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冶)11月30日至12月12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作为中国企业代表,蚂蚁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毅杰受邀参加“中国角”等系列活动。
“公众是绿色低碳行动的关键,公众意识、行为和需求的改变是关键催化剂。”彭逸杰在“从倡议到行动:共享绿色低碳生活”边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她认为,激发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保持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性”,是这个话题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蚂蚁集团CSO彭毅杰在“中国角”发言 新文/摄
据悉,蚂蚁集团发起的绿色公益项目“蚂蚁森林”自2016年8月上线以来,已联合品牌企业、公益组织、环保机构、高校、城市等15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带动超过6.5亿中国用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为激发民众践行绿色低碳的内在动力,七年来蚂蚁森林携手生态伙伴破解了三大难题。”彭逸杰认为,民众的绿色低碳行动散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首要解决的便是绿色低碳行为的“积累难”。蚂蚁森林利用支付宝数字平台的技术能力,在用户授权后,帮助用户记录包括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在线服务、回收利用、节能降耗等60余项低碳行为。这些低碳场景来自众多平台生态伙伴,让人们的日常绿色行为得以积累。
“第二是绿色低碳难以量化。”彭逸杰说。蚂蚁森林请专业机构发布碳减排方法论,计算出每一种低碳行为对应的平均碳减排量,以此作为奖励用户相应“绿色能源”的标准。比如,使用一次电子支付,奖励5克绿色能源——不管是支付1元还是1万元,都会奖励5克绿色能源,因为省一张纸质小票,平均减碳量就是5克。
“我们发现这种量化的方式对于激励绿色行动非常有效,过去7年,蚂蚁森林用户累计产生了3192万吨绿色能源。”不过,彭逸杰认为,单纯的数字量化还不足以实现持久的激励,还需要一种“内在驱动力”来调动全民参与,坚持解决绿色低碳行为的“激励难”。
“如果你在手机上种一棵树,我们就在我国的沙化地区帮你种一棵树,蚂蚁森林项目的运作机制最初就是基于这个承诺。”彭毅杰说,7年来,蚂蚁集团通过“蚂蚁森林”协议捐赠公益资金超过34亿元,累计种植树木4.75亿棵,参与建设31个自然保护区,支援内蒙古、甘肃等国内22个省份的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把绿色带到了远方,当公众看到远方的绿色时,也激励人们坚持绿色低碳生活。”彭逸杰说,“种树”是蚂蚁森林激励公众持续践行绿色低碳的一种方式。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的增强,也开始影响企业,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
彭逸杰举了一个令人欣喜的例子:“饿了么”是蚂蚁森林的生态合作伙伴之一,用户在“饿了么”订外卖时,如果选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就能获得16克绿色能量作为奖励。研究人员测算后发现,有了这笔“绿色助推”,选择“不需要餐具”的订单占比从3%左右上升了6倍多,而这一变化并未对平台的订单数量和用户消费金额产生明显影响。此外,外卖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主动将“是否需要一次性餐具”设为用户的必选选项,认可并接受绿色低碳的生产经营方式。
“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最初是合规要求,后来是品牌要求,现在是发展要求,但未来肯定是公众和用户要求。”彭懿洁表示,作为来自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平台公司,蚂蚁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能力,通过开放合作,携手生态伙伴,推动更多人参与到绿色低碳行动中来。
编辑:白华兵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