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整理好的资源包,都可以在公众号向我获取
HMI涉及的内容模块有仪表、中控、HUD、智能后视镜等,车载终端的设计比互联网要复杂,需要考虑不同信息/功能的不同输入输出方式,保证日常驾驶时人能专心于路况,作为设计师,必须提供合格的界面,否则就是在拿驾乘人员的生命开玩笑。
所以在做车载电脑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使用场景和信息层级,汽车的使用场景有哪些?场景的切换必然带来用户关注的信息的变化:而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会对系统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层级,显示的信息应该按照人体工学排列,功能交互逻辑应该让用户在三步之内愉快地完成一项任务。
问题四:汽车HMI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1. 提高安全性和自动防护。例如盲点警告、自动避让、驾驶员情绪检测,并及时提醒驾驶员。
2、听觉、嗅觉、视觉、手势、触觉、声音等交互方式不断发展,用户体验由安全向享受、高效、便捷、情感、智能发展。
3、多种汽车使用场景的可能性。如果交互载体和场景多样化,我们汽车内的交互会更加丰富(车顶?车窗?)
4.多智能设备互联互通
5、驾驶乐趣: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同时,驾驶员需要进行越来越少的操作。
问题5:HMI行业术语是什么?
1. 自动驾驶级别
L0级别自动驾驶
没有任何自动化,驾驶员全程负责操作车辆,车辆仅依靠一些警告和保护系统的辅助。
L1级自动驾驶
驾驶辅助具有以驾驶员操作为主的驾驶辅助功能,根据驾驶环境对转向、减速等操作之一提供支持。
L2级自动驾驶
部分自动化,搭载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可根据驾驶环境进行短暂休息,在驾驶的同时,还需集中精力关注路面交通状况,随时准备接受手动驾驶。
L3级自动驾驶
有条件自动化: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驾驶员根据系统请求做出自适应响应。
L4级自动驾驶
高度自动化驾驶,L4级别智能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所有驾驶操作,在有条件的路段驾驶时,驾驶员可以完全解放双手。
L5级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经过L0、L1、L2、L3、L4的升级!L5级自动驾驶已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控制,乘客可以睡觉、上网玩游戏、聊天、喝茶等。
总结:现在很多量产车型都搭载了L3、L4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这些车型大多为新能源电动车,比如特斯拉3/S/X、广汽Aion S/LX/V、小鹏P7、比亚迪汉EV等等,期待L5级全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
2. 支架:
测试台就是测试台,但是不同设备测试台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是不一样的,测试台最复杂、最昂贵的部分就是这些技术支持系统。
台架试验:台架试验是指通过模拟汽车发动机的运行,对汽油、机油、柴油、齿轮油等进行品质检测,通常是一个较大的工程,所以需要一些仪器、设备测试数据相互配合进行检测。
3.HUD抬头数字显示器
抬头数字显示器(Up),挡风玻璃仪表显示器,又称抬头显示系统,可以将重要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的全息半反射镜上,使驾驶员不用低头就能看到重要信息。这种显示系统最初是军用战斗机上的显示系统,使飞行员不用低头就能在挡风玻璃上看到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目前,一些高端汽车已将其移植到汽车上。
4.API接口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组预定义的接口(如函数、HTTP 接口),或者用于连接软件系统中不同组件的约定。 [1] 它用于提供一组例程,应用程序和开发人员可以基于某种软件或硬件来访问这些例程,而不必访问源代码或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5. 车辆开发阶段
减压阀
生产巡检走访。在正式生产前,在不通知工厂的情况下进行走访。到工厂确认生产情况,环境5S,产线调试等,看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光伏系统
——,德语术语,即Run,量产试制。检查工艺、程序是否符合要求。一方面调试生产线,看能否满足上市后的需求;另一方面检查下线的汽车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实这个阶段的汽车和市面上的量产汽车差不多,一般可以用于最后的调试阶段、媒体车、展车等。
0秒
是0,Zero,不是O。Null-,零批量生产。一般是PVS发现的问题解决整改完成后的第一次正式生产,是量产前的最后一次检验,可以理解为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量产时节拍保持一次。因为第一次正式量产就叫“第一批”,所以这个称呼就是“第零批”。
标准操作程序
Of是正式量产的意思,有的地方也理解为of,表示一切准备就绪,已经达到量产状态,但不一定开始量产。
问题六:为什么汽车中控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
1.首先我们来谈谈屏幕的好处
1.1 汽车功能越来越多,物理按钮占据车内大量空间
1.2降低成本。要知道整车的迭代是非常慢的,把实体按键放到屏幕里,可以实现互联网“快速迭代,小步快进”的特点。
1.3 将功能放到屏幕中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在不同的用户场景中,驾驶员需要操作的按钮可以始终处于最高优先级的位置,给驾驶员良好的交互体验。此外,屏幕还可以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
2. 功能越来越多
从L0-L1自动驾驶级别到现在的L3-L5自动驾驶级别,智能驾驶的级别越高,汽车自动化程度越高,驾驶环境中驾驶员对汽车驾驶的控制权重就越小,频率也越低。因此,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用来满足用户更高级的需求,比如一些娱乐、情感化的操作。
此外,现在用户对于调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空调只有开关机、调节温度等功能,现在需求升级,需要定制化服务,比如调节不同位置的温度、调节出风角度等,因此功能越来越多。
3. 屏幕越来越大
随着功能的增多,屏幕所要承载的内容也越来越大。现在的消费者更加趋向于智能化、科技化,除了在汽车外观上下功夫,内饰配置也要更加高端。市场需求的反复、产品竞争的激烈也是屏幕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
问题 7:汽车 HMI 设计师在哪些网站上寻找灵感?
