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 新榜
原创作者 | 王亚文
来自 | 综艺
短视频正在入侵我们的生活,其中一个标志就是越来越多地使用特效道具来烘托话题。
今年8月,李现用哪吒特效拍摄抖音,引发明星变身哪吒风潮;大洋彼岸,一周全球下载量破千万;并因推出变性、娃娃脸滤镜,日活跃用户和股价双双上涨。
特效如何创造热度,其商业价值又在哪里?短视频能否抓住关注度,为影视特效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希望通过采访抖音特效艺术家和相关创业者,描绘出这个新兴行业。
100亿次使用 = 2万名粉丝
你使用的特效并非全部都是由内部员工制作的。
去年9月,抖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特效艺术家。白小白是一名从业十余年的动画设计师,目前是深圳的一名自由职业者。他今年3月加入抖音特效开放平台,半年内发布了140多个特效道具,这些道具被4000多万人使用,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亿次。
特效应用程序
抖音上百余位特效艺术家需要先用PS、AE等软件设计图案,再用抖音指定软件合成特效,导出上传到特效App,通过抖音官方审核后,特效就会出现在抖音原创面板中,如果数据好,还会上传到最新/热门面板中。
另一位抖音特效师柯兮兮告诉我,抖音主要考核的是技术和创意。即使一开始你没有被推荐到原创面板,也没关系,只要在后续的传播中热度值达到500,也会进入热门面板。“其实很多人会用同一种风格,传播裂变增长得很快。”
目前,白小白已有五六件作品登上热榜。根据他的经验,进入这些位置的道具使用量一般会增长数十倍。他主要做中年女性喜欢的鲜花,而这一类用户恰好是社交的主力军。“易用、互动性强、社交效果好,最容易爆红。”
他以一款名为“花瓣之心”的特效为例,解释了这条传送路径。
花瓣心
这个道具很好用:伸出手,一颗花瓣拼成的心就会出现在摄像头里。然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因为手掌离摄像头太近,有的人长不出心;因为软件bug,有的人召唤出了两颗心。但正是这些问题,让阿姨们闹出了笑话:一朵花代表未婚,两朵花代表已婚,没有花代表单身。
一个道具的制作时间少则3小时,多则10多个小时。它的涨粉效率有多高?答案是:100万人用,最多涨几百个粉丝。白小白的抖音首页显示他有10万粉丝,但其中8万是他之前头条号涨的。也就是说,半年时间做了几百个道具,只涨了2万粉丝。
特效风扇增大功能
好消息是,抖音刚刚上线了特效增粉功能,现在每条有道具的视频都会生成一个“道具聚合页”,用户点进去就能看到所有使用该道具的视频,特效师自己的视频会排在第一位。不过因为刚刚上线,增粉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特效生意接单,赚点零花钱
抖音特效师几乎都是兼职,收入来源一般有两大块:参加比赛获奖,以及通过平台接商业单。按照抖音公布的计划,一单商业单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半年时间,白小白就接到了三四单商业单。用他的话来说,现在“就是零花钱”。
已经拥有100多万粉丝的@熊爸爸,商业化情况就好很多了,从事影视行业十年,拍过网剧,去年年初入驻抖音,一开始雇两个人,每周出两支特效视频,半年时间就收获了100多万粉丝。
去年9月成为抖音特效师后,他开始专做贴纸道具。这主要是为了省钱,“单个视频需要多人合作,成本上千元,而特效只需要一个人花两三天零散的时间。”现在,他会同时接两种广告:视频业务单,量少价格高;道具业务单,量大价格低。
熊爸爸的主要技能点是角色扮演道具。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孙悟空”面具,目前已有超过 1400 万人使用,播放量达 50 亿次。在他看来,受欢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户熟悉的 IP,二是用户玩法的驱动力。
孙悟空特效
“当时正值过年,有人唱孙悟空唱《心碎》这首歌,大家纷纷效仿,想办法玩,就火了。”之后,他趁热打铁,推出了“猪八戒”面具,同样有数百万人使用。早两个月上线的“牛魔王”原本只有300人使用,也跟着这波爆红。他认为,无论是对口型、戴口罩,还是测颜值,都是一种视觉上的猎奇。抖音的优势在于搭建了标准化的平台,让特效创意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人人都可以参与使用,持续产生流量。但特效的生命周期不长:第一周50万,第二周几万,第三周几千,用户量不断减少。此外,商业化程度也不理想。 熊爸爸在等待:一方面希望抖音技术更成熟,能支持更多特效;另一方面希望官方推出星图平台的特效版,“最迟明年,短视频特效师会形成一个职业,会有人专职做。”
我只想花3000元在平台上买道具
