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唐女士遭遇电诈损失 85 万,剖析常见电诈形式助你防范

2024-07-18
来源:网络整理

漫画/张扬

近日,长沙市唐女士吃不好、睡不好,整天精神恍惚,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原来,她遭遇了一起以虚假订单返利为由的电信诈骗(简称“电信诈骗”),借款85万元全部“送给”骗子。

近年来,“电子诈骗”愈演愈烈,形式也变化多端,不少城乡居民不小心掉入骗子设下的“坑”,损失惨重,后悔莫及。虚假投资平台是“电子诈骗”最常见的三种形式。在此,记者以公安部门提供的真实案例,剖析骗子的诈骗手法,揭露受害人犯下的错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中汲取教训,增强防范意识。

虚假订单返利:轻松赚大钱犹如白日梦

典型案例:孙女士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条消息:“京东招聘兼职刷单工,工资即发”。所谓刷单,是指网店为了提高网店销量,花钱雇人冒充顾客购物的做法。随后,孙女士扫码进入了一个兼职刷单群。该群宣布,完成群里的刷单任务,即可获得佣金。群里已经有不少人夸耀自己赚了多少钱。

孙女士心动了,按照“客服”的提示,转入1000元,很快完成了第一次下单任务,不到5分钟就收到了1260元的退款,孙女士觉得钱来得很快,要求继续下单,并连续给对方转了4笔钱。结果显示已经赚了不少钱后,孙女士却发现无法提现。“客服”告诉孙女士,是系统故障导致退款超时,需要再完成一次下单任务。孙女士称自己已经没钱支付了,“客服”立刻把她拉黑,她就消失了。孙女士一共损失了12.5万多元。

受害者主要犯的错误:幻想着轻轻松松赚大钱,其实骗子设置的诈骗群里除了受害者之外,全是骗子,受害者被骗子提供的高额返利诱惑,一步步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防范提醒:刷单属于违法行为,网上发布的兼职刷单信息涉嫌“电话诈骗”。

网贷:“想尽一切办法治病”无异于雪上加霜

典型案例:急需贷款进行资金周转的刘先生接到“随信用”贷款APP客服电话,称可快速申请到4万元信用贷款,且利率低、无需抵押。刘先生立即下载了“随信用”APP,并提交了4万元贷款申请。APP上显示贷款正在发放中。

“客服”告诉刘先生,需要先缴纳9000元可退还的制卡保证金,才能提现4万元贷款。刘先生转完钱后,对方称未记下转账信息,导致操作失败。随后,刘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转账,总金额达到8.2万元后,APP终于显示款项已出,但刘先生却发现无法提现。“客服”告诉刘先生,还得再转5000元作为保证金。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受害者主要犯的错误:轻信网贷平台。如需周转资金,应先寻找银行等正规机构,接到“客服”电话时应立即核实、辨别“信贷机构”,而非盲目轻信。

注意事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不要点击任何来源不明的借贷链接或广告。任何声称“无抵押”、“低利息”的网络借贷广告都是极其危险的。一切网络借贷活动都涉嫌诈骗。

虚假投资平台:高收益只是假象

典型案例:陈先生被微信好友拉进一个股票投资QQ群,群主不停发外汇投资的消息,称投资回报率很高,群成员也不停晒出自己的盈利截图。陈先生心动不已,向群主咨询,群主自称是资深投资理财专家,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获取外汇平台精准的涨跌数据,程序员老师利用这些数据指导客户在平台上操作,准确率可以达到100%。陈先生信以为真,立即下载了对方提供的投资软件,充值了15万元。按照对方的指令操作后,陈先生很快就盈利2万多元,并成功提现。

微信刷单群裂变_微信刷单群裂变_微信刷单群裂变

随后的20多天,相信“高人”的陈先生连续充值76万元,APP账户显示盈利近300万元。但当陈先生试图提现时,却发现账户被冻结。“客服”告知他需再充值50万元作为提现手续费。陈先生按照“客服”的要求完成充值后,账户仍被冻结。“客服”要求陈先生再充值15万元升级为VIP客户。陈先生拒绝后,“客服”将其封号。陈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受害者最主要犯的错误就是相信“专家”,幻想高额回报,他们往往缺乏投资知识,没有能力辨别骗子的花言巧语,对掠夺性群聊毫无防备,其实这些投资理财平台都是骗子搭建的虚假平台。

注意事项: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和机构,不要盲目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不要轻易相信QQ、微信群里的“民间高手”、“行业专家”、“金融精英”,也不要投资一些来历不明的网络平台。

相关链接:

警惕9大“电子诈骗”套路

近日,长沙市公安局发布9大“电子诈骗”手法,希望市民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冒充公安、检察、司法机关。诈骗分子会以法院传票、涉嫌犯罪等理由,通过传唤、逮捕、拘捕、冻结账户存款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引诱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2、利益诱惑:诈骗分子以中奖、发补贴、发奖金等方式诱惑受害者,要求受害者转账缴纳手续费、激活银行卡等,以达到诈骗目的。

3、兼职代下单诈骗:发布信息找人帮忙下单。

4、冒充老板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侵入公司内部微信群、QQ群,取得信任后,冒充客户、公司老板等角色对财务人员进行诈骗,包括发送虚假的转账记录、汇款单等。

5、冒充客户邮件诈骗:很多公司都有外贸业务来往,与客户的沟通大多以邮件形式进行,诈骗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窃取双方邮箱信息,然后伪造类似邮件发送更改支付账户的信息,诱骗受害人将货款转入诈骗分子账户。

6、投资理财诈骗:骗子编造一些冠冕堂皇的花招,声称保证每月收益15%以上,其实是庞氏骗局,骗取一定数额的钱后就跑了,让人两手空空。

7、钓鱼网站诈骗:利用“点击官方链接参与抽奖,百万大奖等你拿”等短信为诱饵,诱骗人们点击带病毒的链接,从而骗取用户信息。提醒: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8、网络退款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客服,对网购用户打电话、发短信,谎称用户购买的商品缺货或有质量问题需要退款,然后诱骗用户在ATM机上退款,骗取或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实施诈骗。

9、校园贷款诈骗:利用“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贷”等花招,诱骗学生贷款,往往收取巨额利息。(记者 肖祖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