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妹妹的编程大赛:展现粉丝能力,改善形象的新尝试

2024-07-23
来源:网络整理

“村里的程序员们都来报道了,我们要组织一次编程大赛,奖励丰厚,还能提高编程水平。”

“好主意,最好是与超越有关的想法。”

“当然,我们要向程序员社区宣传超越姐了。”

“更大的意义在于,向外界展示了超越粉丝的实力,对于提升超越的形象很有帮助。”

易道开始不断邀请有兴趣参赛的人加入微信群,很快200人的微信群全部爆满,不得不转移到更大的QQ群,参赛人数突破1600人,程序员们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提出想法,寻找队友,群里热闹非凡。

原本的想法太硬核了,什么样的比赛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最后大家采纳了论坛上一位“老头子”的建议,在开源和私有软件项目托管平台上,大家提交提案,组队提交样本做报告,最后进入比赛评选阶段,作品形式不限。

3月7日,大赛在微博发布,大赛简介称:“可以创作任何与杨超越相关的产品,包括游戏、网页、工具等,方向不限,尽量有趣或实用。”

这个话题瞬间上了微博热搜,杨超越原来的经纪公司文澜文化总经理守为达看到比赛信息后,转发了这条信息,并表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会赞助冠军2000元,结果公布后请联系我,你们太棒了。”

随后,杨超越将比赛牌子翻了过来,说道:“我觉得必须是6666啊兽哥。”

负责赛事宣传推广的喆思,刚结束工作就看到了杨超越的转发,有些发愣,“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超越这么快就看到了!我反应过来赶紧转发到群里,大家都很激动。”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也纷纷转发并评论相关活动动态,将活动热度推向高潮。

产品竞赛模式确定后,不只是程序员,前后端制作人员,不管是旁观的还是认真的,都参与进来。竞赛组委会有二三十人,有编辑组、视频组、文案组、设计组,大部分时间大家在线上沟通,每天开电话会议,协调竞赛进度,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投票界面

经过前期团队拓展,组委会最终批准了152个项目,共690名团队成员,分为78支队伍参赛。4月9日中午12点,首届杯编程大赛初赛投票正式开启,各队伍在大赛合作平台腾讯课堂上传作品简介和5分钟以内的演示视频,由网友投票。4月13日,十佳作品出炉,准备进入决赛。

杯编程大赛决赛海报

本次节目比赛之前,杨超越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粉丝已经自主或协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粉丝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大型线上直播活动已达十余场,包括演唱会、辩论赛、春晚、元宵晚会、歌唱比赛、征文比赛、“杨克思”杯水友邀请赛等。

一般来说,大型粉丝活动需要粉丝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行动力,但杨超越的粉丝在组织结构上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松散来形容。相比于组织程度高带来的高效率,杨超越的粉丝在松散的结构中发展出了粉丝活动的另一个侧面,那就是包容性和开放性。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您觉得杨超越的粉丝群体有什么特殊构成?”

“多样性”是这群人的关键词之一,从线上分布来看,杨超越的粉丝活跃在各个社交平台,不仅有微博、豆瓣、百度贴吧等传统追星平台,还有知乎、虎扑、哔哩哔哩、NGA等平台。

知乎用户“红茶白兰地”表示:“粉丝的平均年龄比较高,大量是初入粉丝,这让粉丝群体显得既理性成熟,又不乏无知,而且粉丝的上限和下限都很高,这直接导致粉丝组织非常松散。”

论坛版主一刀是一名80后,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追星。一刀在《创造101》播出期间成为了一名“村民”(编者注:杨超越的粉丝一般称自己为男的“村民”,女的“月牙”),第一期播出的时候,一刀就注意到了这个会跳舞会数拍子的女孩。因为杨超越,一刀“幕后”注册了微博,慢慢跟别人学着买会员、投票。与此同时,一刀开始活跃在各种跟杨超越有关的论坛上。

去年7月,易刀成为杨超越论坛版主。相比微博、豆瓣等平台的追星活动,追星论坛已经没落了。“我们还算是比较活跃的追星论坛,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粉丝结构不一样。”易刀介绍,杨超越论坛粉丝年龄差异较大,从十几岁到三四十岁都有,而且以男性为主。

易刀把杨超越酒吧定位为一个集追星和粉丝生活于一体的娱乐交流平台,在酒吧里可以追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虽然自己是粉丝,但有时也会对一些狂热的粉丝行为感到疑惑。他不太清楚娱乐圈是怎么定义粉丝的,或许有些追星圈把粉丝定义为必须给偶像买商品、不断参与控评活动,有很多隐形的规则。但易刀觉得,只要喜欢杨超越、关注杨超越,就是粉丝。在他看来,“我们酒吧粉丝的特点就是不太愿意服从一个统一的组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101时期,论坛就挺暴力的,除了投票推广,跟一些黑粉吵架也是家常便饭。”一刀笑着回答,“不过现在我不太可能再去正面对抗网络上的质疑声音了。因为我们要继续前行,还是要把圈子搞得更积极一些,多组织一些活动,活跃一下气氛。”

