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大媒体的老师都喜欢用“代码曝光”的方式来爆料。
看来,之前那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已经被裁掉了,不打算再用众所周知的无中生有的套路了。
我觉得这个挺好的,换一种方式看新闻,新奇又刺激,配饭吃的菜也变得更好吃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关于“代码曝光”的新闻,是在苹果的新产品上。
作为现代的行走流量,一群爆料者总会拼尽全力为苹果造大新闻、YY各种奇葩功能。
如今快到 6 月份的 WWDC,也就是苹果发布新系统的日子,他们又开始发威了,网上一大堆准备打脸的消息。
总结一下:谷歌被封杀了,iOS 14准备彻底基于了。
标题派对的气氛有点滑稽,但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版本总是很棒。
“抄”作业
在讲这些老知乎的功能之前我先普及一下一些知识盲区:
当今许多大型互联网寡头企业都无法独自发展,为了做出好的产品,它们完全依赖竞争对手的聪明才智,或者干脆“抄袭”他们。
第一个能吃螃蟹的人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往往不是告诉你如何吃好螃蟹的人。
比如前几年大家骑的ofo、摩拜、小蓝单车,就烧钱、疯狂投入,不仅不花钱,还能赚红包。
但国家一加强管控,风险投资家就跑了,企业破产了,需要出售自己的就出售自己,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就变成了电商公司,并给自己信任的用户赋予了八位数的“财富密码”。
后来,正是美团、哈喽、青桔等公司,教会了中国人如何正确使用共享单车。
总结之前失败的经验,开发了新的模式:基于信用+骑行范围+标准化管理的免押金模式,而不是简单的烧钱补贴和混乱的部署。
ofo、摩拜虽然是共享单车的先行者,但都是后来者,收益颇丰,而且这个阶段的用户更容易培养,付费意愿也更强。
还有4月份之前曾是“国货骄傲”的瑞幸咖啡。
难道它是第一家向外资讲述“咖啡在中国有无限市场”故事的公司?
不,绝对不是。外国人并不是一群无害的天真之人,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瑞幸咖啡已经证明,他们将成为第一家让中国普通人喝上一杯咖啡的公司。
这个总结是根据星巴克在中国的经验,所以它知道中国人不会花高价买咖啡。
他们采用的是“疯狂补贴+优质咖啡豆”的组合。
结果,瑞幸咖啡成功了,吸引了大量用户,外国人也相信了那个只有外国人相信的美丽故事。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瑞幸咖啡野蛮生长,18个月上市,获得多轮风险投资,让我们用低价喝上优质的咖啡。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旅程,一直持续到2020年4月2日。
虽然如今已经不算红了,但是它还是有资格和贾老板旗下的乐视一起成为茶余饭后的两大幻神。
行业寡头往往不是最具创新力的人,但绝对是最了解用户需求、从其他公司学到最有可能让用户大脑高潮的技术的技术人员。
这种“抄袭”的真正受益者是用户和消费者。
复制”
科技互联网的技术积累,是无数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手机系统是收割年轻人梦想和头发的武器,把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短暂的狂欢。
因为人总是贪婪的,一部手机可以拥有多到用不完的功能,但是没有了它就不能有,人们无休止地追求新的功能。
就连乔布斯先生,在刚面世时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以划时代的设计重新定义了手机。
在必要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对手的设计确实很棒。
比如借用了Plam手机的交互。
我想没有多少人记得 Plam,但它为近十年的智能手机定下了基调。
2009年,Web OS向世人亮相。
看完动图后,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叹:“哇,这是我的专属”
虽然震惊了世界,但是由于老板太无能,没过几年公司就被惠普收购,之后不断易主。
唯有这套操作理念,被苹果和安卓沿用至今。
胜者为王,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是永恒的真理,失败的Plam只能被海浪淘汰。
有时候不一定要马上吃螃蟹,但必须正确地“抄”作业。
不易复制
苹果一直以来都在“抄作业”,不过早期立下了贞操牌,不敢大手大脚。
旁边的男妈妈们也焦急万分。
此外,iOS 非常封闭,苹果有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应用程序下载和系统文件的控制。
通过控制用户下载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无法秘密获取用户的权限。
如果你想赚钱,你就得听苹果的。
开发人员出售自己的屁股,而苹果可以给用户丰满、圆润、漂亮的屁股。
iOS的良好体验源自于苹果对开发者的良好把控。
读过《乔布斯》的人可能都知道,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的“狂人”,而iOS或许就是这一点的最好体现。
在智能手机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封闭的iOS提供了其他系统所没有的流畅体验,成为碎片化的的完美背景。
苹果积累了良好的声誉,但这也使其规模变得异常庞大。
现在,如果新功能太大,不请自来的反应将不是感叹,而是无端的侮辱,人们会想用唾液埋葬苹果。
果然,人类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别人八卦。
这样一来,谁也不想第一个尝试,但用户总是想要一个全能型的人。
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将视为新功能现成的“供应商”并没有错。
由于开源 具有诸多优势,用户可以控制自己的手机,并可以根据需要对手机进行 root 操作以及修改系统文件。
这简直就是开发者的天堂,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关键是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愿意配合,玩那些bug多到让开发者感动落泪的功能。
苹果的答案
现在回头看“代码曝光”的iOS 14,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的影子。
(1)自定义桌面图标
用户可能不知道 iOS 仍然不允许自定义图标,也没有花哨的插件。
(2)新增壁纸管理
可以预览壁纸的效果,并且壁纸也可以自行分类。
(3)来电弹窗
每次有电话打进来,它就会占据整个屏幕。也许以后我不会再遇到这个问题了。
(4)屏幕关闭显示
虽然觉得会增加耗电量,但是已经用烂了,爽就够了。
(5)“预览”应用程序
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体验App的部分功能,类似于微信的小程序和安卓的快应用。
以上都是熟悉的菜谱,熟悉的味道。
以下表面上是iPad功能的迁移,但在大屏幕时代,确实有这样的需求。
(6)多任务视图背景
也许它会从一层变成两层,从折叠变成平放,这样理论上你可以看到更多。
(7)分屏功能
似乎可以将屏幕上下左右分屏,这样你就可以同时和你的女朋友在微信上聊天。
我也设想了一些全新的设计。
(8)Pay与支付宝连接
将支付宝设置为主卡后,无需打开App,就可以通过Face/ID生成二维码。
(9)主屏幕应用程序列表视图
类似列表视图,从上到下滚动可查看所有应用程序
还可能包括最近使用的应用程序列表、Siri 建议的应用程序列表以及未读通知的应用程序列表
最后一个使用此视图的系统已失效。
您认为这些功能将如何实现?请发表评论或分享您的想法。
我认为苹果没有什么创新。
请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