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的“无声缺氧”问题引发关注,血氧仪成为热销产品。
由于血氧仪缺货、价格上涨,一些消费者购买了具有血氧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甚至通过手机软件、小程序监测自己的血氧。
用手机测血氧准确吗?没有血氧仪如何判断血氧低?生命时报(微信搜索“生命时报”即可关注)采访了专家,为你解答。
接受采访的专家
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呼吸疾病专家刘又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于在新
手机软件测血氧准确吗?
近日,多位医学专家警告,部分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血氧明显下降,甚至可能没有任何严重缺氧症状。
由于买不到血氧仪,不少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了具备血氧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电子手环等,以替代血氧仪的功能。
《生命时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电子手环”发现,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月销量可达三四万元。
测血氧电子产品真的能取代血氧仪吗?
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呼吸疾病专家刘又宁表示,他并不清楚智能穿戴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究竟有多高。临床治疗中,测量血氧水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集动脉血样,测氧分压,然后计算血氧饱和度;另一种是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测量血液透过率,然后计算血氧饱和度。一般在手指、耳垂等皮肤较薄、有外周循环的位置监测准确度较高。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智能穿戴设备的精确度相对于医疗器械来说肯定是不够的,但从实际经验来看,如果外界干扰因素少的话,精确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想用这类设备了解自己的血氧水平,建议多测量几次,因为不同的手腕位置、腕带的松紧度、是否化妆等都可能影响准确性。
为什么感染后血氧会下降?
血氧饱和度在临床上一直是新冠肺炎分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指出,静息状态下,吸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3%即可判断为重症。
刘又宁解释,血氧饱和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氧合水平(如果组织氧合不足,器官、肌肉等身体部位的细胞就可能死亡),这主要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
因此该指标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年轻人会接近100%,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能略低;
如果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就是低氧血症,这不仅是常见的危重病情,也是呼吸衰竭的重要表现,需要及时氧疗;
如果低于80%,可能会危及生命。
刘又宁表示,无症状性低氧血症在重症新冠肺炎救治中并不少见,除了老年人多见,年轻患者也可能出现,但比例相对较小。“他们对缺氧的反应往往很慢,一开始甚至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正常活动不受影响。但一经检测,血氧含量已大幅下降,若不及早发现,可能进展为危重肺炎。”
没有血氧仪来监测呼吸频率
如果没有血氧仪,可以监测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帮助识别是否存在重症风险。
具体方法:在静息状态下,计数患者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如超过30次,应引起警惕。
如果看不清楚呼吸频率的话,可以根据胸部起伏的频率来算。
安静状态下,健康成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至20次。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人快。1岁以下婴幼儿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30至40次;1至3岁儿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5至30次;4至7岁儿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0至25次;8至14岁儿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至20次。
如果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超过每分钟10次,呼吸困难,讲话断断续续,嘴唇发紫,轻体力劳动、平地行走100米、爬2层楼后就大汗淋漓或出现气喘,应提高警惕,尽快就医。
余在勋提醒,疫情期间,老年人感染后应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外周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如果你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或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精神状态下降、心率或呼吸频率增加等症状,就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
同时,还应关注老年人的食欲、排便、排尿等情况。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基础疾病加重,或感染后出现明显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