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深陷用户投诉泥潭:虚假宣传套路多,商品质量差引众怒

2024-07-05
来源:网络整理

你被告知可以0元获得某件商品,下载APP后却找不到手机;你成功中奖一台榨汁机,收到的却是数据线;某款猕猴桃获得买家好评如潮,你收到的包装盒却烂到只能扔掉……如果你在网购中遇到这些倒霉事,你会怎么做?如果这些倒霉事都是因为同一个电商平台而发生,你会怎么做?

近期,号称拥有3亿用户的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陷入用户投诉泥潭。记者注意到,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甚至在拼多多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用户纷纷抱怨拼多多产品质量差、虚假广告、假货猖獗、客服态度差等问题。

虚假广告套路:多买榨汁机送数据线

网友龙龙(化名)向记者爆料,3月7日,他收到拼多多的系统短信,提示自己“幸运0元中奖X手机”。 然而,当他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时,却发现,里面正是拼多多APP的下载地址。

网友龙龙收到短信显示中奖0元获X。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用流量下载了APP,找了半天没找到手机在哪里,也没找到这个活动,这明显就是骗局,想骗我们下载APP!”龙龙说,“我随后联系拼多多客服,但他们始终不理不睬,让我点击链接下载APP。我一再询问后,客服告诉我,这是促销活动,邀请用户参加抽奖,与短信内容完全不符。”

网友龙龙与拼多多客服的聊天记录(受访者提供)

意识到自己被骗后,龙龙卸载了拼多多应用程序。“我以前从未注册过拼多多,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向我的手机发送这样的消息。很可能我的信息被泄露和出售了,”他说。

佛山资深法律专家赵云帆表示,根据《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其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他认为,如果真像网友所说的,按照广告链接操作需要下载拼多多APP,下载APP之后仍然没有任何购物信息,也就是说拼多多所宣传的商品并不存在,这无疑构成了欺骗消费者,构成了虚假广告,这违反了《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即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广告,构成虚假广告,其中之一就是商品或者服务并不存在。

拼多多一位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了一台榨汁机,结果收到的却是一条数据线。这一“乌龙事件”也发生在该平台的消费者身上。举报人李俊(化名)告诉记者,今年2月,在多位朋友帮他砍价后,他好不容易在拼多多平台上以0元的价格买到了一台原价238.8元的榨汁机。没想到,最后他没见到榨汁机,却收到了一条数据线。

“我成功订购榨汁机后,商家延迟发货,说是送我3元代金券,于是联系客服,说三天内发货,没想到收到的是一条数据线。”当李军向拼多多客服反映情况时,对方称,用户目前收到的手机数据线是赠品,由于榨汁机内含锂电池,只能通过陆运,因此物流时间相对较长。

记者注意到,微博上还有不少与李俊有着同样遭遇的用户。李俊称:“跟我有同样遭遇的人很多,大家都在微博上吐槽,这件事情搞得这么严重,我估计拼多多要补发这款榨汁机给我们了。”

3月9日下午,李俊告诉记者,自己收到了拼多多的一台榨汁机,但也明确表示不会用。“就是垃圾,材质一看就是劣质塑料,而且噪音很大,出于安全考虑,我不会用。还要指出的是,我收到的榨汁机跟购买页面上的样貌完全不一样。”

上图为购买页面榨汁机图片,下图为实际收到的图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微信拼多多砍价群微信号_多多拼公众微信砍价号安全吗_拼多多微信砍价公众号

记者就图实不符问题咨询拼多多客服,对方称已记录该问题并反馈给平台,正常情况下会在3-5个工作日内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短信回复。

李俊表示,自己之前也在拼多多买过东西,但购物体验都不满意,“我买的猕猴桃都是没熟的,朋友买的水果都是烂掉的,吃不下去就得扔掉。因为价格不高,所以无所谓,但榨汁机事件让我无话可说,以后再也不在拼多多买东西了,不管多便宜。这件事解决后,我就卸载了拼多多,不再关注它了。”

谈及拼多多的砍价手段,李俊也直言“非常坑人”。“拼多多用这些砍价链接到处打广告,很恶心,砍价快成功的时候,每次只能砍几毛钱,现在我同事、家人基本都卸载了。”他说。

