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数字人民币(DCEP)不是公链,但由于它比较新,广大民众对它并不了解,不知道它和区块链、加密货币有什么关系?
2.DCEP概念
DCEP是货币的全称,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数字货币,第二层是电子支付,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具有国家信用和法定偿还能力的法定货币,说白了就是没有那么多技术黑科技,但是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 DCEP 意义
包括:
首先,DCEP可以追踪每一笔交易的去向。在消除了现金支付之后,在只有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环境下,每一笔交易对监管机构来说都是完全透明的。资金的流向都有记录,流通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违法问题,资金来源可直接追溯。
第二,从全球范围看,如果DCEP能够在全球迅速推广,其他主权国家接受并允许DCEP,则可以绕过美元和结算体系,重新建立新的电子结算体系,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央行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央行是数字人民币的主管部门),负责向指定商业银行批发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数字人民币是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服务,所有平台都必须支持(是法定货币),从而摆脱了两家民营互联网巨头掌控全国数字支付数据的尴尬现实。
第四,其余。
4. 不是加密货币
DCEP与区块链加密货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尽管它们同样具备可追溯、不可篡改等区块链技术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表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为流通现金……是国家需要利用新技术把现金数字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的基础货币……”换言之,数字人民币根本不是加密货币,而是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化形式,主要用于线上支付。
如果一定要找一种加密货币来与之比较的话,最多也就是像 USDT(一种由美元支撑,可以等比兑换的稳定币)这样的东西。
DCEP主要替代流通中的货币M0,即日常生活购物的小额零钱,M0的特点是频率高、金额小。
5.DCEP的好处。
(1)双离线支付,满足没有网络信号时的电子支付需求。
只要双方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钱包,无需连接网络,只需手机触碰(NFC技术)就能实现数字货币支付。
其实离线支付功能并不是新鲜事物,微信、支付宝都已经实现。区块链采用轻客户端,即客户端只需要下载区块链头,通过算法在链上验证结果,用轻客户端取代全节点早已是成熟的解决方案。
当然,“双离线支付”由于无法第一时间验证,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一般只能用于小额支付场景。
(2)其余的好处都是中心化支付结算体系的一些好处,没什么特别的,比如:
安全性更高:万一被盗,由于是实名钱包,有挂失功能;
多终端选择:不愿意或者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可以选择IC卡、功能手机或其他硬件;
多重信息强度:数字人民币钱包按照客户信息强度分为几个等级,比如大额支付或者转账必须通过信息强度高的实名钱包进行;
点对点交付:通过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实现对特定人员的交付,民生资金可以分发到广大群众的数字钱包中,杜绝了虚报、诈骗、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3)非常重要的一点。
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不仅把个人信息留给了商户,对掌握全量数据的两大巨头来说,个人也无从得知;而如果使用DCEP,则不会把任何信息留给对方,所有信息都集中在人民银行,这当然更容易保证“三反”,即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要理解这一点,看下面几张图:
图1:现金转换成数字货币
图2:终端设备之间的支付
图3:商业银行数字货币体系匹配下的数字货币支付
图4:银行数字货币存储情况
包括上面说的简单的场景,实际上未来所有涉及货币交易的金融场景,都需要向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发出请求,商业银行数字货币体系在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授权下开展商业活动。
由此可见,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将非常强大。
6.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据央行人士透露,央行在推进法定数字货币过程中,并没有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并不一定要依赖某一条技术路线,区块链或许只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备选底层技术之一。
——————————————
注:此声明来自《经济参考报》:
—————————————————
但可以预见的是,区块链仍会有一些应用场景:
(1)利用区块链来管理数字货币钱包地址
交易方基于钱包地址发起的交易请求通过智能合约进行验证,若验证成功则更新钱包地址并保存到智能合约中,以便后续基于新的钱包地址进行交易。原钱包地址更新后,无法通过原钱包地址查看到交易方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隐私,有效保护用户隐私。
2.区块链用于交易信息监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区块链监管交易信息的方法,包括:从区块链中获取数字货币交易信息,所述数字货币交易信息包括监管用户信息、第一参与用户信息和加密数据;基于第一参与用户的初始化公钥和监管用户的初始化私钥,利用共享密钥算法生成第一参与用户的第一共享私钥;利用第一共享私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获得监管用户与第一参与用户之间的数字货币交易信息的明文。
——————————
注1:监管用户的私钥是在监管用户手中还是在央行手中是未知的,如果央行有,可以对交易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如果只有监管用户有,交易信息可以在区块链上对无关第三方保密。
注2:交易明文到底包含多少信息,能记录多少内容,都是未知的。
——————————
3.DCEP数字票据交易
这大致就是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一个简单应用场景,区块链接收输入的数字票据交易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票据签发登记应用、承兑提醒应用、票据收款提醒应用、背书转让应用、贴现应用、再贴现应用,然后区块链会执行数字票据交易应用的相应操作,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基于区块链的票据业务,使用数字货币进行票据交易。
央行推出数字人民币DCEP后,市面上出现了类似的产品,直接用DCEP和央行的名字和旗号进行推广。这很大胆。估计项目方和交易商都不在国内了,也敢用别人的名义打着政府的产品。推广DCEP其实有多层好处,不知道参与者是怎么想的?
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只是人民币的电子版,就好比人民币不需要老百姓去推广,央行直接通过各个银行去推广。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央行的DCEP还需要用CX的模式去推广。所以要谨慎,不要什么都去推广!!!小心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