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潜力无限的互联网新领域,学生们展现超凡创造力

2024-07-12
来源:网络整理

微信小程序公测至今不到两年,作为互联网新形态的产品,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互联网公司和开发者眼中下一个必抢的领域。

诸多案例证明,从诞生的年龄来看,尚处于“大二”阶段的小程序能够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潜力还未被挖掘。不少电商借助电商开辟了新的流量池;而小游戏上线后不久,就诞生了一款月流水过亿的爆款小游戏。

正如互联网生态丰富多元,小程序当然也绝非只是卖产品的电商、打发时间的小游戏,在2018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中,学生们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不少参加大学生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的同学表示,自己之前也有过想法,但是从来没有付诸实践,这次小程序开发大赛是他们第一次开发小程序。

从学习到开发再到斩获奖项,一方面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让人称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小程序的“小”:开发门槛低、开发文档齐全、有大量的后端云服务可供选择……

因为自己一直都在关注小程序,也有一些想法,借助这次比赛的机会,让学生组能够很好的把想法付诸实践,做出好用、好用、成熟的产品。

来自西南赛区的《曼曼个人健康》荣获赛区第二名,开发这款小程序的想法来自于参赛选手的实际情况:

其实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我的父亲,由于一些特殊的家庭条件,他今年已经70岁了,身患多种慢性病。在与他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不便。

但中老年人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不太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网络等新事物,但微信在中老年群体中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而小程序依托微信,触达方式多样、简单,无需安装,操作简单,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日常使用。

在比赛之前,这位选手曾考虑将自己的想法做成一个独立的APP,但当小程序大赛来临时,在仔细了解了小程序之后,他觉得小程序的形式更符合产品的定位。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三赢的局面:想法得以实现,患者受益,比赛也获得了胜利。

有些创意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如获得华北赛区第一名的“游清华”项目,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看到学校安全管理与游客参观之间的矛盾后,自主研发的解决方案,不仅改善了学校管理,也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关注弱势群体也是本次参赛小程序的重要课题。获得华中赛区第一名的《我是你的助盲之眼》就是一款帮助盲人群体获取信息的小程序。得益于小程序丰富的接口,这款小程序实现了“身小用大”。

这也是本次大赛想要达到的效果:一方面,学生们能够把技术用到实处;另一方面,小程序能够把想法付诸实践,并确实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人文精神贯穿了本次大学生小程序开发大赛,大学生的“大”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小程序的“小”,是细致入微、承载万千思绪的平台级能力。

同时,主办方在比赛期间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比赛期间参赛队伍之间也互相交流学习,以及这期间涌现出来的标杆小程序等等,都让参赛队伍对小程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走进清华”小程序优胜团队表示:

过去人们的印象是小程序是一个很好的商业入口,可以为成熟的产品和商家引流。

由于这个项目完全基于小程序开发,我对小程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清华参观是小程序在校园场景的一个很好的应用。校园游览预约是低频、多人的场景,特别符合小程序的特点。无需安装,即用即用。可以说小程序的能力非常强大。

// 响应教育改革,产学合作,小程序助大学生顺应潮流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与软件专业的教学内容很难跟上这样的步伐。

不少参赛学生也表示,要跟上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单纯依靠学校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少参赛队伍的指导老师也在身体力行这一点。

华北赛区亚军婷婷队和指导老师就是这样的模范老师和模范学生:

在我心目中,郭老师是一位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典范。

记得郭老师曾经在课堂上提过一件事,有一天半夜他朋友打电话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写代码,朋友很惊讶,觉得郭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写代码,有点夸张,郭老师也很惊讶,很疑惑,为什么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件事让我决定选择郭老师作为我的研究生导师,因为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很契合。

教学相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评委们的评委们让“听星”团队收获颇多:

微信小说小程序开发的意义_小程序小说源码搭建教程_微信小说小程序开源

本次大赛参与评审的老师给部分参赛队伍提出的很多问题都一针见血,参赛队伍可能并没有想清楚很多应用场景,但是他们却能现场帮助这些队伍理清这些问题,让这些参赛队伍在赛后有更多思考如何改进作品,相信这也是大家参加本次大赛的重要收获之一。

而参赛学生在开发小程序的过程中也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小程序开发简单便捷,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对于一些跨平台的特性,希望平台能够继续优化,让开发者真正专注于做产品,而不用考虑机型适配的问题。

这次比赛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以竞赛促学、促教、促用,推动微信生态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目标实现。

小程序大赛背后的小程序,是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有新的技术要求和产品理解,驱动参赛选手学习和使用符合自己需求的新技术。

从底层开始,学校也需要根据技术和市场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包括这次的小程序开发大赛,微信与教育部合作探索教育改革,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还会继续下去。

本项目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微信应用开发技术为载体,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建设课程开发教程、合作培训师资等,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校园微信技术生态环境,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本次大赛作为一项实践活动,不同于学校内部的科研或实践等不需要过多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活动,更注重可行性和可用性,更贴近时代的潮流。

// 从了解小程序到投资小程序

参加这次大赛的学生既有大一新生,也有工作一段时间后重返校园继续读研的学生,他们面临的选择是:互联网和小程序到底是一个值得追求的职业方向吗?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表示,经过本次比赛,对小程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未来会选择小程序开发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

“声纹签到”团队表示:

参加完这次比赛之后我会继续学习小程序开发,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会考虑从事小程序开发的工作。

与“声纹签到”团队抱有同样想法的开发者还有很多,他们都表示看好小程序的应用前景,如果有机会会优先考虑做小程序。

与这些将小程序纳入职业规划的开发者不同,有的同学表示,自己对于职业发展还有其他的安排,但小程序开发也是自己未来做项目的优先考虑,因为其轻量、快速开发迭代的特性可以节省不少开发成本。

“走访清华”的团队成员宁愿从事技术开发,也不愿从事产品设计。他们还表示,在未来更多项目的开发中,会优先考虑用小程序来解决问题。

“走访清华”队与华东区冠军“84号邮局”队有着同样的看法。“84号邮局”队表示:

从专业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或者后端开发。小程序开发也是我以后做自己的项目的优先方向,因为它轻量、开发迭代快的特点可以节省很多开发成本。如果是一个合理的用例,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做成小程序。

总之,这次比赛给了每个人一把钥匙,这些年轻的开发者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仅是开发能力的新天地,更是职业视野的大门。

“秀才不如早点露面。”对于这些年轻的开发者来说,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或许是他们第一次开发小程序,接下来,他们或将探索更多领域,拓展小程序的应用场景,凸显小程序的价值。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开发者的光芒更加耀眼。用技术改变世界,用代码编写未来。

这些年轻开发者的精彩表现,也将让更多用户看到小程序生动有趣的一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