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北京华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其中一项业务为:哔哩哔哩视频排名优化提升,和哔哩哔哩下拉词优化。
哔哩哔哩短视频排名优化,就是您发布的视频,在哔哩哔哩有排名,只要有排名,都可以进行优化到前3名。下拉词就是通过哔哩哔哩搜索时,能够让用户看到您的品牌名或者联系方式,也就是行业的热点搜索词,提升曝光度。您可以进入我们的公司官网或者联系商户经理微信ysfsyt1
哔哩哔哩负面下拉词顶掉【哔哩业务-欢迎光临-请进】哔哩哔哩排名推广B站 社区氛围极好,商业化佛系,为何还能继续火下去?
Bilibili,又名“小破站”,是一家人气网站。提到Bilibili你会想到什么?二次元、Z世代、VLOG、弹幕、二次创作、鬼畜?鸡你好美、大碗宽面、宰相大战司徒、元首之怒、亩产1800麦子,我封你为格拉摩根伯爵?社区氛围极佳,但商业化更佛系?
是的,B站的商业化似乎更“佛系”,但它的社区氛围绝对是惊艳的。不管你是UP主还是像我一样的路人甲,你都应该承认,在国内所有主流内容社区中,B站的社区氛围是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健康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即使B站失去大量优质内容版权、游戏发行业务遭遇瓶颈、广告和电商没有进展、内容创作没有重大突破,只要有良好的社区氛围,它就依然会火爆。很多人希望复制B站的神话,但必须先复制B站的社区氛围——很遗憾,这是不可复制的。因此,B站不会有替代品,也不会有天敌。
(2011年至2019年期间B站主页有很大变化吗?)
Bilibili已经拥有大量用户,分布广泛,且仍在快速增长。
2019年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中,哔哩哔哩管理层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的宏伟计划。投资者对此表示怀疑:哔哩哔哩既不打算取消答题机制,也不打算以付费代替答题,也不打算成为像爱奇艺、腾讯视频那样的“大而全”的视频平台,它到底打算如何扩大用户规模?事实胜于雄辩:2019年第三季度,哔哩哔哩的MAU达到1.28亿,同比增长38.0%!如此大的基数,如此快的增速,实在令人钦佩。没有明星带动销售的网剧,没有大量的宣传营销,为何哔哩哔哩的MAU还能稳步增长?
其中一个原因是B站的用户粘性很高,12月正式会员(通过答题加入的用户)留存率超过80%。加入B站的门槛虽然高,但一旦加入就不想离开。顺便说一句,B站整体的留存率也不低。
第二是原生PUGC视频内容的爆发,在优质内容的驱动下,用户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增量效应逐渐显现,2017年到2018年B站投稿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游戏视频版块和生活视频版块。
2019年6月26日,哔哩哔哩十周年大会上,公司宣布新成立的Vlog社区拥有46万UP主,投稿量145万,累计播放量33亿。游戏视频方面,哔哩哔哩拥有超过180万UP主创作游戏视频,游戏视频数量超过2100万,播放量601亿。2018年PUGC视频播放量占总播放量的89%,同比增长3.5pct。哔哩哔哩的投稿量和播放量的多样性也在不断提高,这也说明用户群体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受欢迎,从横向拓展来看,未来的用户增长空间还有潜力。
(Bilibili MAU 趋势,左边是全部,右边是移动端)
那么B站的用户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我们从数据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我们2019年6月监测的数据(注:非公司官方披露数据),B站男性用户占比51.6%,男女比例基本均衡;相比之下,三大视频平台均以女性为主。
从年龄分布来看,B站用户43.3%在24岁以下,33.9%在25-30岁之间。25-30岁用户占比从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有明显提升。我们常说B站是Z世代的社区,B站的持续增长,不仅是在95后、00后人群的全面“布局”,在90后及以上人群中也同样如此。
短期来看,90后及以上人群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这让B站目前还有一定的商业化空间;而2000-2005年出生的人群,对于B站的持续运营更为重要——虽然他们现阶段可能消费能力还不强,但在青少年时期爱上B站之后,他们的兴趣很可能会一直保留,5到10年后,他们将会是主力消费者。
(Bilibili用户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数据来自我们的监测估算)
为什么B站的用户群体在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和谐共存?因为无论是年轻人热衷的二次元文化,还是其他内容文化,都离不开用户对于娱乐内容的价值取向。B站用户的内容价值取向可以用“三个极端”来形容:极度包容、极度苛刻、极度忠诚。
极度宽容是指用户可以接受制作成本低、没有明星、没有大IP的作品,无论是PUGC还是正规的影视剧,他们会在弹幕里吐槽“画面太差”、“预算不足导致的后果”,但只要内容新颖、有诚意,他们都会支持。
