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发工资条或违法?职工可通过书面形式获取工资清单

2024-07-02
来源:网络整理

据劳动日报报道,近日一则“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违法”的新闻引发关注。不少员工表示,用人单位从未发过工资条,有的通过邮件告知,有的需要上网查询。对此,法律专家表示,用人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向员工提供工资条,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书面形式不仅限于纸张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公司在发放工资时,并没有提供纸质工资条,员工若想查看收入明细,需要到个人财务系统中去查询。“每个月领完工资,我都会上网查明细,不是很方便。”她坦言。

公司有必要提供纸质工资单吗?

不提供是否违法?

对此,市税务部门表示,根据最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全体职工办理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个人所得、代扣代缴税款等信息。

这也意味着,雇主在为员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要向员工提供个人收入、代扣代缴税款等信息,类似于一张“工资单”。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上,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书面记录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数额、时间、工资领取人姓名及签字情况,并留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个人工资清单。

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律师陆静波表示,企业必须向员工提供工资清单,但不限于纸质“工资条”,只要是书面形式,电子邮件、短信等都可以,否则就是违法的,若不提供工资明细,员工可以举报。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实际操作中,确实有少数小型私营企业主不给员工提供工资单,工资也通过微信转账等不正规的方式发放。

上海善法律师事务所律师秦玉斌指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是部门规章,虽然具有一定效力,但由于层级不够,往往难以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陆静波还表示,目前企业不发放工资条的做法,主要依据是员工举报。“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工资、不提供工资明细,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举报,劳动监察部门会按照相关规定追责,责令企业整改,按时发放工资明细。”

“工资单”可作为重要证据

一张小小的工资单,其实蕴含着无数的劳工权益。

据介绍,工资条能全面反映员工每月的工资总额,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情况。同时,通过这张明细清单,员工还能判断自己的工资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公司是否从工资中扣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公司是否扣除了其他不应该扣除的项目。

同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以一定的起薪为依据的,工资单也能体现企业是否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工资是否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按时发放。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工资单也能作为员工在企业收入证明等详细证明,可以作为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本文由自由招聘|拼多多整理发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