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频:西瓜视频的尴尬与 B 站的纵向逻辑

2024-07-06
来源:网络整理

中视频这个词是西瓜视频发明的,我觉得是字节跳动发明的,是个伪概念,在短视频和长视频中间加了一个中视频,其实是给尴尬的西瓜视频的一个战略定位,主打一分钟以上的视频。可见西瓜视频在整个字节跳动体系里的地位有多尴尬,它要创造一个新的词。

中长视频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抖音,我觉得不能以时长来争论,因为中长视频和短视频的制作逻辑完全不同。短视频轻快,基于随拍理念,而中长视频信息密度更高,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制作门槛更高,平台很难用金钱和流量补贴来刺激供给。据说西瓜视频已经惨淡两年了,数据刚刚止跌,间接证明字节跳动的增长逻辑在中长视频领域完全失效。

B站的“纵向逻辑”

B站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中长视频平台,但B站就是在做中长视频,除了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当用户想要消费更长的视频时,B站绝对是他们的首选。

最初靠二次元、游戏、动漫等小众内容发家,这些内容的供给纯粹由兴趣驱动,即为热爱而生,其特点是高粘性、高互动。一般来说,平台运营要从供给侧入手。字节系的逻辑是靠钱、补贴、流量拼命拉动增长,走资本圈地、流量变现的路线。走的是兴趣路线。

最近看到腾讯科技的张俊采访快看漫画的陈安妮,她问了一个问题:股东名单里同时有字节跳动和腾讯,你是什么感觉?陈安妮说,字节跳动已经退出了。

“我觉得我没有说服他们。那个阶段,字节跳动还不是很明白我们在做什么。每次我去找一鸣谈生意,他总是说《内涵段子》比你们发展得快。我说,我们能不能跟《内涵段子》比?我跟他谈动漫IP的价值,讲了很多,很有激情。一鸣还是一脸疑惑地问我,《内涵段子》还是比你们发展得快。我发现我讲不下去了。他们后来提出增持,我们没答应。”

有人在评论下面想象了一个场景:如果张一鸣创办了哔哩哔哩,会怎么样?很可能哔哩哔哩在二次元、游戏、动漫领域抢占地盘后,会用娱乐、美食、音乐等更热门的内容,快速提升DAU和用户消费时长。哔哩哔哩的逻辑是,继续服务好小众群体,了解这群志同道合的人,然后再看这群用户有没有其他内容消费的需求,再慢慢谨慎地做大。

一种是横向扩张的逻辑,一种是先纵向扩张再扩张的逻辑,这在企业的基因上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哔哩哔哩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呈现出一组非常有趣的数据:十年前注册哔哩哔哩的用户有50%还在,付费高级会员数量同比增长66%至1742万。要知道哔哩哔哩第二季度的DAU约为6300万。虽然无法与抖音、快手的规模相比,但用户留存率超高,日均使用时长达到81分钟,创同期新高。

不存在随着平台规模扩大而稀释原有忠实用户群体的“必然情况”。即便到了今天,B站上最受欢迎的品类依然是静物、娱乐、游戏、科技知识、动漫,与十年前并无太大区别。

45% 独家内容

B站十几年前确实做的是慢生意。B站理解这是生意,而不是潮流。服务好一批用户,才是生意的本质。互联网十几年来,B站的风采并不多见,大概是因为这个网站很幸运地“远在”上海。

这种稳定的平台属性,持续激活了内容供给端的繁荣。B站现在有240万活跃UP主,平均每月有840万个视频投稿,也就是说一个UP主一个月能出3个长视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对各个平台都是一种极大的刺激。试想一下,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持续不断地、高成本地出一个一分钟以上的长视频。

因为个体价值观被高度认可,有良好的社区氛围——这些软性的东西,按照互联网的成长逻辑,很难在短期内转移到另一个平台。字节跳动高价挖走半佛仙,然后又没能适应当地环境,就是最好的例子。

资本不是万能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套规则,丛林法则的夹缝里蕴藏着无法用数据衡量的人性情感。

