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程序与平台的互补性让开发者开始看到其真正的价值,这背后其实是对线上线下场景更深入的观察和理解。
2017年可以说是小程序元年,微信在年初拉开小程序的序幕,各方势力竞相参与的场景还让人记忆犹新。与此同时,作为另一股力量的阿里巴巴,也早有传闻称要开发支付宝小程序,但直到今年9月底,支付宝才正式向公众发布自己的小程序平台。
虽然是“迟到”的发布,但从9月底到这两天正在举办的阿里云栖大会,我们似乎能从众多开发者的创意实践和支付宝的产品发展中,看到一条不一样却又有些熟悉的发展路径。或许,在酝酿已久之后,一场小程序平台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从线上到线下,小程序该如何玩转
10 月 13 日,云栖大会蚂蚁开发者大赛总决赛。简单来说,这是一场支付宝小程序开发者的“黑客马拉松”。两天一夜的时间,大家同吃同住,写代码,完成编程任务并提交。之后由评委会评选出最具创意的小程序并颁奖。
今年比赛的主角不仅仅是来自各行各业的21位开发者,还有支付宝小程序,大家在身边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在比赛开始之前,这些小程序已经从上百支队伍中筛选出来,进入决赛,那么我们来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吧。我做了简单的介绍。
可以看到,这21个小程序不仅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场景相关,还发掘了不少新场景,比如这个名为“家里的萌宠”的小程序:
《萌宠到家》的开发者齐程是一位资深猫迷,养了三只猫。妻子怀孕后,他担心家里的小猫不小心伤害到宝宝,于是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将猫咪暂时安全地寄养起来。于是,他萌生了搭建宠物共享平台——《萌宠到家》的想法。但这个平台单独做App,会缺少实名认证,个人征信困难。支付宝小程序公测后,他创办的启品客第一时间申请了支付宝企业账号,并申请参加蚂蚁开发者大赛,解决陌生人寄养宠物的信任问题。
这是当今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可能涉及到包括移动支付、担保交易、个人征信、保险贷款等相关服务。从平台角度来看,这也是支付宝在小程序中的优势,因为蚂蚁金服包含的快捷支付、担保交易、芝麻信用、花呗等服务早已被大家熟悉和使用。
今年 9 月发布支付宝小程序时,蚂蚁金服在功能方面给出了小程序的六大建议,为想要进入的开发者规划了跑道:航空出行与交通 / 商业生活服务 / 日用杂货 / 线上虚拟服务 / 专业服务 / 专业销售。当时蚂蚁金服展示的几款小程序,也都在探索我们身边的这些场景:
这个名为“汽车达人4S店服务”的小程序,拥有包括线下汽车保养预约、一键救援、移动支付、电子卡券等一整套服务流程。对于车主来说,原本需要电话预约或者网站预约的流程都被放到了小程序里,支付宝支付、花呗、电子发票等支付宝服务也都整合进去了。从使用上来看,用户不再需要下载App,也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线上线下场景的融合,可以方便车主进驻4S店的流程。
汽车大胜4S店服务小程序
另一项名为“云诺信用借”的服务则将芝麻信用融入其中,它解决的问题是,当用户需要医疗设备资源(如轮椅/担架/制氧机)时,可以选择租用,而不是购买。对于需要短期康复,但不需要长期使用这些设备的人来说,租用当然会更划算。通过与蚂蚁信用的结合,符合信用评分要求的用户无需押金即可借还,也方便了线下用户的体验。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虽然同为小程序,但支付宝小程序走的路线不是文化娱乐或内容服务,而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场景应用。虽然入局“晚”,但支付宝找到的路径,是拓展线下服务、释放自身平台能力、让开发者打开线下商业场景大门的关键。
连接平台,发现价值
无论是9月份的正式上线,还是这次的开发者大赛,支付宝似乎一直在强调小程序平台的线上线下融合,但这条路线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支付宝首页核心提供的服务都是最早的小程序,比如买电影票的淘票票、订外卖的饿了么、基于飞猪的火车票机票网购等等,这些服务早就有了,这些不用下载就能直接使用的“在线小程序”一方面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它们又与支付宝里的其他服务或多或少有关联,养成了操作习惯。
你或许还记得,微信也有和支付宝一样的小程序窗口,里面也能看到生活缴费、城市服务、滴滴出行等“在线应用”。但长期以来,这些入口都位于“个人-钱包”等应用的深处,用户每次打开都要多走一步。
这种距离让用户使用小程序变得不那么直接。微信推出小程序之后,不断提升入口的便捷性,无论是微信搜索框、聊天群还是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以及嵌入微信公众号。这一切都在提升人们对小程序的感知。在线上线下结合的场景下,这种入口的调整对用户使用的影响更大。
微信小程序入口的不断增加是小程序能力的拓展
比如上个月15号,马化腾现身合肥,使用微信小程序——腾讯乘车码在合肥乘坐了166路公交车。公交场景我们并不陌生,但从小程序的使用场景来看,无疑要求更快的操作,需要我们随时找到入口。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对小程序线下拓展也寄予厚望。
数据不会说谎。阿拉丁平台根据内容、工具、零售等数据统计了微信小程序的排名,从第一到第五依次是摩拜单车、携程、蘑菇街、拼多多、同程旅游,这些几乎都是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服务类型,在总排名前十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内容服务或者娱乐服务。
数据来源于阿拉丁平台
这个很有意思,对于微信平台来说,在已经摸索了近一年的时间点,从大量开发者带来的小程序热度排行来看,那些高频、急需的线下服务确实适合开发小程序。除此之外,内容服务和工具类小程序,虽然仍有不少人使用,但也成为了小程序的“另类”打开方式。
可以说,微信、支付宝相继上线小程序后,平台的相关性会影响到开发者。通过定位自己的服务,开发者可以更好地为小程序找到一席之地。从好奇到试错,再到发现价值,小程序下一步要走的路,以及各方的攻防扩张,或许会更让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