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支付圈重点线:聚合小微+SaaS 成新蓝海,银行数据存缺陷

2024-07-08
来源:网络整理

2018年即将结束,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2018年支付圈的要点!

1、聚合小微企业+SaaS:未来新蓝海目标

随着“收单机构-银联/网联-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联-发卡银行”清算链条得到监管机构的确认,支付机构通过银联或网联转接的模式的合规性也得到认可,聚合支付这个竞争已趋激烈的红海,正在成为第三方支付未来发展的新蓝海。

未来金融的形态有很多,消费分期、供应链融资、信贷业务、理财业务都可以衍生出新的系统架构。其实今天银行都在做这些金融业务,银行本身有牌照、有资质可以做这些业务。但是对于一些银行来说,由于数据本身缺乏场景支撑,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存在缺陷,影响到其模型的构建能力。

因此,信贷和理财业务都很难找到有效的场景,而“聚合小微商户+SaaS”支付的场景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支付连接场景非常自然,连接之后,所有的交易数据都有自己的场景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将数据结构化之后,可以形成用户画像等不同的模型,可以精准匹配营销、信贷等各种场景的需求。

2. 支付平台和POS代理商渠道正在重构

银联近日更新了《银联卡支付应用软件应报告而未报告品牌名单》,最新名单显示,与上次相比,新增了8款产品,分别是:

快捷金融、咔咔还款、无忧还款、钱篓、橙色生活、轻松还款、世界金柜、新手福创富。

业内人士提醒,名单上的支付品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停机时间,也就是说迟早会无法使用,目前正在使用的应该尽快停止使用。此前,名单上的很多POS机都出现了收不到钱、断线的问题。

此次更新后,目前未上报银联卡支付应用软件黑名单的POS企业共计356家,其中既有之前知名的手持POS、mPOS、聚合品牌、信用卡还款产品等,也有一些之前可能没见过的品牌,涉及品牌数量庞大,范围广泛。

不仅支付平台进入新一轮萎缩,POS刷卡圈也频频崩盘。四大常见陷阱:

1、不给佣金,用POS机来抵佣金;(POS代销是有佣金的,但是公司就是不给,用机器抵佣金其实是骗局,应该查清代销来源,杜绝损害代销的平台)

2、强迫代理商进货,否则代理商拒绝支付佣金;(代理商的坏处是代理商没有利润佣金的自主权,要时刻看着老板的眼睛,辛苦进货之后却被坑)

3、旧机器禁止使用低费率,只有新购买的机器才能低费率入网;(药是一样的,实际结果和约定的不一样,代理商一条腿被绑住了,另一条腿也不自由)

4. 以各种借口不断降低价格,压榨代理商。(要么继续慢慢忍,要么血本无归)

小编收集了各种雷雨资讯,归根结底,雷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低门槛+高利润=TOP风险;全民费率+优质服务=稳定收入

3.银联手机POS来了!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传统用户仍偏爱刷卡(储蓄卡/信用卡),而年轻用户则更青睐移动支付(二维码/条形码)。为满足客户需求,银联推出的全新线下支付业态——“银联手机POS”应运而生,实现了卡码合一,填补了支付与收单之间多功能移动应用产品的空白。

12月4日,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商业银行、华为、小米等主要手机厂商正式启动银联手机POS产品首批试点合作,随后各大主流手机厂商将陆续推出支持银联手机POS功能的应用程序。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发布会上表示,银联手机POS产品是金融科技背景下让支付更加便民利民的尝试,是践行数字普惠的积极探索,将为支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什么是银联手机POS?产业方如何申请和使用?

银联手机POS是将POS机从硬件终端产品转变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产品,通俗地说就是将硬件终端“嵌入”到一个集银行卡、银联手机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收款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手机APP中。

商户只需下载指定移动POS收单APP或者使用手机自带钱包APP,完成商户在线注册,经机构审核开通后,NFC手机立刻变成POS机,可受理包括银联IC卡闪付、银联手机闪付、二维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这个使用过程不会有任何陌生感,移动POS体验与现有移动支付APP的体验基本一致。

消费者可使用芯片卡或移动支付与商户的移动POS进行非接触式交易;也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主扫描模式下,消费者用自己的手机扫描商户移动POS上安全显示的动态二维码;在被扫描模式下,消费者手机上显示的二维码可被商户的移动POS安全摄像头扫描。更多普惠创新金融服务将逐一呈现,包括为消费者提供快速身份验证、安全密码键盘等。

对于收单机构而言,当其需要为商户提供移动收单服务时,只需在自有手机APP中集成银联移动POS控件,并通过银联开放的移动POS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包为APP赋能,将自有手机APP转变为收单APP即可。收单机构还可将移动POS功能与其他行业场景应用相结合,大大提升其业务场景深度和创新能力。

五大优势打造开放合作的产业新生态

一是与银联现有支付产品融合,丰富金融服务功能。

二是与银行手机APP融合,提升金融产品的服务质量。

三是和手机厂商的APP进行对接,帮助手机厂商打造创新产品。

第四,与安全解决方案结合,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是结合应用场景,扎实服务经济民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