从纯GUI设计角度来说,PIN一般用来寻找标杆和灵感,但很明显这些网站缺少新鲜的设计输入,首先GUI设计案例非常少,其次很多都是几年前的老概念,优秀、新颖的设计非常少。
汽车HMI的创新设计
专注于产品用户体验设计与咨询,为客户提供用户研究、HMI设计、UE设计、UI设计等完整的设计解决方案。
JC | 做最好的设计
是全球领先的HMI创新咨询与设计公司,以人为本,帮助企业通过设计创新产品、提升价值。
(竞品分析网站)
是一个交互式在线视频平台,让您了解最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只需单击鼠标即可比较不同汽车制造商的数百种用例。
问题八:我有2年UI设计经验,想转HMI行业,难吗?
那就好,我觉得2021年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智能座舱会是率先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未来对HMI设计师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广泛,互联网UI关注的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段。
汽车HMI的目的是针对同一个群体、同一个环境,前者考虑的因素不同,而后者考虑的是安全问题。UI设计和HMI设计有很多相似的方法论,也就是拿到一个项目,都要经过产品推理逻辑、同理心、用户体验、用户旅程等步骤。
互联网UI设计风格趋向扁平化设计,而HMI设计因为是赋予给汽车品牌的,给人一种高端、智能的感觉,所以设计风格和互联网不一样,整体风格趋向于有质感,加入科技元素。如果想转行做HMI行业,前期可以临摹一些相关作品,提升自己的技术,同时在收集优秀素材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图片所代表的意义。多做用户研究,但是这个时候用户就很清楚了,就是驾驶员。把自己放在驾驶员的角度,在路上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其实这些一点都不难。
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车企要求跨行业的设计师要有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问题九:汽车行业有哪些比较好的微信公众号?
【岐江设计笔记】
【人机界面设计】
【大地】
【腾讯SMAD】
【汽车 】
【未来交互趋势】
【人机界面】
【HMI前瞻性设计】
【艺术人机界面设计】
【智能出行创新设计实验室】
【车联网时代】
【人机界面前线】
【智能驾驶】
问题10:HMI设计开源网站?
六大系统开源地址
1.阿里巴巴开放平台
2. 百度车载生态开放平台
3.腾讯-车载小场景(私我领取PDF)
4.
