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直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翻看微信、抖音,就可以看到很多市长、县长、区长变身“网红”推销商品。但对于一位50多岁的农村杂货店老板来说,直播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陈阿姨网卖薏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陈林娥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一家日用品店的老板。几年前,她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为了支持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她常年在家照顾智力障碍的孙子。一方面要照顾孙子,一方面要经营好店面。陈林娥感觉十分艰难,生活压力陡增。
陈林娥是莆田市仙游县烟草专卖局(分局)客户经理余勇的客户。余勇看到她的苦境,心里很着急。靠香烟零售为生的陈林娥怎么过上好日子?余勇想到了直播带货——当然,他让陈林娥卖的不是香烟,而是当地的农业特产——大麦。
仙游县金沙村薏米种植始于宋代,明代金沙薏米为贡品,至今仍畅销海内外。几年前,陈林娥在余勇的建议下,在原有经营产品中加入了金沙薏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金沙薏米滞销。
余勇找来好友徐思耕、何庆懿、黄绍荣——他们中,一个是客户经理,一个是产业代表,一个是党员代表,一个是爱心客户。按照莆田市仙游县烟草专卖局(分局)“1+4”联动帮扶机制,他们都负责帮扶陈林娥。
“那就做吧!”几人立刻答应下来。但接下来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怎么做直播?仙游烟草行业还没有人涉足这个领域。于勇和他的团队既没有专业团队,也没有推销经验,只能按照传统的推广思路,先确定人员、主题、产品、平台。
于是,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任务,开始分工合作:详细学习金沙薏米的优势、设计卖点、联系经销商下单;学习网络直销的语言和技巧;确定进货及付款结算方案;在客户群里打广告、发公告;购买直播设备、布置背景、彩排……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陈阿姨的直播间”在5月中旬开播了!陈林娥化身方言主播,与余勇、何青衣共同推广金沙薏米。“一滴薏米,是我们爱心的定情信物,在扶贫济困的路上,我们一起走!”直播间,三人详细介绍了薏米的产地优势、养生功效、吃法、点餐方式、价格优惠等,交流热闹非凡。
“当时特别紧张,就像打仗一样。”何青衣回忆,当天在直播间,客户们都很支持,但也问了不少采购的问题。且不说陈琳娥是第一次面对镜头,紧张得不断忘词,就连她自己在掌控局面方面也深受考验,思绪不时被现场的提问打乱。
此外,这场首场直播还遭遇了不少突发情况。比如日用品店靠近国道,直播时门外正好有很多货车经过,导致噪音太大。再比如直播时网络突然不稳定,大家不得不打开手机热点来“忍”住直播……
但这些小插曲最终还是换来了可观的销量——一小时的直播,陈林娥卖出了1274袋金沙薏米,订单金额达10万元。相关短视频也成为微信朋友圈的一部分,被二次“发酵”。
直播结束后,陈林娥笑着说:“我从来没想过,可以在网上卖这种东西。”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特意套上的黄色开衫,“很久没有这样穿了。”
作者:李志斌 林朝曦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