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微信杯大学生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提升开发能力,推动产学研用

2024-07-12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暨首届“微信杯”大学生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征求意见稿)2018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教育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腾讯微信事业群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是基于腾讯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创新应用开发设计大赛。大赛面向全球高校学生开放,旨在通过竞赛提高学生Web应用设计开发能力,特别是利用微信生态小程序平台开发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促进微信生态系统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本次大赛鼓励高校导师参与指导。 1.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海内外在校学生(含高职院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具体要求如下: 1.可单独参赛,也可自由组队参赛,每队人数不超过3人,允许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组队。 2.每人只能加入一支队伍,最多可指定一名指导老师。 3.以在校学生身份报名,已毕业学生无资格参赛。 4.参赛者须确保报名信息真实有效,分区赛优胜队伍需提供所在学校出具的在校学生身份证明。

如有作弊、弄虚作假行为,大赛组委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选手参赛资格,取消其获奖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该校其他报名团队也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2.作品要求 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应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创微信小程序,希望参赛团队以微信小程序平台开发技术为基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开发。作品主题应在微信小程序支持的服务范围和类别范围内,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商业、教育、电商、医疗、政务民生、富媒体、工具、出行交通、生活服务、美食、旅游、休闲娱乐、游戏等。参赛者可自由设置主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在移动设备上实际运行。 参赛团队将作品上传至大赛官网并按照本规程要求提交作品相关说明文档(境外团队可用中文或英文参赛)。参赛团队提交的作品应包括设计文档、源代码及可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小程序应用。整个大赛过程中,参赛团队可随时完善作品,但不得更改作品主题及内容。每个阶段以阶段提交截止时间前提交的最终版本为准。提交的作品须为团队或个人独立完成的原创作品,不得抄袭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并由参赛者承担一切责任。

三、比赛阶段及形式 本次大赛分为个人赛、区域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级别,具体形式如下: 1、个人赛:参赛选手通过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官方学习平台学习、提高微信小程序开发设计技术,通过基础测试。所有参赛选手以个人身份参加线上测试。大赛采用线上测试方式,由线上系统自动评分。 2、区域赛:参赛选手根据大赛组委会公布的作品要求,设计开发自己的小程序作品,并在线提交作品。根据大赛组委会公布的各大赛区范围,参赛作品将由各大赛区执委会或大赛组委会组织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标准按照大赛组委会制定的统一标准执行,确定各大赛区参赛队伍的名次及奖项。 3、决赛训练营:各大赛区获得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的队伍,将被安排参加大赛组委会在广州举办的训练营。 由腾讯微信、高校教师、真实案例运营人员组成的讲师团队将对选手进行专项培训,对入围作品进行进一步打磨完善。4.全国总决赛:训练营结束后,组委会将组织决赛现场答辩及展示,由组委会聘请的决赛评审专家按照大赛评审标准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决赛队伍排名及奖项。四、晋级规则各赛区执委会按照《赛区选拔赛资格规则》确定本赛区高校晋级赛区选拔赛参赛队伍名单,报大赛组委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全国总决赛晋级规则》确定并公布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伍名单。 1. 区域选拔赛资格规则  参赛选手须通过大赛组委会规定的通过测试,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内所有选手均须通过规定的通过测试;  通过规定的通过测试后,选手方可获得参加区域选拔赛的资格。 2. 全国总决赛晋级规则  中国大陆地区各赛区前两名队伍将直接晋级全国总决赛; 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大赛评委对中国大陆地区及海外各赛区第3至第10名的队伍进行初审,并从中选出若干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直至达到规定的晋级总决赛队伍数量。 3.晋级后人员调整  选拔赛晋级后,每队可更换1名队员,新队员须通过个人及格测试。  队员须在决赛集训开始前至少两周向大赛组委会提交更换或退出申请,申请书须由新、退出队员签字并加盖学校教务处或院系公章,经大赛组委会确认后生效。  参赛队指导老师原则上不得更换,如有不可抗拒的原因需要更换,须在决赛集训开始前至少两周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申请,批准后生效。 五、奖项设置 每支队伍只能获得一个奖项,如有多个奖项,默认选择最高奖项。