5. Car Play
iOS – 汽车
6.华为车机第三方应用交互设计规范
看完十个问题,相信大家对车载HMI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就车载智能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产品特点以及发展流程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2.车载系统形式
现有的车载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全面连接内置智能系统、平台解决方案、软件应用程序。
1. 全面访问内置智能系统
车厂、汽车制造商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汽车座舱中,例如X,硬件、软件、人机界面都被车厂整合,不仅可以实现多媒体系统的深度融合,还可以实现车载诊断、控制系统与驾驶员的深度融合,连接互联网,提供API接口,可以定制应用,为独立开发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提升汽车性能的同时,车厂也在努力提升座舱内的体验,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车厂开发的技术可以和汽车更加契合,但传统车企大多没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语音交互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不是他们的强项,因此也会寻找一些科技巨头进行合作,提供平台化解决方案。
2.提供平台解决方案
目前,科技巨头都在针对驾驶场景提供驾驶解决方案,例如苹果、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腾讯等都打造了智能座舱的平台和操作系统,HMI单元通过软件平台进行定制,科技公司提供软件平台,车企定义硬件和服务,平台和系统可以将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融入到汽车专属的操作系统中,为汽车驾驶员提供完整的智能驾驶体验。
科技巨头凭借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与汽车厂商的紧密合作,有效优化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但为了快速抢占市场,科技巨头通常更愿意提供通用平台服务,很难针对不同车厂提供定制化服务。此外,由于市场竞争,会存在系统壁垒,比如需要将系统塞入苹果手机。但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是可能的解决方案,因为它降低了HMI的集成成本,而漫长的汽车设计流程周期往往会阻碍汽车人机界面集成的发展。
3. 软件应用程序
软件公司开发各种与智能驾驶相关的便携式硬件和软件服务。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外部硬件连接到汽车上,并通过软件服务优化汽车驾驶舱的性能,将普通汽车变成智能汽车。这些公司的服务和产品非常灵活,通常可以在特定场景和特定需求下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但这类服务往往需要一些额外的操作和硬件设备支持。说到这里,软件应用又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车载小程序,一种是应用软件。
3.1. 车载小程序
不同于手机端小程序在入口、开放程度、定位等方面仅略有差异,BAT三家公司的车载小程序在唤醒方式、交互方式、场景构建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战略思路。三家公司基于自身对车联网的理解,勾勒出了如何在车载场景延伸小程序的应用,目标是提升用户的智能网联汽车体验。下面我们来谈谈车载小程序的优势。
3.1.1 车载小程序优势:
车企强势,迂回救国
因为车企掌握着大部分话语权,全家桶组合在实力雄厚的车企面前,未必能达成合作共识。因为车企更倾向于选择不同领域的龙头产品,构建服务生态。此时,汽车小程序作为相对轻量级的解决方案,很容易进入车联网的生态。
即用且适合场景
在车载环境中,所有功能的诞生都是为了帮助车主更高效的完成任务,而快速便捷的人车交互是其基本要求。“即用型”的小程序是工具型产品最好的载体。尤其是BAT还为车载小程序开发了场景识别、自动唤醒等功能。在交互方面,除了语音,人车交互还可以通过传统的触控或者更高级的手势来完成。这让车载小程序的交互极其接近人类想象中的无人驾驶形态,也让车载小程序的功能更加强大,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被新的应用所取代。
快速建设加速汽车发展
BAT为小程序开发者提供了开放的开发环境,甚至提供固定的模板帮助开发者加快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让众多创业型中小开发者参与到车联网生态的建设中来。由于车载小程序和手机端小程序的底层框架是打通的,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小程序在移动端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适用于车载场景、具备服务能力,那么车载小程序就可以快速移植过来,这对于构建丰富的出行服务生态和车联网有着现实意义。
3.1.2 现有的车载小程序⭐️
腾讯汽车小程序
腾讯的车载小程序目前分为出行服务小程序、生活服务小程序、影音服务小程序三类,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根据位置和场景自动唤醒。比如当用户路过加油站、停车场、旅游景点时,车机上会自动弹出一些购买、支付服务,用户通过语音即可完成操作。如果说手机小程序是“人找服务”,那么腾讯的车载小程序已经进化成了“服务找人”。
汽车小程序
基于算法和丰富的生态服务体系,车载小程序最大的特点是具备智能场景感知的基因。在获得车主授权后,车载小程序可以围绕驾驶场景实现上车前、行驶中、下车后自然打通的智能场景服务。比如用户在车上可以通过触屏、语音、手势等多模态交互,查阅附近的推荐餐厅,小程序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推荐,还可以进行预约,当到达餐厅附近时,系统会自动唤醒小程序,为用户寻找停车场。下车后,车载小程序会无缝对接手机小程序端,用户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餐厅的预约信息。相比腾讯的车载小程序,车载小程序开放程度略高,但和手机小程序一样,受限于阿里商业生态。