极度苛刻,即内容创作者不能没有“良心”,不能填坑,不能乱设虚伪人设。比如:B站用户恶搞某流量明星,不是因为跟他有仇,而是觉得他真的不会打篮球,想立个篮球的flag,“坏就是原罪”。
极度忠诚,是指在极度包容、极度要求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得到满足,用户会以极度的忠诚和热爱来回应,非常愿意当“自来水”主动“安利”和传播,并付出物质回报。新一代年轻人有很多共性,“良心”和“原创”被年轻人放在非常高的位置,他们越来越认可倾注了热情和心血的作品,对细节的追求也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制作精良的动画作品,还是UP主自传的PUG视频,甚至是鬼畜区、生活区的搞笑视频,都需要UP主付出心思和心血。优质的原创内容越来越受到欣赏和尊重,人们在内容价值取向一致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选择,让用户共存。
(B站用户的内容价值取向:三个极端)
因此你会发现,相比其他内容平台,B站是一片“神奇净土”:在这里,作弊、虚假流量的市场很小;没有自娱自乐的“臭粉丝圈”;你可能很难获得粉丝,但在其他地方,一个粉丝抵得上十个粉丝;用户会真诚地为自己喜欢的内容献计献策。这一切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这就涉及到社区运营的核心问题。
B站的社区氛围是怎么炼成的?自律是核心优势
说到哔哩哔哩的社区运营,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答题机制”:哔哩哔哩官方会员在弹幕、评论、投稿等方面享有比普通会员更多的特权,官方会员可以使用邀请码答题,题目需要在2小时内达到及格级别,题目设计包括以弹幕评论礼仪为主的社区标准题,以及从游戏、影视、科技、动漫、美术、流行阵地、鬼畜师等专业领域中精选的3到8道自选区题目。虽然大部分试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百度上搜到,但想要完成全套试卷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而且随着资质的积累,官方会员的级别也会不断上升,高级官方会员甚至可以在淘宝上卖出好价钱。
哔哩哔哩为什么要设立如此高的准入门槛,至今还不取消?这似乎与互联网行业“高调抢地盘”的作风相悖。三大视频平台不会设立这样的问答机制,微博也不会;知乎早些年有邀请制,后来取消了。哔哩哔哩设立问答机制的目的很简单:至少确保在哔哩哔哩发声的人是真心想融入社区、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哔哩哔哩当然想要用户增长,但想要更多“有价值、有调性”的用户增长。
会员入会门槛的存在,保证了哔哩哔哩上互动内容的质量,促进了会员互动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各视频平台都开放了弹幕功能,但只有哔哩哔哩的弹幕是“可看”的;哔哩哔哩的内容评论区也是最干净的。2019年第三季度,哔哩哔哩月均用户互动量达25亿次,相当于每MAU每天约0.7次互动。事实证明,用户认可会员门槛,视其为一种荣誉,并愿意花时间跨过这个门槛——2019年第三季度,哔哩哔哩官方会员达6200万,同比增长48%!
(Bilibili的用户等级:“高级会员”和“正式会员”是并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哔哩哔哩的“高级会员”和“正式会员”是两条平行线,前者靠付费决定,后者靠答题决定。一直有人怀疑哔哩哔哩会不会推出“付费换正式会员”的机制?哔哩哔哩官方的回答一直是:不会!成为高级会员可以看到很多付费内容,获得超清画质、头像挂件等特权,但并不获得正式会员的权利;无论你花多少钱,还是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正式会员!很多投资者可能觉得哔哩哔哩太“佛系”,不急于变现;但哔哩哔哩的管理层很清醒——绝不会杀鸡取卵,绝不会为了眼前的利润而牺牲社区氛围。
(B站用户互动量非常高,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除了准入门槛,B站还有自律和严格的惩罚机制,黑屋制度由“纪律委员会”和管理员共同管理,是B站对内容社区管理的自主去中心化,可以有效维护社区基调,增强用户的荣誉感和参与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B站员工的工作成本。
黑屋是哔哩哔哩的用户处罚公告平台,若有用户违反社区准则,受到管理员处罚,将会在黑屋中公告,每条公告都会注明处罚理由。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发表挑起矛盾的言论或评论、人身攻击、恶意刷屏等。当用户会员等级超过Lv4且90天内无违规行为,并参与实名认证后,即可申请加入纪律委员会,参与举报、封禁审核;现实中,大多数违规行为都是由“纪律委员会”举报,交由社区处理。
比如:很多在其他内容社区(微博、知乎、豆瓣、贴吧等)的内容创作者都曾被“黑”。两个人因为一个观点发生矛盾,因意见不合而互相“黑”,直至演变成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无论是图文内容还是视频内容,只要评论区出现“砍价者”或“喷子”,社区氛围就会被彻底破坏。一些大V甚至用网络暴力煽动粉丝参与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然而,这种做法在哔哩哔哩却不管用!