因此,在所有视频平台中,B站的独家内容占比高达45%——这也是资本市场持续看好B站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我们在B站看到的内容,有将近一半在其他平台上是看不到的,而B站为了购买这些内容,并没有陷入天价版权费的被动局面。

这里还有一个逻辑。内容的增量市场已经不复存在,各大产品都在争夺用户。今日头条要从百度APP抢用户,抖音要从快手抢用户,内循环严重。怎么抢用户?大家的目标都是聚焦竞争力内容,也就是差异化内容。这又回到了20年前评价一个优质媒体好坏的标准:你有没有独家内容?如果有,用户就会付费。

抖音快手游戏推广_抖音快手游戏直播公会开通_抖音快手游戏

B站在这方面优势明显,而为其“提供内容”的作者在其他平台很难获得同样的成就感。这是幸运的,15年前B站锁定了一个非常小众的兴趣赛道并深挖,15年后这个赛道成长为一个超级广阔的市场(例如虎扑还没有成长为更广阔的内容赛道),同时带动了其他兴趣赛道的良性拓展。

B站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用户的认知标签、兴趣和情怀,不管你是宅舞者、宅创作者、FTM,都能在这里找到认同,兴趣小众多元,对内容的归属感更强,但这些内容放到现在的公域流量里,绝对是沧海一粟。

抖音的强劲对手

第二季度财报中,哔哩哔哩增速依旧亮眼,营收达到44.9亿元,同比增长72%。广告收入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01%至10.5亿元。整个第二季度,哔哩哔哩是互联网广告增长最快的平台。

我跟一个品牌客户交流过,B站的投放场景不是另类而是独树一帜,它抓住了互联网上最活跃、最多元、消费力最强的年轻一代,在中国几乎很难找到第二家拥有如此多优质年轻用户的线上渠道。品牌广告主需要更深入地了解B站的玩法,毕竟B站真正的商业化是从2019年开始的。

据称,抖音和快手上一分钟以上视频的播放时长已经占到总播放时长的50%,两大平台都在考虑增加一分钟以上视频的占比。长视频增多肯定会影响VV和广告效率,但从内容质量、用户时长等长期指标来看,是两大平台必须开拓的另一个战场。

哪里加量?哪里找量?B站极有可能被针对,不久的将来,一场正面交锋即将上演。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生态系统是多样的。比如在游戏和二次元领域,B站几乎难以被击败。B站第二季度财报中有一组数据预示了它未来的野心和重点:B站的虚拟主播是增长最快的品类,全网超过60%的(可能比较出名的)虚拟主播都在这里播主播。

虚拟主播与哔哩哔哩的场景契合度很高,在明星艺人政策如此不可控的情况下,加上数字人技术的更新迭代,哔哩哔哩完全可以规模化、标准化地增加供给,这对平台来说是个好消息。

二季度财报发布后,CEO陈睿预计B站年底月活跃用户能达到2.6亿,我觉得这个预测还是比较保守的,2020年预计月活跃用户能达到20亿。

昨天和一个朋友在争论内容创作者到底应该做内容平台还是媒体公司。他的逻辑是,平台和媒体的优化方向完全不一样,只能二选一。我的逻辑是:现在讨论这个话题有点限制性,今日头条、快手、抖音早就成为有影响力的平台,媒体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那么,今日头条到底是媒体还是平台?如果是平台的话,它的影响力早就超越了所有媒体。它每天推什么新闻、介入什么内容,几乎和过去媒体头条新闻的运作逻辑一模一样。

现在所有平台都成长为媒体,这是必然的结果。B站是其中最独特的一个,它既有平台的内容生产方式,又是一个少有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内容平台,已经深深占据了用户心智。从品牌角度看,B站是最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抖音、快手则远远不如它。

所以B站做的从来都不是流量生意,而是价值生意,未来它能走向何方、发展成什么样子,取决于它如何认识自己,而不是外界如何认识它。

我今天还在想,上一个对美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的产品是什么?

是否会成为迪士尼还不得而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