门户网站: #/
百度汽车小程序
百度也在为自己打造智能化体系,因此相较于腾讯、阿里,百度的车载小程序分类更细致,场景更丰富,车企可以根据车型定位、自身需求,定义、组合可用的车载小程序,因此不少科技公司转向百度的生态,让老大哥带领小弟,一起进入车企。百度开放的生态,可以将其主要功能对接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百度网盘百度App,也可以运行在爱奇艺、WiFi万能钥匙等外部App平台上。腾讯、阿里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可以根据位置或场景自动唤醒小程序,而百度的车载小程序在绝大部分场景下,只能依靠用户语音唤醒。
门户网站:
3.车载系统特点
事实上,我们在整个汽车HMI的发展中追求三个方向:
1.操作(快、准)不能超过3秒
随着大屏、多屏的发展趋势,为增强操作的合理性,减少或避免触摸屏误触,触摸、语音控制应运而生。从信息输入的角度,以触摸、语音为主,手势、视觉交互为辅;从反馈输出的角度,以视觉、语音、触摸交互为主,嗅觉交互为辅。人机交互的定义需要区分车辆是在行驶中还是静止状态,当车辆在行驶时,需要驾驶员操作反馈的交互行为需要遵循3S原则(即前文提到的三秒原则),以减少安全隐患。甚至有些交互动作需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禁用。
2. 信息(清晰、聚合)信息功能需要高度聚合
得益于强大的计算机算法,汽车功能越来越完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体验,避免过多信息的干扰,界面展示必须轻量化。确保关键信息醒目,便于用户快速视觉捕捉,在各种环境场景下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和可读性,无需驾驶员费力寻找和识别。
3.反馈(明显、高效)高效的交互方式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双手被占用,因此眼睛和耳朵的感知能力需要提升。不同于移动终端上的视觉显示,HMI设计人员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的视觉显示规格外,还需要关注安全相关信息的显示、视觉警示、文字可读性、显示屏眩光等显示问题。在驾驶过程中,听觉反馈也是驾驶员必须考虑的一个场景,通过对驾驶员需要获取的信息进行语音反馈,让驾驶员尽可能将视觉注意力集中在路况上。多种场景的融合兼顾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可以降低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4. 车辆开发流程
汽车制造商如今也越来越重视智能系统的设计,因为只有提高软件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话语权,而用户研究与设计流程的融合才能帮助汽车制造商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抢占先机、赢得用户的青睐。
汽车HMI的设计开发需要按照整车开发的流程进行,使得设计产品在整车制造的各个阶段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输出。由于HMI设计涉及的相关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只有遵循既定的流程,才能设计出符合整车环境的系统界面。
1. 车辆开发流程(扩展)
在回答如何进行HMI体验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当前汽车的整体设计工作流程,一辆汽车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V型的开发流程(从目标制定到目标验证)。
1.1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2. HMI设计开发流程
然后我们来说说HMI的设计流程。HMI的设计与C端、B端大体相同,也需要汽车工程师、市场人员、设计研究人员的配合。不同的是,HMI的设计会经过反复测试,确保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证安全第一。整个HMI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实现都是保密的。
2.1 HMI设计开发的四大流程
需求分析研究与评估
在车辆开发项目中,从项目开始就应介入HMI体验设计,主机厂通过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分析出市场中的潜在需求后,以平台视角评估需求的引入与确定,与原型车开发同步进行。
HMI创意设计
在获得用户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的数据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设计目标,得到初步的概念设计。在功能定义和产品开发达成一致后,即正式确定项目目标,即可开始细节设计和具体流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产品功能配置、内饰设计、市场竞品对标、人因分析、硬件约束、软件约束、功能需求定义、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工程实施验证与评估
在验证评估阶段,我们通过台架模拟测试进行经验验证和设计迭代,或提供特定的评估车辆和训练车辆,以及进一步的分析和质量保证道路测试。 接下来是系统开发、硬件开发、软件开发、车辆测试和评估。 然后可以开始量产试制(PVS)。
开发和测试
最后阶段为工程开发验证阶段,紧接着进行实车功能评估。生产批量试制流程冻结后,会进行量产前总演练(OS),对批量生产进行充分验证。所有工艺环节验证成功并冻结后,产品开始量产(SOP)。
整个分析下来,HMI设计流程看似和互联网开发流程类似,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甚至可以说不能完全复用。由于两者侧重点不同,关于汽车HMI设计与互联网设计原则的区别,以及具体HMI设计流程的细节,下次再讲吧!私信我【汽车资料】获取干货资源
参考链接:
车载小程序:BAT车联网又一战场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L0、L1、L2、L3、L4、L5自动驾驶是什么意思? - 太阳能电动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