人身攻击、侵犯隐私、煽动等都是严重犯罪,直接会被封号。挑起战争、剧透、刷屏也是重点打击对象。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臭粉圈”成员来到哔哩哔哩,按照他们在微博、贴吧的行为习惯,几乎可以在24小时内被封号。
打开哔哩哔哩的“小黑屋”页面,你会惊讶地发现哔哩哔哩封号真的很狠!你宣传自己喜欢的动漫,侮辱其他动漫,就会被以“挑起战争”封号;你随口说一句“这个女主最后一定会死”,就会被以“剧透”封号;你指责另一位弹幕评论作者愚蠢,就会被以“人身攻击”封号;你号召大家对不喜欢的UP主进行人肉搜索,就会被以“侵犯隐私”封号……被封号的,都是有资格发弹幕评论的正式会员!哔哩哔哩难道不怕失去用户吗?相较之下,哔哩哔哩更怕破坏社区氛围,失去基调。千里之堤,因一个蚂蚁洞而溃。只有从根源上惩罚破坏性的互动行为,才能保证哔哩哔哩社区长青。
(Bilibili 的违规内容屏蔽机制)
在抄袭、营销号、骗子泛滥的今天,哔哩哔哩在干什么?2019年3月28日起,哔哩哔哩新增了“低质内容”惩罚规则,创作激励计划中的UP主如果提交大量“低质内容”并获得收益,将受到减收处罚,并持续监控。
严重违规者将被封禁、删除。低质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征: ① 简单从网络素材中拼接、剪辑的低质量内容(如简单的文字编辑或配音评论); ② 简单更换他人视频音轨。 人们对互联网流量的一大误解是,很多人认为引流需要“点击诱饵”甚至抄袭(篡改、删除他人原创内容,但核心内容有部分抄袭)。
其实内容和用户的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吸引优质用户,提高用户黏性和留存率。B站对于冒充自制原创的低质量内容是有惩罚措施的,这也是鼓励原创、遏制原创抄袭的另一面。“绝不容忍邪恶,是行善最好的铠甲”,封闭和自律有助于提升用户信任度,广告效果也会提升。
从学生群体来看,除了娱乐、交易,还有鼓励、学习。或许最意想不到又意料之中的是,很多用户在B站看的视频,不是动画,不是影视剧,而是科普科技视频、学习视频。
学习类视频主要包括大学生笔记解读、教师授课、法务大咖课程、学习直播等。B站目前各类学习视频数量超过420万,学习视频数量1827万。视频标签为#跟我学#的学习直播已晋升为B站最长直播类别,2018年学习直播时长达到146万小时,B站共播出103万场学习直播。鼓励学习的理念其实在B站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有了自律封闭的加持,B站良好的社区氛围也会得到正向加持。
(Bilibili 上的学习陪伴视频一览)
原创内容快速发展有赖于去中心化对新UP主的支持
原创内容是哔哩哔哩视频内容的中流砥柱,而UP主则是优质内容持续创造的源泉。截至2019年3季度,哔哩哔哩月视频上传量达310万,同比增长81%,月活跃UP主数达110万,同比增长92%。这也得益于哔哩哔哩对UP主的去中心化扶持激励。
2016年1月15日,哔哩哔哩上线了UP主收费功能。2016年2月4日,收费计划向全站所有版块开放。收费计划类似于用户在直播时给主播的奖励。这一举措对UP主的门槛较低,不含任何商业元素的自制作品页面会显示收费面板,UP主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哔哩哔哩编辑部会审核UP主的申请。加入收费计划后,UP主个人空间页面会显示收费面板,供粉丝赠送电池。收费计划的直接作用是鼓励UP主原创作品的涌现,是针对不含商业元素的自制作品的特殊激励政策。电池是用户补贴参与“收费计划”的UP主的结算道具。 每次可充电电池数量最低为20块(2元人民币=20块电池=2个B币),充电没有上限。
(B站视频上传量及UP主数量趋势)
创作激励计划的推出,进一步加速了优质PUG内容的涌现。创作激励计划(哔哩哔哩平台补贴)于2018年2月1日上线,补充了2016年1月15日上线的收费计划(用户奖励),为UP主制作自己的原创视频、专栏、音频投稿提供激励和支持,进一步激发UP主创作优质内容的热情。
