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产品系统:为业务场景提供支付能力的中台组成部分

2024-07-14
来源:网络整理

本文作者主要从狭义的角度讲解支付产品体系,不涉及清算核心、会计核心、账户核心,适合刚入行的同学阅读。

我从事支付产品有一段时间了,总有人问我关于支付的问题。之前我整理过支付系统相关的内容,内部分享过,但对外可能不适用。今天想法很多,就写一些实践,也希望和更多人交流学习!

说到支付系统,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使命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为各类业务场景提供支付能力。

如果我们有很多业务方需要服务,那么为了支撑更多的业务方,支付系统应该以模块化、结构化的公共服务为前提进行设计,这些公共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服务。

这样可以实现可复制、可配置的业务支撑功能,基于这个层次,我们一般把支付系统看作是中台的一部分。

说到支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概念。

基于以上概念,我们来进入正题:

1.支付系统架构(信息流层面)

1. 应用层

指在各种支付场景中使用我们服务的对象(业务方)。这些场景包括:网上买东西,提交订单需要付款;吃完饭需要付款;购买金融产品需要充值。

2.服务层

主要是指当各业务方需要我们提供支付能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的功能服务,比如目前我们可以提供收银服务,以及一些封装好的接口服务。

在收银服务上,我们可以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银行卡快捷支付、信用卡支付、网银支付、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

在接口服务上我们主要提供扣款、付款(提款)、退款、分账等服务供业务方调用。

3. 基础层

主要指支付路由和渠道网关。

支付路由,即通过一定的模型或规则进行渠道选择,帮你选择最佳的渠道(例如成功率高,成本低的渠道)。

支付路由的复杂程度根据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业务情况而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手动路由和自动路由(系统根据规则自动选择渠道)。

在选择了对应的渠道之后,我们需要请求对应渠道的网关,由该渠道执行相应的流程动作。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支付公司都是跟银行对接的,都需要通过银联/进行结算。

4. 支撑层

主要指在整个支付系统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服务,比如:监控预警、异常处理(重试、补偿任务)、数据大盘等。

2. 支付渠道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向各个业务方提供的支付能力都是依赖支付通道的。那么我们来聊聊支付通道。

1.渠道对接模式

(1)直连方式

2018年6月30日之前,很多支付公司都是直连银行,各个支付公司跟银行合作,银行开放接口给支付公司,各个支付公司就凭自己的能力,看谁对接的银行够多,额度够高,价格够便宜。

每个支付公司的能力体现在支持的银行数量、信用额度是否足够高、价格是否足够便宜。

(2)中国银联模式/中国网付模式

2018年6月30日之后,由于新规出台,直连开始被切断,支付公司和银行需要接入中国银联/中国支付总公司,这两个机构作为清算机构,连接支付公司和银行。

这种情况下扣款能力主要依赖银联/推出的扣款产品,此时各个支付公司的能力都差不多(支持的银行数量、限额、费率),我们不需要对接太多的渠道;

2. 渠道产品

(1)扣缴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裸扣’,可以调用支付公司的扣款接口,通过四要素完成扣款,无需用户验证短信验证码。

由于直连断开,市面上裸扣接口越来越少,目前市面上的扣接口基本都是封装好的,主要通过:

对没有坏掉的直连接口进行封装;对银联提供的无卡支付等产品进行封装;对协议支付通过数据库碰撞得到的协议号进行封装。

PS:目前支付主要通过传输四要素的方式进行,但部分支付渠道要求传输两要素(身份证、卡号)或者三要素(姓名、身份证、卡号),因此支付能力可能会有差异,传输两要素或三要素的成功率更高。

(2)快捷支付

与直接付款的区别在于,用户首次付款时,还有一个额外的签名过程,并且用户会接受短信验证,但后续付款过程不需要短信验证。

很多时候我们把协议支付和银联首次验证产品称为快捷支付。

基于此,很多支付公司包装了一些支付产品,比如:认证支付,每次支付都需要短信验证,第一次需要发短信,但是支付公司发的却是假的协议支付或者假的快捷支付。

3. 渠道服务

除了刚才提到的支付服务,主要是扣款服务之外,我们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还可以提供其他的服务,比如:

支付服务,即代付,可以对接银联代付、人民银行大额小额系统等。退款服务,原路退回或者代付。分账服务,一笔支付可以分到不同的商户号或者不同的账户。认证服务,包括实名认证、二、三、四因素认证。3.支付路由逻辑

我们刚才提到了两种支付路由方式。第一种方式太简单了,所以我们就不提了。

现在我们主要讲一下自动路由(规则路由)。

既然是基于规则的路由,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路由模型就是根据一条条的路由规则构建起来的。

我们可以通过两类规则来实现这一点:一类是过滤规则,过滤掉不能用、不可用的规则;一类是排序规则,选择更优质、更优化的渠道。

规则的执行是建立在支付要素之上的,那么支付要素是什么呢?

1)卡信息包括:银行卡所属银行、卡类型(借记卡、信用卡)、卡属性(个人用卡、企业用卡)

2)限额包括:单笔交易限额、每日限额、每月限额

3)费用包括:固定费率(X元/笔,0.2%*金额)、阶梯费率(1000元以下交易2元/笔,2000元以上交易0.2%*金额)等。

4)业务要素(主题、业务类型等)

同一企业的不同业务注册在不同主体下,需要不同的商户编号,配置的渠道也不同,需要通过主体编号进行区分。

不同的业务类型需要不同的渠道,比如退款、代付、分账等。

5)操作规则(优先级、特殊判断及处理)

这主要是调整操作的成功率以及特殊的错误信息等的规则。

好了,支付系统的基本内容已经基本讲解完毕,如果还有疑问的话,大家可以留言交流指正,互相学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