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好,很高兴见到您。我是老师。
这几天,高考成绩陆续出炉。
邻居家的孩子考试不及格,只考了350分。
我简直不敢相信。
依稀记得,一年前她的成绩在年级里排名前十,考上名牌大学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一切都因为一部手机改变了。
此前,女孩的父亲将自己不再使用的旧手机送给了她。
之后,她总是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敷衍地完成作业,然后跑回房间看手机。
看小说到凌晨两三点,看电视剧通宵都是很正常的事。
直到高考成绩出来,她才泪流满面地向父母坦白:
“我的梦想被手机夺走了!”
我不禁叹息。
网络时代,给孩子一部手机就能毁掉一个孩子!
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玩手机的孩子
结局截然不同
我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农村孩子李木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当地著名的四星级高中。
但有一段时间,这个大家眼中优秀的男孩突然拒绝上学、绝食、发脾气。
这些不合理的举动,只是为了让父母送他一部手机。
因为前不久他被同学引诱,迷上了网游。
父母本来不想答应,但是孩子总说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父母就妥协了。
没想到孩子拿到手机之后,竟然越玩越疯狂。
高中高三的时候,当其他孩子都在忙着完成作业时,他却蜷缩在床上玩游戏。
可想而知,这个孩子高考失败了。
养育孩子最大的愚蠢就是相信孩子能够控制自己。
全球十大最受欢迎社交网站之一拼趣网前总裁曾坦言:
白天,他致力于打造令人上瘾的社交媒体。
但当他晚上回到家时,他就开始沉迷于手机。
就连业内人士,都难以控制自己,更何况是缺乏辨别力的孩子呢。
教育博主@北大奕哥曾经在网上分享过自己考上北大的经历。
初中的时候,他每天唯一想做的就是快点放学,回家打游戏。
他爸爸看不下去了,直接断掉了家里的网络,防止他沉迷于手机。
一格对于父亲还是很感激的。
如果他不戒掉手机的话,他考入北大的梦想就破灭了。
成长是一段需要不断放弃诱惑的旅程。
手机是孩子进步路上最大的障碍!
作为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帮助孩子抵制手机的诱惑。
任何让你开心的事情
这也会花费你
有人曾开玩笑说,手机是现代新型毒品。
数据显示,在中学生中,几乎五分之一的孩子沉迷于手机。
手机确实会影响学习成绩,但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可怕的是手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
小文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
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妈妈进行视频通话。
我一边学习,一边照顾5岁的弟弟。
但这么好的男孩有一天却被警察发现了。
原来,一名女子发布微博称,某地一名中学生与其30多岁的丈夫关系暧昧,聊天记录极其露骨。
这条微博获得了数百万的点击量,甚至还引起了当地公安部门的警觉。
小文随即吐露真相:她和该男子是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
两人总是聊到深夜。
5月20日,该男子给她发了1314元的红包,并借机要求她订房。
没想到聊天记录被老婆看到了。
这才引发了随后的闹剧。
母亲听后感到无比后悔,孩子的班主任曾多次强调不能给学生手机,但她劝不动孩子,还是给她买了一部。
如果她直接买了手机那就好了,但她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没有指导她的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很难想象,如果孩子真的跟那个男人出去,会带来什么后果?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孩子该是怎样的痛苦啊?
她还有心思学习吗?
她的身体和心灵能承受这样的痛苦吗?
英国对14岁儿童进行了一项长期研究,发现:
与从未使用社交媒体的儿童相比,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儿童患抑郁、焦虑和行为问题的几率明显增加。
有的孩子甚至走向极端,自杀。
沉迷于手机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感觉良好,但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承受的。
控制儿童手机势在必行。
孩子们沉迷于手机
家族根基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
孩子们常常因为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存在问题而沉迷于手机。
第一,家长本身就沉迷于手机。
曾经有一个孩子,因为抱怨爸爸玩手机,在抖音上爆红。
他泪流满面,无法理解:
为什么爸爸那么爱玩游戏却不允许他玩游戏呢?
俞敏洪曾说:
“如果说家庭是一台复印机,那么父母就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
如果妈妈没事就刷抖音,爸爸没事就看直播,孩子怎么能不上瘾呢?
二是家长习惯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
《青春说》中,小学生叶子健当着众人的面向爸爸喊话:
“你们大人都是这样,用手机安抚我们,让我们安静下来。
等我们长大了,迷上手机了,你就会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放在我手里的?”
父亲一时惭愧,反驳道:
“那你觉得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好玩吗?”
孩子说:
“因为没有你的陪伴,我感觉他就是我唯一的陪伴。”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
如果你不想花更多时间陪孩子,你就把手机放到孩子手里。
久而久之,手机就取代了父母,成为孩子情感依赖的对象。
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说:
“如果父母不能控制自己,再多的教育也是无用的。”
想要孩子放下手机,家长首先要做出改变。
控制手机
疏通胜于堵塞
说到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很多家长想到的就是粗暴的禁止。
但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表明:
你越是禁止某样东西,人们就会越好奇,就会想方设法去得到它。
所以才导致现实中会出现一些极端的例子。
宁波一名男孩因父亲多说几声“不许玩手机”,竟拿刀割腕。
四川一男孩因父母要没收他的手机,打开六楼窗户跳下身亡。
因此,明确禁止是不可取的。
管控孩子手机,最好是放松,而不是封锁。
1. 限制玩手机的时间
在家里制定规则,明确规定孩子何时可以使用手机以及使用多长时间。
孩子该玩的时候就让其充分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就让其充分学习。
2. 教你的孩子如何使用手机
引导孩子观看经典电影、优质纪录片、寻找学习资源等。
让孩子发现手机原来还可以这样用,比游戏有趣多了!
3.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手机并不是因为他们无意识,而是因为他们需要你的爱。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更多的户外活动,比如去公园野餐、去海边观星……
让孩子体会到外面的世界,父母的爱是如此的耀眼,比手机耀眼千百倍。
4.让阅读取代手机成为孩子的爱好
在地铁车厢里,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各自拿着一本书,若无其事地看着。
有人问妈妈:怎样说服孩子戒掉各种电子设备,转而阅读呢?
母亲笑着说:
“孩子们不听我们的话,他们只模仿我们。”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做好榜样。
家长们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你,并逐渐爱上读书。
最后的话
人生的黄金岁月一去不复返,一天的早晨也永远不会重来。
因为手机,很多孩子高考失利,梦想破灭。
因为手机,很多孩子感到孤独、空虚,身心受到伤害。
在孩子最佳学习年龄,请家长妥善管控手机。
不要让手机威胁孩子的健康。
别让手机偷走孩子的梦想!
- 结尾 -
版权所有:教师营()首发。150万+教师和家长关注该公众号!关注中小学家庭教育。
重要提示
经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的留言。
你说你找不到老师营地?
为了不错过每一篇好的教育文章
请[star] 教师营
希望我们能像以前一样每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