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EA音乐娱乐节虽然已经结束,但这几天的热度仍未消散。
讨论的话题围绕“年度十大中文歌曲”和“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展开。
奖项及名单一经公布,便迅速成为豆瓣、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和讨论话题。
虽然榜单从来都不能满足所有人,但这次的热曲榜和金曲榜,似乎并没有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愿望。
热曲榜的作品知名度都不是很高,金曲榜的作品知名度好像也低一些。
这样的榜单背后,折射出华语音乐的一些现状。那么,这份榜单真的能代表大多数听众的心声吗?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01
类似神曲历史
“年度十大中文歌曲”榜单一出炉,便引发全网讨论。
《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鼹鼠》、《游子闲话》、《醒不来的梦》、《踏山涉水》、《千千万万》、《坠落》、《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空》、《倔强》
奇妙的是,该网友恍然大悟:“我一首歌都没听过,但我却全部听过了。”
虽然名字比较陌生,但是当旋律响起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很熟悉,没错,就是看短视频时经常出现的BGM。
前十名的热门歌曲几乎全部是抖音热门歌曲,这让不少网友不禁疑惑:华语乐坛什么时候也变成抖音了?甚至有网友调侃:这简直就是一场“手机铃声颁奖典礼”
虽然多数网友对这份榜单存有疑虑,但无法否认抖音歌曲的火爆程度。
这些歌曲虽然大家都听过,确实拥有广泛的受众,但把它们归类为年度热曲,似乎有点不合适。
每年的热门歌曲往往都是以热度来衡量,但这些“节奏感鲜明”的歌曲缺乏一定的生命周期,一旦热度过去,很少有人愿意重温。
它已经流行起来,乍一看整个互联网都在唱它,但大多数人只是跟风利用流行度并嘲笑模因,而这种流行度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热门歌曲的定义,不仅要考虑当下的火爆,更要选取那些品质高、有一定黏性的热门作品。
《惊雷》和《青花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单从流量上看,两者的曝光度全网皆知。但从质量和生命周期上看,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
历史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演,今天的“年度热曲榜”,有点像十几年前《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手机铃声横行的年代。
你可以说你不是这种歌曲的听众,但很难说你没听过。
如今,市场轮回,历史重演,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彩铃时代,开始了新一轮的华语乐坛怀旧。
流动通讯服务的兴起,带来了手机铃声时代的到来;港台电视剧催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OST;如今短视频的出现,成为音乐最有力的推广渠道。
纵观目前的热门单曲榜,十有八九都是短视频中频繁出现的BGM。不可否认,抖音热曲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短视频平台,渗透到了整个音乐行业。
其实,平台的崛起本身没有什么错,背后更深层次的批评,是针对音乐产业“守门人”的角色。
02
名单及发展背景
音乐榜单的种类很多,有新歌榜单、流行榜单等,按照不同的音乐风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其存在也是为了标示流行趋势。
音乐排行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榜单评选者需要拥有足够的影响力或者用户量来支撑榜单数据的可信度。
只有样本足够丰富,结果才能无限接近“民意”,我们经常说榜单的“公信力”时,这个“民”就是指公众。
比如国外有相对成熟的音乐排行榜体系:滚石杂志、()Hot 100、(日本 )、年度排行榜……等等。
国内的音乐榜单出现时间不长,早期主要依靠杂志、电台,但现在最流行的还是音乐平台的榜单。
但近年来,人们谈及国内音乐榜单时,常常会谈到其“崩盘”。
在某节目中,歌手郑钧曾怒斥音乐排行榜:“上榜的歌曲10首有9首真的不堪入耳,虽然很火,但都是狗屁!”
确实,从唱片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华语音乐排行榜可信的“守门人”角色似乎缺失了。
2000年以后,一批台湾艺人进入内地,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等不仅红遍内地,甚至还风靡东南亚。
近年来,人们喜欢用“神仙打架”来形容。汉语黄金时代的诞生,除了众多人才涌现外,选拔机制也很重要。人才济济、驯马师良师共存,造就了一场饕餮盛宴。
随着听歌习惯的改变,唱片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2004年,彩铃的流行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歌曲的传播方式。
谁能不被“亲爱的,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这句神曲洗脑呢?这首神曲借助网络,成为那两年最火、最受欢迎的热门歌曲。
但现在,这首神曲再次来袭,同样是洗脑旋律,开始霸占排行榜,甚至还得到了短视频的大力推崇。
而以各类偶像音乐、网红热曲为主的音乐市场,也呈现出了音乐环境下滑的趋势。
其实好歌一直都有,只是埋藏得太深,没有这些“快餐音乐”那么高的回头率。
往往那些优秀的创作者要么没什么流量,很难被发现;要么听歌有一定的门槛,歌曲小众高端但传播度低,能突围而出的寥寥无几。
但听众在神曲中沉浸时间长了,耳朵会形成惯性,会为了一时的情绪释放而喜欢上那些“洗脑”的旋律。久而久之,也会为神曲买单。因此,提升大众的集体审美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随着音乐行业门槛的降低,各种层次的音乐涌入市场,大数据和算法的确定,以及被选中后会更受欢迎的歌曲的推广机制,听众的选择难度突然增加。
此时,一份既知名又有公信力的榜单对于音乐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3
能代表观众吗?
TMEA公布的“十大热曲”真的能代表观众吗?
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反感,觉得自己被“代入”了。不过,这些歌曲的确有很高的播放量,尽管很多人从来没有主动打开过。
播放量与热度,以及与听众之间的关系,仿佛处在一个平行的世界。
回顾这些年音乐行业的发展,有人说,“80年代听邓丽君;90年代听崔健;2010年代听周杰伦……”
过去二三十年,大家在音乐上总能达到同一个频率。但现在,随着平台的增多,唱片的主导地位已经消失,音乐审美也越来越多元化。
说唱、摇滚、民谣、流行情歌,几种音乐风格并存,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甚至通过综艺节目,也可以挖掘到宝藏音乐。
所以这个时代,没有哪种音乐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审美。
虽然这些热门歌曲不能代表听众,但它们可以代表大众的选择。人们确实通过玩表情包或制作视频配乐让这些歌曲流行起来。
但作为通过大数据计算出来的热歌榜,它确实是单纯以热度这个维度做出的主流选择,反映的是当下选择的平均水平,注定不会高不可攀。
《》入围首届TMEA十大金曲,而去年第二届十大热歌榜单也被《芒种》、《世界这么大我还是遇见了你》等抖音热曲霸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