则更青睐校园、社区等面对面的宣传方式。

中国银联专家为消费者讲解如何防范移动支付风险

中国银联专家建议消费者加强防范、做好应对,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一是养成支付安全习惯,保护好个人敏感信息,妥善管理银行卡和账户,了解“七大防骗工具”。二是了解常见诈骗套路,如返利诈骗、虚假投资诈骗、网络游戏交易诈骗等,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增强电信诈骗防范意识。三是遇到资金损失,需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措施止损,向开户银行等账户管理方寻求帮助,冻结或挂失账户,拨打110报警或到附近派出所报案。四是关心和提醒家中亲朋好友,帮助“老少皆宜”群体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骗能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