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同时进行了“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
12位网民自愿“关”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酒店里,在没有生活用品、食品、电话、电视的标准房间里,仅通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和身上的1500元现金及电子货币与外界联系,通过当时新兴的“电子商务”获取三天生活所需。
当时,马云的阿里巴巴刚刚成立,电子商务才刚刚起步,舆论普遍对这场社会实验持悲观态度,认为“网络生存”在中国只是天方夜谭。
20年过去了的今天,《一千零一夜》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
2019年12月8日,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全球城市生活便利性对比报告》,报告从水电煤气缴费、就医挂号、违章缴费、公共交通等10个场景维度,对比了东京、纽约、柏林、巴黎、伦敦、杭州等6个城市的服务方式和效率。
相比于20年前依托互联网的“生存72小时”测试,此次报告的研究维度上升到了便捷生活的“全景”,考察标准也上升到了体验和效率。
那么,20年后中国将会表现如何?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生活的便捷程度与数字技术服务的普及程度成正比,杭州的城市生活便捷度、效率均远超东京、纽约、柏林、巴黎、伦敦这五大国际顶级城市。
例如,在伦敦,首次申请并激活水电煤气扣费协议,不仅需要线下办理,还得等上30天;柏林居民缴纳交通违章费则需要去银行或邮局;相比之下,杭州居民在手机上就能完成。
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生活的便捷与数字科技服务的普及成正比。例如,交水电煤气费、缴纳违章罚款等生活中的高频场景,在国外五大国际城市的办理方式仍以线下、银行转账、电脑操作为主。相比之下,中国居民的生活体验早已在手机上“移动互联网化”。
在邮政派送和外卖预约方面,虽然6个城市的便捷程度相差不大,但所需费用却相差很大。比如在纽约、柏林、巴黎,快递员上门取件需要额外支付服务费,在纽约还需要支付小费。在上门取件和跨城快递的邮费对比中,伦敦的费用最高,为260元,费用最低的柏林也要70元。相比之下,杭州的快递费为8元。中国新经济研究院的随机抽样访谈显示,90%的美国居民从未使用过同城当日达快递服务,理由是“成本太高”。
20年后,回首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的“72小时互联网生存”测试,世界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给中国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好处。然而,为何能超越《报告》中全球顶级城市的不是北京、上海、广州,而是“二线”城市杭州?
杭州目前享有“全球移动支付之城”、“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等称号,15年前支付宝就诞生在这里,杭州市民享受到的数字科技服务,远远领先于中国其他城市。
如今,杭州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活便利程度已经领先全球其他主要城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包括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体验的差距在缩小。
从1999年到2019年,短短20年时间,从艰难的“网络生存”,到“数字生活”融入中国人日常生活,我们为这份“中国速度”感到自豪。杭州,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