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群主责任几何?律师为你解疑释惑

2024-07-09
来源:网络整理

最近,一款古老的游戏在微信群里流行起来。

——传递花朵

传承的是怎样的“花”?

当然是“至尊”组长宝座了!

曾经人气爆棚、影响力巨大的团长,

为何它成了烫手山芋?

↓↓↓

2017年9月7日,《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布,在公布后的几天内,简单的“谁创建群组,谁负责”“谁管理群组,谁负责”的表述,让公众得出“群组成员若犯罪,群组所有者要承担责任”的结论。

甚至有人扬言:“群主不发红包,我们就发有寓意的图片!”群主伤心欲绝,称责难不倒他们!

新规我们该如何理解?群主该不该承担责任?今天小布邀请了江苏怀德律师事务所黄英宇律师,为群主答疑解惑!

案例分析 案例1

9月4日,安徽男子杨某因不满交警夜间酒驾检查,在自己创建的微信群中发布侮辱交警的言语,被当地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拘留五日。当地警方表示,该男子向不特定人数发送侮辱性信息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予以处罚。

案例 2

2015年6月至8月,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董某某建立40余人的微信群,以发红包的方式进行赌博活动,从中牟取分红,最终因犯开设赌场罪被法院判刑。

两起案件看似群主被追究了法律责任,但实际上与新《互联网群组管理规定》关系不大。案例一中,安徽男子只是利用自己建立的微信群传播侮辱性言论,违法行为是群主实施的,自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案例二中,董某利用自己建立的微信群进行赌博活动牟利,微信群的建立只是董某实施犯罪的工具而已。当然,如果从两起案件中推论,新《互联网群组管理规定》还是有其一席之地的,如果微信群主发现有人在微信群中传播侮辱性言论、不实谣言或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群主将承担首当其冲的管理责任。

解释

群主应当对群内上传的信息进行监控,防止他人利用所管理的网络群传播“危害国家安全、诽谤他人、危害社会秩序的言论,或者从事传销等违法活动”。群主的管理责任与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不同,群主的管理责任既包括为群内成员服务的义务,也包括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一般而言,违反后者义务的,如未及时删除群成员违法信息,管理部门可要求整改,或因整改不力暂停群服务。根据我国法律,群内违法信息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且群主存在故意或过失行为的,才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微信群群主负责_微信群群主责任_微信群主责任制

法制教育报告厅

互联网群组管理新规主要规范了平台责任,即提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职责和权力,具体体现在:

1.提供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应当制定、公示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一是制定、公示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明确双方及用户的权利义务;二是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认证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三是实行互联网群组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用户信用评级管理制度;四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互联网群组和用户,依法依规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五是接受社会公众和行业组织的监督,建立完善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投诉举报。

另外要注意的是,任何言论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特别是群主,以后发微信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

1. 不要发布政治敏感话题

2. 不要相信谣言或传播谣言

3. 所谓的内部信息并未公开

4.不得发布涉及色情、毒品、爆炸物等内容。

5.涉及香港、澳门、台湾的新闻在官方网站公布前不会发布。

6. 不会公布军事信息

7. 不泄露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

8.请勿发布疑似虚假、来源不明的短视频。

9.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予发布

各位群主,这些知识点你们都掌握了吗?

如果群里有人不听劝告,胡言乱语,

那就尽情地用武力反击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