商家抱怨称,该平台只关心降低价格,一些产品质量较差。

在拼多多购物页面,经常可以看到“限时闪购”、“9.9特卖”等活动。已入驻拼多多平台的国内麻辣食品商家任强(化名)向记者透露,在拼多多平台上,类似这样的促销活动还有很多,而且只要商家和“小二”(拼多多运营人员)关系足够好,就可以随意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就意味着全网最低价,特别是必须低于淘宝上的价格,这其实就是彻底压榨商家的利润。”他表示,“就拿9.9元特卖来说,3公斤以内的商品,除了偏远省市,我们都是大陆包邮。比如从郑州发货的话,邮政快递每单价格在3.6-4.5元,韵达快递每单4.5元。所以,我们商家在9.9元特卖中基本是赚不到钱的,因为成本在那里。”

任强坦言,商家有时候也别无选择,只能参加活动。“我的店铺处于成长初期,所以参加很多活动,参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推广新产品。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商家来说,拼多多其实代表着机会,但很难找到盈利点,如果想提高销量,只能打价格战。”

另一位原本有意入驻拼多多平台的商家则表示,入驻拼多多就意味着打价格战,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最后除了平台可能没有赢家。

任强称,拼多多商家的注册、审核流程比较简单,而且平台对商品质量没有把控,只是简单的压低价格。价格低了利润就少了,所以一些商家为了多赚钱,经常会用劣质品冒充优质品。

“有的促销活动说进口提拉米苏9.9元,但光是俄罗斯进口的成本就至少30元,销量能达到几十万张,这怎么可能是真的?”他透露,自己的员工也在拼多多上买到过有虫子的卫生纸。“参与促销的商品成本肯定特别低,而且都是大品牌的,不用说,基本都是假货。”

任强也表示,部分商家存在假订单、假好评的情况,“有的用户对产品有差评,平台会把差评隐藏,好评会展示出来,但好评也是商家通过发红包的方式买来的。至于假订单,大多是出于无奈,小卖家没有假订单怎么有销量?”

对于商家购买好评,拼多多客服告诉记者,平台不允许商家购买消费者的好评,买家只要给出真实评价即可。平台不会隐藏差评,所有商品评论都会展示。由于系统延迟,部分评论会暂时延迟。消费者如遇到商家购买好评,可以保存聊天记录等证据,直接向客服投诉。

屡遭阿里、微信诟病,用户体验不佳或成发展瓶颈

据拼多多官网介绍,拼多多是一家商家入驻模式的第三方移动社交电商平台,隶属于上海寻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C2B社交电商的先行者。拼多多将其沟通、分享、社交理念融入电商运营,形成了新颖独特的社交电商思维:用户向朋友、家人、邻居等成功下单后,即可发起邀请,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优质产品。

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五线城市,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仅占7.56%。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用户反映拼多多的团购、砍价链接充斥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产生大量信息垃圾。“以前朋友圈都是投票链接、微商广告,现在拼多多砍价链接充斥朋友圈。”网友甜甜(化名)说。

记者在微信群中看到,3月6日至3月9日四天时间里,拼多多团购、砍价链接被分享了1000余条。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拼多多之所以能吸引到海量用户,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利用了社交玩法,依托社交平台的裂变传播方式,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量,直达三四线城市用户。”此外,他还认为,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更有号召力,其拼团、低价竞价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大量用户。

不过李成东也强调,用户体验或许会成为拼多多发展过程中更大的问题。“虽然用户量很大,但留不住用户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这跟消费者的体验息息相关。”他表示。

去年5月,李成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拼多多的成功完全得益于用户贪便宜,但单纯依靠便宜会很无力,会造成严重的用户体验问题。用户会养成贪便宜的习惯,很难再升级到高价电商。平台靠低价促销,停不下来,客单价低了,毛利率就低,平台和商家只能赚钱,平台要赚钱,商家就得赔钱,商家赔钱跟他们玩,不可能,只能降低商品和服务质量,牺牲用户。

“但我个人看好拼多多的发展前景,因为它拥有大量用户,腾讯也比较支持,创始团队的学习能力也很强。”李成东近日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7月19日晚间,拼多多宣布完成1.1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在今年1月和2月先后遭到阿里巴巴和微信的批评。1月10日,阿里巴巴发布《2017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显示,部分造假者开始将矛头转向微信朋友圈、微信商家、拼多多等多个社交平台以及其他电商平台。2月12日,微信称,包括但不限于腾讯体育、拼多多、今日头条等线上平台通过发红包、会员、优惠券等方式诱导用户转发分享,严重影响了微信朋友圈、群聊等功能的用户体验。

对于平台售假问题,记者注意到,拼多多官网上有一篇名为《拼多多消费者保障计划》的文章,其中提到,消费者在拼多多平台购物可享受商家提供的正品及品质保障,若消费者购买到假冒商品或其他存在严重问题的商品,可索赔“假货价格10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