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犹如生活在五彩灯光下的变色龙,敏感多变,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任何最新的技术革新或传播方式都可能让它发生质变。
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再到AI驱动的信息流平台,媒体经历了彻底的蜕变,每一次都是对前一次的降维攻击。这主要体现在内容生态的多样化,从精英到草根达人,内容分发也变得更快更精准。
01
十年媒体演进:
技术创新推动沟通变革
1.0互联网门户时代,传统精英传播,自上而下
新闻门户网站是我国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早尝试,是互联网发展和首轮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并形成了以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为代表的四大新闻门户网站。
但本质上没有改变,大多是把报纸上刊登的文字移植到网上,或者二次、三次编辑。以四大门户网站为例,它们都是综合信息混杂在一起,再通过多级菜单进行分类,用户需要自己寻找内容,一层层沿着“面包线”走,很难获得个性化的内容。
因此,门户网站仍然以人力密集型为主,需要雇佣大量编辑人员负责内容的制作、审核和发布,媒体在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
2.0社交媒体时代,草根参与、公众发声、信息源头与目的地角色统一
从内容生态来看,它开启了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账号都可以是一个个性化的小媒体。比如在当时震惊中国的温州动车事故中,微博扮演了许多角色,从最早的信息发布,到后来的现场搜救、医院救治、网上寻亲、献血呼吁、防骗提醒、事件进展、质疑驳斥谣言等,微博凭借巨大的传播力,在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多网民的个人微博账号一夜之间变成了“个人新闻机构”。从微博开始,个体在传播领域的自主性得到加强。
在内容分发中,人成为重要节点,通过人关注内容成为新的传播方式。用户热衷于评论、发帖、转发,个人立场汇聚成观点动向、舆论趋势。信息本身不断被验证和证实,对信息二次传播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但社交媒体发展到后期,信息泛滥、参差不齐,人们很容易迷失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成为虚假低俗信息的温床。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失去了诞生之初的一切优势,不再代表草根阶层,而是变得极度中心化,成为明星、大V、网红、各类机构、活动的战场。普通人再也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抓住红利的人永远无法取得突破。
3.0人工智能:以“人”为中心的去中心化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铺天盖地的信息量让人应接不暇,同时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过去以人为主导的内容分发强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以及算法推荐在内容平台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是,技术的升级让每个人的内容得到平等的分配,让优秀的创作者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信息也更加多元、丰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一方面,它不仅解决了信息过载的问题,而且实现了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大转变,让信息和目的地精准匹配。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做出推荐,更符合用户的兴趣,从而留住用户,让用户“上瘾”,不断带动用户量的增长。所以算法的核心就是理解,让计算机理解人的兴趣和喜好,理解内容的各种属性。
另一方面,合理的推荐算法可以给予作品相对均等的曝光机会。微博的排行榜、大V都是平台向明星、网红倾斜的资源。快手、今日头条、抖音则反其道而行之,专注于内容推荐页,不以用户关注人数来决定作品的曝光概率。回归人性,无论年龄大小,人都有表达自我、被他人认可的需求。只有真正的“去中心化”才能维系用户的创作热情,UGC才是内容平台长久生存的源泉。
借势而动,快手、抖音、今日头条迅速崛起,无一不颠覆传统内容生产、分发机制的效率。
上述三款现象级产品,都是技术发展的成果,基于用户的习惯和兴趣,通过算法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文章,本质上它们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新闻和视频公司,成为拥有人工智能基因的内容公司,用AI将人与信息连接起来。
回顾过去十余年的媒体变迁史,内容的本质不变,但内容生产、分发、变现三个维度都发生了变化。而每一次,都是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给上一轮内容生态带来降维打击。
02
抓住AI+大数据技术红利
下半场是否会进入标题互联网时代?
快手、今日头条的快速发展,本质上是供给侧人工智能创新的结果,提升了分发和生产效率。
门户网站时代,信息分发完全靠人;微博、微博客时代,内容传播靠人+数据积累,人依然是主导因素。但人的效率天花板显而易见,海量信息的今天让人束手无策,效果越来越差。算法突破了人的效率瓶颈,让内容分发变得最高效有效,并能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过去大量的操作人员被机器取代,从重复、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同时,分发效率的提升反过来促进了内容生态的繁荣,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内容生产,大大拓展了内容来源。
算法掌权时,常常因缺乏价值观而引发社会争议,需要人来把控边界,协助定义算法的价值观。
传统媒体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即筛选新闻、引导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但算法信息流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意识。
快手和今日头条均因平台内容低俗、不当而被批评。近日,快手CEO宿华公开道歉,并表示将严格分类过滤视频。此前,今日头条张一鸣回应外界质疑和批评时称,“算法没有价值观”。随后,今日头条宣布招募1万名编辑加入“人”的角色,但只负责监督和遏制低俗,不会干预内容生产和分发。无论如何,这不会改变AI驱动的本质。
相对于强运营驱动,AI驱动属于轻杠杆模式,更有利于快速捕捉新机会,这也是今日头条产品矩阵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今日头条的产品迭代速度之快,别人都赶不上。在“巅峰大会”成功之后,它迅速在西瓜视频上线了“百万英雄”问答,让其占据了今日头条首页的重要入口,成为知识问答类最火爆的玩家。在知识问答如火如荼的时候,它却被勒令下滑,各平台一片茫然,但今日头条却立刻调整页面,将入口改成抖音,春节期间最大的黑马就此诞生。
本质上,其他平台运营模式偏重,不易改变和迁移,但今日头条以技术为基本支撑,以产品为导向,提升供应链效率,应对突发事件,在别人慌乱的时候,能迅速调整,找到新的切入点。
网上有传言称,互联网下半场或将进入头条互联网时代,这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模式的崛起。
从AI赋能行业来看,内容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也是最有弯道超车机会的行业。
AI圈有句笑话:锤子常见,钉子罕见。意思是市场上大部分科学家都拿着AI技术(锤子)去寻找高价值的应用场景(钉子)。可见AI的应用场景非常关键。
刚需场景下,电商被阿里把持,社交被腾讯垄断,很难进入存量市场。而对于供应链很重的行业,比如汽车,即使解决了前端效率问题,后端还是很重,护城河极高,只有那些成立时间很长的公司才能坚持下去。
相较而言,内容是完全的增量市场,有天然的应用场景优势,数据更易获取,供应链极轻,后端成本低,能靠技术驱动快速崛起。今日头条能用短短6年时间就达到近500亿美元的估值,和它选择了正确的赛道有很大关系。
03
结论
工业1.0以蒸汽机为基础,机器开始取代人类劳动。
工业2.0是以流水线生产为基础,结合机械来改善生产。
工业3.0是基于单片机的发明和发展,自动化在工业生产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4.0利用互联网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发展人工智能。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媒体与传播只是工业革命浪潮中的一个因素。
我们看得见但不说出来,我们专门猎捕独角兽。更多爆料和商业机会,欢迎大家进群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