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时代,云大厂为何钟情低代码?市场前景与价值解析

2024-07-21
来源:网络整理

插图来自科华

云原生时代,云巨头们对其越来越重视。

今年11月,各大云厂商纷纷全面发布低代码升级方案,华为对全线产品线进行升级,优化低代码、零代码、数据仪表盘等,腾讯云与微信云联合研发,全面升级更新云端开发和低代码平台。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低代码的价值,阿里云和腾讯云都基于钉钉、微信平台各自构建了完整的低代码服务生态,种种迹象表明,低代码已经成为下半年云厂商争夺的又一新战场,那么云玩家为何对低代码如此痴迷呢?

云计算巨头青睐低代码

从市场前景来看,低代码市场是一个稀缺且热门的市场。

在数字化背景的支撑和疫情的助推下,低代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低代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5亿,增速高达72.4%,预计2025年4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1%,低代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18.4亿。

此外,云玩家也有迫切发展低代码业务的需求。

第一,助力云原生纵深发展。在云原生的趋势下,云计算玩家的发展愿景正从实现资源云原生,转向发展云原生、应用云原生。对于发展云原生,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点:资源服务化、云端协同、低代码编程是三大显著特征。

低代码平台本质是指无需编写代码或者仅用少量代码即可快速生成应用的工具,与云原生的纵深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另外,云原生是低代码的基础,比如亿达的底层是阿里云,微达的底层是腾讯云,爱速达的底层是百度云,这些低代码平台产生的很多应用都是由云计算玩家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如果低代码被广泛应用,那么很大程度上会带动云原生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

二是为云业务增添了新的业务路径。根据三季度财报数据,阿里云业务收入为207.57亿元,同比增速下滑至4%;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为448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云及其他企业服务收入有所下降。

阿里、腾讯云业务增速放缓,这显然不利于其在云计算红海中的市场份额扩张,头部云厂商纷纷布局低代码,以探索新的增长点,通过将这些低代码应用部署到云上,可以带动自身云产品的额外销售。

第三,为平台提供客户获取入口。阿里云和腾讯云都希望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吸引更多企业客户在自己的云上构建产品和应用。

据阿里巴巴在2022云栖大会上公布,钉钉上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客户组织数量增长了3倍,此外,截至2022年9月底,钉钉上低代码应用数量已超过500万,低代码开发者数量超过380万;腾讯也表示,“微搭”目前服务开发者300万,新型小程序使用率为70%。

数据证明,用低代码吸引客户不仅仅是阿里、腾讯的幻想,未来低代码还会不断增强在企业客户数字化方面的满足能力,也将成为阿里、腾讯云业务以及钉钉、微信小程序客户双向增长的驱动力。

总之,正是因为进入低代码市场带来的种种好处,云巨头们才致力于在低代码赛道深耕。不过,虽然云巨头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占领低代码高地,但发展方向却各有不同。在选择上,阿里云和腾讯云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各自走出了非常差异化的道路。

阿里巴巴向B端开放能力

阿里云始终强调“开放”两个字,即便在低代码领域也是如此。

俗话说,千山万水,每个客户的具体业务千差万别,要想服务好他们,就必须更了解行业、更了解公司。但对于已经拥有数百万开发者的钉钉低代码应用来说,满足每个企业的需求是必须的,而企业需求的差异显然让这一点变得相当困难。

至今为止,钉钉始终注重生态开放,希望让懂行业、懂企业的不同合作伙伴参与进来,构建更加丰富、成熟、专业的应用生态。钉钉依托阿里云服务,为合作伙伴搭建数字化底座,将技术和能力输出,使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都能在钉钉上开发出符合业务需求的应用平台。

腾讯云开发app_腾讯云要连接百万小程序开发者_腾讯云客户端开发

第一,强化了企业客户“开源节流”的能力。B端用户对于软件的共同诉求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开源意味着提高企业客户的应用开发效率,缩短实现周期,节流意味着企业客户可以在钉钉上搭建一个平台,在上面构建OA、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等各类业务系统,节省一些开发成本。

第二,为加强企业客户的生态建设能力,钉钉将向低代码厂商和服务商开放更多基础能力,通过钉钉的服务市场,让客户和服务商双向选择,形成生态闭环。

目前,钉钉已经聚合了易搭、清流、传云等多家主流低代码厂商,各厂商都有着各自的专业能力和成熟模型,同时共享钉钉的底层能力和平台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一体化体验。据了解,通过钉钉构建的应用可以借助底层连接器能力无缝对接审批、日历、IM、邮箱等多种工作场景。