与哔哩哔哩2016年1月推出的收费计划不同,UP主通过创作激励计划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由哔哩哔哩平台提供,而非用户自发打赏。“哔哩哔哩创作激励计划”于2018年2月1日开通PC应用入口,3月28日开通移动应用入口。该计划是对UP主创作的自制稿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收入的系列计划,目前适用于视频、专栏稿件和BGM(音频)素材。UP主符合加入条件即可申请加入。
据哔哩哔哩官方统计,入口开放不到两个月,已有数万名UP主成功入驻。2019年7月11日,哔哩哔哩上线新的报名条件,原条件为:视频:粉丝数1k以上或视频累计播放量10万以上,专栏:累计阅读量10万以上,素材:自制音频入选手机投稿BGM素材库。新条件下,2019年7月15日起,视频激励将使用电磁力内测版本,只要在电磁力中创意或影响力达到55分,且信用分不低于80分即可报名,电磁力由哔哩哔哩工作人员评估打分。
(B站创意激励计划“电磁力”计算原理)
激励收益根据内容流量、热度等多个维度计算,优先鼓励热度高的原创内容。
加入视频创作激励的UP主,投稿第二天播放量达到1000次即开始计算收入;栏目,单栏目播放量达到1000次即开始计算收入;素材,其他UP主使用BGM制作视频(短视频除外),视频产生收入时,计算BGM素材收入。激励收入通过“壳系统”结算。
激励收入数据会按照1:1的比例自动折算成贝壳,转入贝壳账户,当UP主的贝壳账户达到100个贝壳时即可提现(1贝壳=1元人民币)。视频激励收入主要以播放量、点赞量这个内容价值维度计算,包括内容热度、用户喜好度、内容垂直度等指标。栏目激励收入计算维度类似,素材激励收入以素材使用次数、使用该素材的视频(不包括短视频)内容价值计算。根据部分UP主披露的收入,每1000播放量,激励钱大概在2-3元。
(B站创意激励计划的收益计算维度)
自2018年2月推出创作激励计划以来,部分阶段性有额外的激励措施,激励收入。2019年起,主要政策鼓励新人,去中心化倾向明显,目前激励力度逐步减弱,更多依靠内生增长。除了常规的创作激励,会根据稿件内容价值给予激励金奖励外,2018年还额外举办了6次激励活动,主要是对激励收入翻倍,并针对部分主题活动发放单项奖金,包括新年福利、百万奖金瓜分、B站九周年生日周、8月高温补贴、开学限时激励、国庆主题活动等。2019年起,主要针对粉丝数在5万以下的UP主设立月度创作激励新人奖,鼓励新人UP主投稿作品。 从各方面来看,激励计划主要是针对有潜力的新UP主的激励措施。
(B站创作激励计划附加奖励活动)
任何一个内容社区想要鼓励PUGC,最终都要靠“两个机制”——流量分配机制和创作激励机制。流量分配一部分靠算法,一部分靠社区氛围,但最终还是要看管理者的思路:管理者要不要支持PUG原创内容?要不要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社区?
在三大视频平台上,PUG视频内容很难获得足够的流量,因为大部分流量都会分配给头部剧集、头部综艺;在微博上,流量也日益向头部博主尤其是明星、网红倾斜,垂直创作者难以脱颖而出。哔哩哔哩一方面坚持去中心化的流量导流,另一方面又大方地与UP主分红。当然,目前哔哩哔哩的商业化程度有限,UP主分到的蛋糕还不够大;随着电商销售等各类变现方式的成熟,这一局面终将被根本改变。
讽刺的是,三大视频平台之所以难以效仿哔哩哔哩的PUG内容化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业化速度太快,广告太多。看一部45分钟的电视剧,忍受一分钟的广告可以理解;看一部5分钟的鬼片,忍受一分钟的广告就很难理解了。很多时候,你在视频平台上看到一段有意思的片段,分享到微信、微博,但你的朋友打开后,却因为一个广告,秒关了视频。好尴尬啊!哔哩哔哩以“永不添加贴片广告”的承诺,刺激了PUG内容的观看和传播。
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有得必有失,但我们相信今天对商业化的克制,能带来更好的社区氛围,更多的正向互动,更好的调性,在未来的某一天必将产生更大的商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