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决定调整定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带动自主发展,加快建设我国现代支付体系。
2、2001年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肖钢签署《中国现代支付系统业务要求》,大额支付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正式启动。
3.2002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主持召开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运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北京、武汉开展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试运行和推广工作。
4.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北京、武汉成功试运行,标志着我国现代支付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5、2003年4月14日至12月1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分三批在29个省会城市和深圳推广运行。至此,大额支付系统已成功推广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大额支付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6、2003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听取了我国现代支付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指示,要进一步加快体系建设进度,更好地发挥央行支付清算职能作用。
7.2004年2月25日,香港人民币清算行作为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成功与深圳中央结算系统实现远程联网,办理个人人民币汇款、存款、兑换、银行卡等业务的资金清算,为人民币回流香港和两地居民相互访问、旅游消费提供了便利。
8.2004年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支付系统布局作出重大调整,即仅在31个省会城市和深圳市建设城市处理中心,不再按原计划在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城市处理中心,以适应商业银行数据大规模集中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9.2004年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主持召开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全国支付系统建设进展和布局结构调整情况,对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推广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10.2004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应支付体系布局结构调整的需要,完成了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升级改造。
11.2004年10月18日,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成功接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依托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汇票资金划转、兑付资金结算,解决了城市商业银行银行汇票结算和汇兑困难的问题。
12.2004年11月3日,澳门人民币清算银行作为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成功与广州中央结算公司实现远程联网,办理个人人民币汇款及存款、兑换及银行卡业务资金清算,为人民币回流澳门及两地居民相互访问、旅游消费提供了便利。
13.2004年11月8日,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正式接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我国债券交易与资金结算采用国际证券结算业的标准结算模式——“券款对付(DVP)”,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即时结算。
14.2004年11月8日,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与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成功对接,实现银联卡跨行业务的即时转移和结算,提高了银行卡资金结算效率和中国银联集中防控资金结算风险的能力。
15、2004年11月15日和12月6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分别在重庆和湖北省成功推广试点。这是支付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充分证明了调整支付体系布局和结构的决策的正确性,为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运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16.2005年3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主持召开全国农村信用社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及汇兑问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解决农村信用社接入大额支付系统问题、畅通农村信用社汇兑渠道、促进“三农”发展的多种方案。
17.2005年5月8日,支付系统全国处理中心主机改造完成。改造后的主机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最高处理能力达到每小时32万笔,日业务处理能力超过100万笔,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今后小额支付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2005年3月14日、4月11日、5月23日、6月27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分四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取代全国电子同业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