第三,加强客户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钉钉总裁叶军在2022云栖大会上表示:让公司里真正懂业务的一线员工,通过拖拽的方式开发出丰富的业务系统,用手边的东西去完成工作数字化。

在此指引下,钉钉低代码战略聚焦基层业务人员,以场景驱动,简化编程,降低技术门槛,让业务人员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或高频场景快速开发应用。上海三菱电梯利用钉钉易搭建设了100多个低代码应用,其中50%由业务人员创建,解决了全国各分支机构分散化、定制化的数字化需求;一汽大众拥有9000余名低代码开发人员,其中90%为一线业务人员。

从今年钉钉向PaaS迈进来看,其整体发展方向正逐渐从流量竞争转向业务功能,未来服务重心或仍将放在业务拓展上。不难猜测,阿里巴巴也在低代码领域布局。我们会继续把针对不同场景的专业应用交给生态合作伙伴,帮助企业客户快速满足定制化需求。

腾讯借力C端生态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协同办公、短视频、私域电商还是其他领域,微信生态已经成为腾讯在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与其他玩家同台竞技的必备技能,因此腾讯低代码根植于微信生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成立以来,WeDa一直服务于微信小程序开发者生态,更注重借助腾讯To C生态优势,帮助企业深度挖掘数字化市场潜力。

一方面根据C端需求衍生组件功能,针对企业微信场景,伟达支持一键发布应用到企业微信工作站,打通企业微信通讯录、日程管理、会议管理等功能,方便企业将应用与企业微信进行集成,提高企业办公协同效率。

打通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是腾讯的强项,可以说WeDa对于企业客户最大的吸引力或许就在于其能够打通腾讯的C端生态。

另一方面,助力C端多场景互联互通。近年来,微大开始围绕引流新客、留存转化两大需求着力完善产品功能,大力推广一套代码支持多端使用,包括企业名片、浏览器、PC等终端都可以与小程序互联互通,助力小程序打通多方位引流新客入口。同时,推出订阅消息推送、客服、支付插件等开箱即用的组件,进一步提升小程序的留存与转化。

微大擅长微信生态,未来发展或也将长期依赖微信生态,虽然市场中不少人对微大与腾讯生态的紧密结合持有不同看法,但均认为单纯依靠生态和流量难以做好低端业务,微大可以借鉴微信生态,但也不完全如此。

基于微信庞大的流量背景,不少开发者仍渴望通过微搭接入微信生态,挖掘新的商业价值,据官方介绍,目前,微信生态内已有超过100万个应用接入云端开发,包括电商、零售、游戏、城市健康服务等多个行业的知名应用。

基于底层技术,腾讯在云原生、容器、()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更有可能也更擅长提供通用化、标准化的底层服务。至少目前来看,腾讯有扎实的技术实力作为基础。在流量的支持下,其在低代码方面的步伐也非常稳健。

低代码仍存在

云巨头们正逐渐将目光投向低代码赛道,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阿里巴巴还是腾讯走哪条路线,都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低代码的价值,不过回归到发展前景,市场将未来描述得如此美好,云巨头们也纷纷趋之若鹜,这是否意味着低代码平台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又或者说行业的未来将一帆风顺呢?其实不然。

首先,国内市场对低代码的认知度较低,推广难度较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低代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不足1%。也就是说,低代码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市场阶段,很多企业对自身对低代码的需求并不明确。阿里云和腾讯云要实现让低代码走进每个企业的愿景,或许并不容易。

其次,部分开发者对低代码应用的价值认识不足,应用进展缓慢。数据显示,对低代码有一定了解的企业中,尝试或付诸实践的不足10%。值得一提的是,有0.8%的企业在应用低代码平台后就放弃了。

对于传统行业或者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应用复杂度不高,业务流程相对直接,大部分应用场景都可以用低代码完成。但是一些大型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复杂,对内部数据比较敏感,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在采用低代码平台时相对谨慎。

不可否认,低代码行业在云厂商的推动下正在不断推进,但不得不承认,国内低代码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教育市场,还是在与更多企业建立关系方面,在应用和推广上都存在差距,云厂商在信任上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文/刘匡公众号,I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