其实贴吧里的很多活动都不是管理层策划的,而是由贴吧里的粉丝们提议的。贴吧里的粉丝来自各行各业,而贴吧里的粉丝们提议的活动更是五花八门。管理层会推广一些热议度高的活动,让更多粉丝参与进来。

圈粉利器_小程序开发粉丝圈_圈粉平台

作为论坛主播,一刀认为自己的责任感主要还是对粉丝,希望粉丝们能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很合适很舒服的地方。“因为要留住这些粉丝,以后才能有更好的运营。”一刀坚定的说,“你不能说为了这点支持,完全不考虑粉丝的感受,这是不对的。”

《创造101》时期的杨超越

在《创造101》第八期节目播出中,杨超越在表演结束后站在舞台中央,强忍泪水为粉丝们演唱《不负青春》,唱完之后她深吸一口气,露出笑容,台下粉丝们举着横幅为她加油。

“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是那场演唱《别浪费青春》的演出”,易刀回忆道,“尽管那场演唱被网上评为当年的‘车祸’”。

“不负青春”事件是杨超越粉丝的转折点,这件事发生后,网络上质疑杨超越的声音越来越多。“当时粉丝们情绪很低落,但过了几天,粉丝们发现她又好了,又活泼起来了,粉丝们一下子就恢复了,这种感觉很美妙”,易道回忆道。

如果说松散的组织结构是这个粉丝群体的表象,那么,他们围绕杨超越所形成的共同情感与观念,则是这个圈子固有的门槛。而这个门槛,又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特性。

“真实”或许是大部分粉丝喜欢杨超越的原因之一,在一档名为《送100个月牙回家》的粉丝自制节目中,粉丝们对着镜头讲述自己喜欢杨超越的原因,其中“真实”“真诚”“纯真”等词汇出现频率最高。

在易刀看来,大家普遍承认杨超越的专业水平并不是很高,“我们追捧的偶像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完美,不完美也没关系。”易刀说,“面对这些质疑,我们的粉丝看到了另一面。那场演出,杨超越确实很努力,我们愿意相信这一点,陪她慢慢成长。”

当路人转发“杨超越锦鲤”时,粉丝圈基本不讨论、不利用,这已经是一种粉丝意识。“锦鲤这个形象原本是用来嘲讽杨超越的,比如‘转发这个杨超越,你什么都不做就能拿第三名’,但她一直都在努力。我们不愿意传播这些东西,但圈外有人传播也没关系。”易刀说。

杨超越最吸引粉丝的,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虽然她在娱乐圈里很挣扎,但她没有丢掉态度,这一点我很认同,遭遇网络暴力没有屈服,小小年纪就经历了那么多,却依然开心、傻傻地对待生活。”

哲思在一些活动上见过杨超越,“她跟电视上没什么区别,难得的是头脑很清醒,以前在节目里哭,哭没什么不对,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但我会担心她太脆弱,现在她好像完全不是那样,很坚强。”

“我对超越没有抱任何期望,她会成为大明星。我觉得她现在过得很好。她接一些配角,赚一些钱。她以前在生活的边缘挣扎,但现在她‘活着’了,”哲思说。

事件发生半年后,杨超越的粉丝在虎扑、知乎上发起了一场辩论,话题是“明星成长过程中,负面舆论是必要的吗?”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达到3万人。有网友评论:“这颠覆了大众对粉丝群体情绪化、肤浅、封闭的固有认知。”

本次编程大赛启动后,也吸引了不少并非是超越粉丝的人士参与,从事电竞、游戏、体育等行业的人士参与其中,不少团队并非超越粉丝,却带来了不同圈层文化。呈现的项目类型更是五花八门,仅游戏类别就有文字游戏、剧情游戏、闯关游戏、跑酷游戏等。

即便被淘汰的项目,也有很多好的作品,比如有程序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杨超越”,这是一款体育拓展游戏,在村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信小程序“杨超越”

哲思想:“我们在策划各种活动、比赛的时候,心里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想被外界疏远,不想让人觉得我们不讲道理,我们希望让圈外的人看到,追星原来可以不一样。”

比赛结束后,贴吧官方微博发布了如下消息:

“如果说原始人凝视宇宙的几分钟就像看到了一颗宝石,那么你所知的整个人类文明只不过是弯腰捡起它而已。”——刘慈欣,《清晨聆听真理》

“全体工作人员、全体参赛选手、全体观众……我们在这个星球的不同角落,共同度过了一个月,这是我们在互联网历史上留下的一首很酷的乐曲。虽然这是第一次举办比赛,但难免有很多不足和不完美,请大家暂时忽略。只要我们像倔强的孩子一样谦虚好学,只要我们不怕摔断膝盖流血,我们终将见证这个粉丝圈文化前所未有的飞跃。”

质疑与批评并不能浇灭我们的热情,我只想对每一位参与和支持编程大赛的月牙人和村民说一声谢谢。

明月从海上升起,千里之外。”

本期实习编辑张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