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支付宝和微信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支付的双雄,根据最新的移动支付市场大数据显示,二者在国内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90%,占据主导地位。至于其他移动支付,只有银联的云闪付还能稳居榜首,而云闪付也是最有可能与支付宝、微信并驾齐驱的移动支付,至于中国移动的支付宝,只能归类为其他。
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移动可能是移动支付公司中最失意的。如果回溯到10年前,作为中国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全国最多的移动用户,这是相对于其他力量的天然优势。按理说,当时中国移动是中国移动支付最有可能成功的。
然而,中国移动与银联争夺市场份额和标准,却被微信和支付宝超越,除了错失移动支付机会外,飞信的失败也是一大遗憾。
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近日接受《财新》采访时谈到,中国移动错失移动支付、飞信等先机,败给支付宝、微信,他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过于看重技术,忽视了市场和消费者,与互联网公司差距很大。
王建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支付是运营商最先做的事情,我们很早就想把手机作为支付工具,但是我们过多讨论了技术问题,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考虑不够。”
“当二维码出现时,无论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还是腾讯的微信支付,它们都非常方便,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广泛欢迎。”
王建宙说,中国移动最早在手机上推出飞信,当时飞信也迅速普及,但后来微信出来了,微信很快就成为主力服务。
同时,王建宙提醒,今天的运营商可以借鉴中国移动过去的经验,看看自己还需要改进什么。一个是市场意识,一个是人才,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据了解,中国移动其实早在2008年之前就已尝试过移动支付,当时以手机话费作为货币进行支付,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做法被认为风险太大,并未得到认可。不过,这次尝试让中国移动认识到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同年,财付通、快钱等支付公司也纷纷开通移动支付渠道,争夺这一庞大的支付市场。此外,一些大型电商网站也相继搭建了移动购物平台,移动支付市场日趋成熟。
2009年,中国移动提出NFC支付方式,推出自主研发的2.4GHz技术标准,而中国银联则推行自己的13.5GHz移动支付标准,双方在标准之争中展开激烈博弈。为了赢得这场争夺战,中国移动还在湖南建立了“移动支付基地”,并斥资400亿入股浦发银行。
此后,2010年,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财付通、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银联为代表的重量级金融机构纷纷入局,在移动支付领域发起攻势。
中国移动确实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手机支付大促销,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支付宝也没有闲着,同年陆续发布基于系统、系统、系统的手机支付软件,完成了对市面上主流智能手机的覆盖。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支付宝成功逆袭,成功推广了自己的二维码支付。支付的主导权、技术标准和很多行业规范被重新洗牌。微信迅速跟进二维码支付,让交易变得更加简单。不需要NFC或手机扫描设备,双方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交易。
无论是移动支付,还是当年的飞信,中国移动都可谓“起得早,来得晚”。
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移动支付规模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前高管曾后悔没能拿下移动支付市场,频频遭马化腾“冷水”。
马化腾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虽然我国的移动支付在世界上非常先进,但移动支付的发展只是表面的辉煌,实际上就像“在沙滩上盖一栋大楼,一推就会倒塌”。
我们知道,创新分为两种,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移动支付是模式创新,没有门槛,很容易模仿。但是技术创新,比如芯片、操作系统、5G技术等,门槛高,不容易模仿,一般企业做不到。
移动支付依赖移动终端、芯片、操作系统等,需要建立在众多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因此马化腾认为,移动支付虽然表面很精彩,但缺乏竞争的实力,因为我们在芯片和操作系统方面比较薄弱。
您如何看待马化腾的观点?另外,您是否同意前中移动董事长关于中移动错失移动支付机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