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天天发财”、“正规平台,诚邀您刷单,按单结算,轻松上手”……各种兼职刷单广告“进入”人们视野,家庭主妇、没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纷纷加入刷单大军。那么,兼职刷单真的能赚钱吗?
网上兼职“刷单拿返利”,能赚大钱吗?
当你购买产品时,不仅可以全额收回本金,而且每次下单还能获得返利,如此好康怎能错过?其实,这“馅饼”只是骗子的“套路”。
案例:小张下完第一笔订单后,对方通过支付宝退还了98元本金和6元返利。此后,小张又下了好几笔订单,总额达1.8万余元,对方都会找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本金和返利。小张终于意识到被骗了,赶紧报警。
真相:刷单组织者承诺,只要“刷单者”拍下指定商品并截图发送,就能获得佣金、返还本金。然而,这只是引诱受害者上当的伎俩,第一次返还本金、支付佣金,是为了博取受害者信任。随后,刷单组织者会逐渐增加刷单任务的金额,同时提出“必须刷3单以上才能结算”等理由,诱骗受害者投入大量本金,但受害者付完钱后,却再也等不到“返还本金、支付额外佣金”的诱惑。
兼职刷单套路多,朋友圈刷单广告暗藏陷阱
近年来,微信群、朋友圈成为发布假订单的重要渠道,曾信以为真“微信假订单可以当兼职,在家轻松赚钱”的网友后来都表示被骗了,真相到底是什么?
案例:魏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友发布的“刷单”广告,对方承诺只要她拍下商品链接、完成支付并给出好评,就能全额退款,相当于把购买的商品当礼物送给她。魏女士按照要求操作后,对方不但没有退款,反而将魏女士“拉入黑名单”。事后魏女士得知,发布“刷单”广告的微信好友已将微信账号转卖给他人,她感觉被骗了,赶紧报警。
真相:组织假订单的人员首先在网上购买个人微信账号,微信账号的价格取决于微信好友数量,好友越多,价格越高。购买微信账号后,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僵尸账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诱人的广告,伺机实施诈骗。
不要试图成为“刷单客户”,兼职刷单可能是违法的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等8家互联网企业签署《反“信用炒作”信息共享协议》,组成反“信用炒作”联盟,共享“信用炒作”黑名单。《电子商务法(草案)》也规定,不得“以虚假交易、删除负面评价,或者以好评换取有偿或者其他条件等方式,提高自己或者他人商业信誉”。福州市反诈骗中心警方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网络诈骗属于违法行为,组织诈骗者将面临最高200万元罚款,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除了组织者,刷单者同样属于违法行为,虽然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确定刷单者的法律责任,但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予以认定。
法律专家认为,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如果刷单用户明知涉及虚假广告,仍主动参与刷单并实施侵权行为,则将被视为共同侵权人,对消费者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中国网络谣言驳斥平台在此提醒网友,切勿轻信网络刷单等网络兼职招聘信息,更不要轻易向对方账户转账。“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可能涉及欺诈消费者、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网友切勿“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