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县中都街道:数据驱动创新应用场景,助力疫情防控与城市管理

2024-07-0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者注

山东省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数据驱动作用,聚焦惠民惠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等场景,结合实际,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应用场景。

在济宁市汶上县中都街道“智慧中都大数据”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正在召开。与会人员一边盯着由20块液晶屏组成的疫情防控地图,一边讨论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地图从区域深入到社区每户,细化到个人的防疫相关信息、防疫期间的出行轨迹,都直观地呈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者面前。

“中都街道以务实为目标,建设综合服务治理大数据平台,目的是把辖区内‘人、地、事、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把城市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系统都纳入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站式全覆盖’。目前我们正处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把大数据平台和疫情防控工作挂钩,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这也是我们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平台运行机制的机会。近期,我们通过社区核酸检测等方式将信息上传到大数据平台,还同步更新了一万多名居民的个人信息。”汶上县中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商贸物流发展中心党工委书记林毅说。

“智慧中都大数据”系统的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来需要大量人力进行问询、测温、检查、登记等防疫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居民核查的效率和准确率,确保信息更准确、去向更清晰、追溯更广,为高效精准抗击疫情提供了保障。

乡镇街道防疫和社区治理一站式服务

大数据比人跑得更快、更远。借助信息平台,数据可以多跑,人可以少走,从而提高街道治理效率。中都街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增删功能模块,实现“数字化作战、数字化决策”全面应用,推动街道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济宁智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_济宁智能制造_济宁智能小程序开发

“我们进行了三个月的详细调查,加班加点把街道人口信息全部录入平台。为了疫情防控,我们通过平台实现了常住人口实时查询。”中都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了“智慧中都大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程度,并演示了如何快速排查、定位重点区域来访人员。

数据平台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中都街道位于汶上主城区,辖14个城镇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76万人。由于街道面积大,流动人口多,居民成分复杂,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难。街道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数据采集,实现了人口图、楼宇图、企业图、事件图、网格图等。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数据发挥了很大作用,核酸检测、人员流动调查等各方面都做得全面、准确。

除了收集好数据,用好数据也很重要,要全面系统地建立运行机制。为了解决基层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工作实效,中都街道打造了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成立了街道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网格办、热线办、大数据中心协同工作,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可视化指挥、实时调度,形成了街道统筹协调、社区整体推进、网格细化落实的良好治理链条。大数据平台还开发了手机网格APP和微信便民APP,实现数据实时汇总、监管事件处理分析、便民服务在线受理等功能,成为街道开展社会治理的有力工具,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古中都”小程序中的“政务服务”模块,来办事群众可以在办事大厅了解业务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费用等,免去“跑来跑去”的麻烦。目前,中都街道通过“智慧中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古中都”小程序服务群众1500余人,办理实际事项2000余件,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政务服务需求,突破了便民服务的时间、地域限制,让群众不用“见面”就能轻松办理业务、不用“出门”就能跟进办理进度,大大降低了办理成本,方便了来办事群众。

“古云众都”通过社区网格员排查辖区内个人、企业的登记信息,整合社区周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资源,打通传统线上服务的各种瓶颈和线下服务的诸多盲区,让居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社区服务、超市优惠等各类信息,生活圈大事小事一目了然。通过持续更新,即时上线的服务,让居民在小程序上随时随地了解社区、物业、商圈概况,查看附近商铺信息,在家就能下单购物。

“居民如看到路边车辆乱停、公物受损,可用手机拍下照片上传‘抓拍’平台,社区立即派人处理,建立线上线下沟通渠道,及时收集意见建议,感知居民的忧患情怀,建好民生档案。我们实行‘先处理后投诉’‘一投诉即处理’政策,实现‘收集-处理-反馈-评价’闭环运行,让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可跟踪、远程监控、在线调度,解决楼道乱扔杂物、车辆乱停、垃圾乱倒等各类情况,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精准发现、锁定、化解矛盾问题,让问题随时发现、治理无处不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