道具广告价值低,有版权价值吗?比如用户按使用次数付费,抖音按流量付费给特效师。这其实是有先例的,很多相机APP都有付费滤镜,平台素材不够用的时候,就会批量向制作公司采购。创意视频就是以特效制作起家的MCN,孵化过@慧慧周@照片自学室@非非宇Fay等技术型IP。2018年初,他们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支视频,就用到了控雨特效,当时抖音日活千万,视频播放量达到千万级。@慧慧周-《控制雨》
两个月后,抖音基于此创意打造了一款控雨素材,截至目前,该素材已被使用1900万次,视频播放量超200亿次,甚至在今年6月,仍位列抖音特效使用量榜单前十。
去年,至少有十几个平台找到创意视频联合创始人梁子康,批量购买特效素材,其中既有腾讯、抖音这样的大公司,也有规模较小的短视频制作软件,不少平台想永久购买几十份、几百份,但即便素材质量很高,平均出价也只有3000元的制作费。
为什么大公司不愿意买素材?因为流量和技术都在抖音手里。也就是说,并不是那些炫酷的特效吸引了用户,而是抖音的产品和算法让这些特效火了起来。
小公司不参与竞标也有其理由:一是制作低质量特效的门槛不高,多雇几个人就可以了;二是偷用别人素材的处罚力度不大,制作公司的监管成本太高。
平台购买了道具,但最终还是卖不出去,这年头,再也没人提过实质性的合作了。
销售课程和设备
虽然平台不再批量采购,但个人采购素材的需求依然很大,创艺视频也会选取热门视频,制作相应的特效素材,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梁子康将“爆品”定义为播放量超过1000万、点赞量超过30万的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视频的方法和流程也会被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课。最终一个创意可以实现三种盈利方式:视频广告销售、素材+课程销售、单一素材销售。
当然,知识素材付费的利润很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留存和转化C端流量,建立付费社区,目前创艺视频有5万多C端付费用户,2万多个社区。
回归传统:每秒制作成本5000元
特效滤镜能引发话题,但永远无法成为话题,特效师要想获得粉丝、赚钱,还是得靠视频制作。
对于创艺视频来说,特效素材的售卖与交易、知识付费都是小额的2C收入,公司的主要收入其实是2B的广告费、视频制作费以及企业短视频代运营。
除了稳定的头部IP广告收入,他们还为品牌制作宣传片,价格一般在5000元-8000元/秒,再往下就是代运营企业号的业务。
“我们目前的客户主要是汽车、消费领域的上市公司,下半年除了服务大型企业外,西安、长沙分行还将运营当地5到10家中小企业的账户。”梁子康说,明年年初他们将开发一款融合2B企业定制服务与2C知识支付、物料等的产品。
Tik Tok@疯狂特效师
抖音上另一个以制作为主的账号是@疯狂特效师,隶属于长沙广电国有控股公司。去年5月,因一则“擎天柱跳舞”的视频,@疯狂特效师几天内播放量近1亿,收获70万粉丝。运营一年半后,目前粉丝数已超过340万。
Land Yok 的视频都是大制作,你可以看到类似《变形金刚》的场景,停在路边的汽车突然打开车门,轮胎旋转,化作巨型机器人开始奔跑;你还可以看到技术宅男的硬核告白:女孩面前的高楼突然堆满了彩色气球,男孩打个响指,气球连同高楼一起飞走。
@疯狂特效师-《告白气球》
这背后是高昂的人工成本。Land Yok 称,早期自己要身兼数职,但现在团队已扩大到 10 人,动画、建模、特效、合成每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有些机甲动画全是 CG,需要两名动画师工作一周。忙不过来时,就会找外包团队帮忙。
现在他们一个月发布8个视频,最多发4个广告。据星图平台显示,@疯狂特效师20秒以下视频报价11万,20秒到55秒视频报价16万。也就是说,每秒的制作成本在5000元左右。
Land Yok 称自己是抱着做“艺术”的心态在抖音工作的,但事实上,如此重度的模式并不适合一个短期平台。@疯狂特效师 的爆红,与抖音早期扶持技术人才的政策,以及账号本身的内容规划有关。在他看来,虽然靠高质量的特效成名,但其核心卖点还是个性和搞笑。
AI技术与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催生出特效道具这一细分品类。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00亿元,短视频日活跃用户总量达到10亿。因此,不少动画特效师转行到抖音、快手赚钱。虽然特效本身也需要创意,但在技术门槛不高、平台控制流量的当下,这种创意不仅涨粉效率低,商业效益也极其有限。那些转行的动画师无法从特效道具的发展中获益,还是得重操旧业——靠高成本大制作建立差异化,加上感人剧情——完成的作品才能卖出高价。一切又回到了起点,至少目前看来,短视频特效道具似乎没什么生意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