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解决市民痛点
近日,央视财经报道,浙江东阳警方于今年9月破获一起“充话费送手机”诈骗案。南都“记者团”也接到多位广州市民的类似举报,并暗访了全市多家类似手机专卖店。点此举报
不少广州市民遭遇类似诈骗
南方都市报记者揭秘诈骗过程
央视报道称,浙江东阳市一些商家以“预付电话费送手机”的说辞,诱导消费者预付数千元通话费,而实际上这些钱并未被运营商收取,而是进了商家的私囊。当消费者发现预付电话费未退还,再去商家那里时发现商家已经不见踪影。东阳市市场监管局共接到96起类似投诉,但因店铺已被出售、店主失踪,调查陷入僵局。
今年9月17日,东阳市公安局横店分局接到举报,另一家手机店也进行类似促销活动。警方随后会同市场监管局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两家手机店涉嫌诈骗,当场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并缴获大量赠品。
央视报道截图。
今年7月以来,南都“记者帮”接到多名广州市民举报,称在广州多条商业街遇到类似情况,被诱导从花呗等第三方消费贷平台提现。
市民任女士在白云区某手机门店预付5000多元话费,但迟迟未收到话费;市民周先生(化名)在店员的诱导下,让女友在某手机门店向不知名的小程序商城充值4500元,随后周先生发现,该商城并未进行注册,所售商品远高于市场价;大学生小李在天河石牌某手机门店,利用消费贷平台,分12期支付5000元,换到了一台市场价值不足1000元的平板电脑。意识到不对劲后,他报警,在警方的协调下,商家最终同意退款。
在充分了解举报市民具体遭遇后,9月至10月,南都记者秘密走访天河区、白云区多家手机专卖店,逐渐摸清了他们的手段和套路,并在海珠区、越秀区商业街发现了类似的手机店。
赢得一台平板电脑?
事实上,你必须提前存入高额的电话费
今年10月初,记者在天河岗顶龙口西路附近时,一家手机店的店员主动邀请记者参加“5G体验调查”,扫码抽奖。抽奖页面显示,记者获得了二等奖——平板电脑一台。店员十分惊讶,连声询问记者是否作弊,并惊呼“你运气真好”。随后,他把记者带到了附近的一家手机店,表示要让店长教一下领奖规则。期间,记者多次询问“领奖需要付费吗?”对方都说“不用”。
记者观察发现,这家手机店只有“5G体验馆”的招牌,没有具体的店名,也没有任何运营商或手机品牌的授权标识。店内装修简单,三个玻璃展示柜里只有模型手机,营业执照挂在业务办理台后面隐蔽的角落。除了记者,还有3名被邀请进店的路人,他们周围分别围着2-4名工作人员。由于现场用大功率喇叭播放音乐,记者听不清他们的谈话。
相关商店场景。
等了大概5分钟,一位“销售经理”来到记者面前,夸赞记者“运气好”,随后开始讲解领取平板需要的条件。原来,记者虽然可以“免费”领取平板,但需要存入6299元话费,并保证当前手机号码继续使用两年。“我们跟所有运营商都有合作,你用的号码就是你合作的运营商的号码。”记者问是谁发起的充值活动,这位销售经理回答道。
随后,她开始询问记者是否有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贷款的经历,并要求查看记者的信用评分,她解释道“我给你一台平板电脑,是想知道你是否可靠。”
当记者继续询问该活动是否由运营商发起并授权时,对方的回答漏洞百出。在看到记者没有预付费用的意思后,“销售经理”迅速收回所有信息,告诉记者“再考虑一下”,不再理会记者。离开手机店后,一位从店里出来的女士告诉记者,她“中奖”了一部价值3299元的手机,但需要预付5999元押金。她有些动心,但在记者指出内幕后,她恍然大悟,迅速离开了附近。
假姓名、假身份证号码
可出具联通4G验收单
在石牌东路另一家手机店,记者也“赢”到一台平板电脑,但需存入4280元话费才可领取。记者同意后,当场报了假姓名、假身份证号、假手机号,但店家却“神奇”地打印出一张4G业务受理单,上面显示签约的服务商是中国联通,所用公章显示为综合业务受理中心,连具体的公司名称都没有出现。
条款只是模糊地描述了业务内容,却用“保持4G在线、违约扣费”等约定来限制消费者权利、排除运营商责任。记者反复阅读发现,验收单同样存在前后矛盾之处,以及大量语法错误。当记者提出疑问并试图拍照时,店员随即撕毁了这份“协议”。
记者在石牌东路一家手机店领取了一份《业务受理表》。
距离石牌东路这家手机店不远,记者又发现另一家店面装修极为相似的手机店,不过店面已经转让,只被其他商家租用进行短期促销。负责该店促销的商家告诉记者,她才租下这家店几天,原店主刚刚搬走。
广州警方查封部分涉嫌诈骗店铺
10月中旬,记者前往周先生女友曾去过的白云嘉禾望岗手机专卖店了解情况,发现该店已于9月25日被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分局嘉禾派出所以“涉嫌诈骗”为由查封。但现场有不明人员挡在店门口的报警通知,记者试图搬开阻挡物拍照,却被对方拦下。
白云区嘉禾望岗一家手机门店因“涉嫌诈骗”被警方查封。
目前,记者已将卧底调查的线索上报相关部门,南方都市报“记者帮”将继续关注后续情况。
如果遇到这种店,一定要仔细辨别哦!
南方都市报“记者团”经过多方调查、暗访,总结了此类“手机店”的几大特点,供读者参考、防范:
1、商店周围大量店员向路人赠送小礼物,并要求他们填写“调查问卷”或“投票”;
2、只要参加对方提供的抽奖活动,基本上都会中手机、平板或者其他大奖,而且店员还会表演夸张的“你真的中奖了吗?”
3、这类手机店通常都是打打杀杀,所以装修很简单,放很大音量的音乐,干扰消费者的思维,掩盖诈骗过程;
4、店内甚至可能没有展示真机,店名多为“5G体验馆”、“科技体验中心”等模糊名称,更没有运营商、手机品牌的正式授权标识;
5、店员在与你交谈时,大肆吹嘘运营商、手机品牌的活动,但对参与的品牌、活动细节却含糊其辞,无法提供具体合理的活动信息,并要求你“预存款”或“充值”相当数量的资金,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6、无论话有多甜,如果店员很关心你的消费贷款额度和信用评分,那一定要小心了;
7、如果以上的情况你还是难以把握,那么,当你感到感动的时候,请冷静下来,对自己重复一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撰文/摄影 南方都市报记者魏志新、李冠琪、叶小文
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底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