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如何对接微信生态?
习惯“深夜做事”的微信小程序团队,又要放出大招了!恰逢小程序上线半年之际,微信发布消息称,将在6月14日于北京举办的微信公开课上,对小程序的新功能进行官方解读,引发业界猜测。
小程序刚上线时,由“微信之父”张小龙一手带动,“颠覆APP”的光环让外界对其寄予厚望。然而狂欢过后,“好评不火”的残酷现实来了:用户使用频率太低,没有形成使用习惯,体验不佳,让小程序一度被视为无用功。再加上微信对小程序的诸多限制,让不少商家、开发者感到迷茫……无需下载、随用随用的小程序如何接入张小龙的微信森林生态?小程序如何接入微信生态?
问题一:小程序能成为APP的替代品吗?
小程序能成为APP替代者吗?面对外界质疑,微信近半年来集中力量推进小程序,不断赋予小程序新能力。推进速度超乎业界想象。与此同时,也在悄悄做出让步。在张小龙最初的设想中,小程序并不支持模糊搜索和分发,但这些壁垒如今已被一一打破,不仅开放相关搜索,还开放群组能力。5月10日,“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上线,通过LBS定位,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找到小程序。这一消息让业界为之颤抖!
有了小程序,用户可以在微信里搜索各种应用,再也不用跑到APP里去安装下载。看到这个消息,不光是苹果会哭,就连曾经立志要打造“轻应用+搜索框”入口体系的百度也会哭。
BAT三巨头中,腾讯基因是社交,阿里巴巴基因是电商,百度基因是搜索,但都想独善其身。项庄舞剑,对战裴公。阿里巴巴涉足社交的尝试失败了。那么,“连接万物”的微信,能否成功连接9亿用户的线下商户呢?
互联网下半场,整个行业进入生态化道路。经过朋友圈、公众号、微信支付、企业号、城市服务等功能的增长,微信的生态版图已经形成了平台、用户、第三方之间相对稳定、互通的关系。在用户增长高企的时候,没必要杀鸡取卵,急于盈利,把所有的子弹都投入到获取新用户和扶持“兄弟盟友”上。当有一天醒来,突然发现13亿中国人口中,有超过60%的人都在用微信,那才是收获果实的时候!然而,不满足于“流量入口”的张小龙,选择用小程序抢占“应用入口”。
在App模式主导下,“排名造假”成为App推广的必杀技,让开发者苦不堪言。其实在小程序出现之前,业界一直在尝试轻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纳入阿里体系的百度和UC轻应用。但脱离苹果App模式主导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构建独立入口并非易事,小程序若成功,对百度和阿里来说将是难以言喻的痛。
问题二:小程序能做电商,获取线下收益吗?
微信在连接人与人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月活跃用户超过9亿,但随着公众号红利期过去,微信的线上流量也趋于饱和,线下流量仍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线下行业接入微信,微信作为“连接一切”的连接器的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微信可以利用这些线下的场景收割更多的流量,进而反哺到线上的交易、支付等环节,让微信这个超级平台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
相比电商出身、多次尝试内容社交却未能大展拳脚的阿里,腾讯则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公众号为微信铺平了道路,建立了强大的内容生态,也催生了巨大的商业空间;小程序则让“内容+电商”的变现成为可能。6月1日,小程序团队宣布,公众号推文可通过图文链接打开小程序。这样,只要商家在公众号推文中嵌入小程序,用户就能直接进入小程序商城下单购买商品。
通过小程序,企业可以将电商的功能搬到小程序上,公众号专注内容,小程序负责交易、支付,基本形成“内容+电商”的商业模式。那么,小程序能不能做电商,收获线下场景呢?
已上线的小程序中出现了一些场景化创新产品,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比如“肯德基会员活动”可以通过小程序积累会员积分、发放优惠券、兑换礼品;“汽车之家”不仅能让用户查看具体车型,还能提供与线下经销商议价的途径。这种应用场景之间的新连接正是微信最想要的,它构建了一个持续、沉浸式的商业现实。张小龙预测,移动互联网的下一站将是十年后成为主流的智能眼镜设备,“眼镜看哪里,相关应用就在哪里。”
微信当然希望小程序能尽快上线,让线下场景和线上流量融合,但线下场景连接性较弱,没有线下场景很难引发需求,很少有用户会主动触发小程序。
基于此,微信开发了“附近的小程序”,让用户不仅能轻松找到应用,还能通过LBS直连包括实体店、服务店、商场等一系列附近的线下门店。
小程序通过支付快速提供服务,完成商业闭环,连接线上功能和线下场景。这项新技术带来的是新零售革命。未来用户需要线下服务时,无需打开美团点评等本地平台,直接在微信附近的小程序中查找或搜索附近的门店,即可在门店消费。至此,小程序的流量入口再次被拓展,也让线下门店对小程序有了更多的期待。
问题三:小程序能否取代公众号,带来下一波发展红利?
其实从近期小程序密集更新的能力可以看出,小程序与公众号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公众号与小程序,一个是长子,一个是老二。4年前诞生的公众号,如今已经成为碎片化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主动搜索满足实用需求,无聊时刷公众号打发时间。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抓住了用户更多碎片时间,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因此,“新生”的小程序想要快速成长,也需要老大哥公众号的引领。因为公众号的粉丝正是小程序需要的用户。有了两者的打通,小程序提供的丰富服务能力将进一步释放公众号粉丝的消费潜力,通过公众号引导他们到小程序完成交易、支付等服务。
在微信生态中,微信提供的更多是基础能力。和公众号一样,微信希望小程序能服务各行各业,也希望通过开放小程序相关能力,吸引更多第三方开发者加入。开发者在小程序基础能力的基础上,为各行业匹配出更适用、功能更丰富的小程序,带动小程序生态的繁荣。
历史总是在重演。当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时,大量开发者抓住机会,进入微信第三方开发服务领域。有人说,微信扶持了上万家开发服务商,但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市场洗牌,存活下来的开发者寥寥无几,发展好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几年微信开发服务市场被微盟、有赞、点点客等占领,微信第三方开发的格局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
如今,面对小程序带来的第三方开发新潮流,也有一大批开发者在虎视眈眈。谁能抓住小程序这个机会,就有可能颠覆原有的第三方开发格局。在此形势下,不仅有微盟、有赞等微信开发老手在布局小程序,还有一批专攻小程序的入局者,比如极速App。
与此同时,投资者也开始注意到小程序这个新领域的巨大机会,专注于微信小程序数据统计的阿拉丁近日获天使轮融资,这是小程序领域首笔天使轮融资。
小程序能否接替公众号,复制微信公众号的开发热潮,引发新一轮的开发热情与资本狂潮?同处同起跑线的开发者们,谁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下一个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