微信小程序开发比赛_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含金量_微信开发大赛

1. 试赛奖项 试赛奖项由各赛区自行设置,大陆赛区原则上将按照5%、10%、15%的比例颁发一、二、三等奖证书;海外赛区将根据参赛队伍数量、作品质量等由大赛组委会确定奖项。独立组织试赛、经教育部门认可的参赛级别省/市/自治区,如未获奖,则由得分最高的队伍获得三等奖。 2. 决赛奖项 决赛设一、二、三等奖,如有表现特别突出的队伍,可设立专项奖。根据决赛成绩,入围决赛队伍的指导老师将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另选出10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大赛总奖金为45万元人民币,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详情见下表。 奖项名称 数量 对象 奖励方式 特等奖 1 团队证书,人民币 一等奖 3 团队证书,人民币 二等奖 10 团队证书,人民币 三等奖 16 团队证书,人民币 5000 元 优秀指导老师奖 30 个人证书,人民币 1000 元 优秀组织奖 10 学校证书,人民币 5000 元 三、其他奖励  招聘绿色通道:入围决赛的选手将获得腾讯集团、微信事业群招聘绿色通道,具体细则另行通知。  实习机会:腾讯微信将为本次大赛的优秀选手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机会,具体细则另行通知。

六、大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3月30日-5月31日:线上报名、组队测试、提交作品 6月1日-7月15日:区域选拔赛评审,确定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队伍 8月6日-8月中旬:总决赛决赛训练营、现场评比及颁奖典礼 报名方式:登录大赛官网,完成个人信息登记,即可报名参赛。参赛队伍中选手涉及多个学校的,以队长所在学校为全队所属赛区。 报名期间,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全国宣讲及小程序开发,并定期组织小程序案例分享及线上培训。 区域选拔赛分为网络评审、现场评审、总评审三个阶段:  网络评审:网络评审由执委会成员担任评审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统一网络评审,评选出赛区一、二、三等奖并向社会公布(具体排名不对外公布)。  现场评审:对网络评审前20名的参赛团队组织现场评审,通过现场答辩确定前10名团队。现场评审由各赛区组织,执委会成员、腾讯技术人员担任评审专家。 总评审:根据大赛规程,各赛区前两名团队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大赛评审专家对国内及海外赛区各赛区第3至第10名的团队进行初审,评选出16支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 最终,共有30支球队晋级决赛。

本次比赛不收取报名费,受邀参加决赛训练营的选手往返交通费自理,广州训练及决赛期间食宿等费用由腾讯微信承担。 七、大赛组织机构组成 1、大赛组委会主任:刘强(清华大学) 副主任:蒋建伟(上海交通大学) 吴迪(腾讯微信) 委员:徐端庆(浙江大学,华东) 王忠杰(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 左宝鹤(华南理工大学,华南) 陈志刚(中南大学,华中) 张启勋(北京大学,华北) 洪梅(四川大学,西南) 蒋雪峰(西北工业大学,西北) 朱诗炜(腾讯微信) 马凤鸣(腾讯微信) 宁春(腾讯微信) 八、 投诉与仲裁 1.参赛队伍或选手可对不符合大赛规定的设备、工具、软件、裁判及奖励不公平、工作人员违规等情况提出投诉。1.组委会负责受理比赛过程中提出的投诉并进行协商仲裁,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和比赛结果公正。 2.投诉报告应明确指定一名成员为联系人,并由参赛队员签字,无签字的投诉将不予受理。 3.组委会将在投诉提出后5个工作日内受理投诉,并认真审核处理。 九、其他 本届大赛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组委会所有。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组委会 2018年3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