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90系列的背后,是十多年来“敢于追求卓越、不断创造惊喜”的漫长探索与自我挑战之路。
作者:苏毅
责任编辑:子琪
X系列走过十年,vivo终于迎来了“蓝色梦幻旗舰”。
这在行业和用户的预期之内,从X50开始,vivo高端产品的迭代几乎是“步步为营,越做越强”。
但“惊喜”也确实存在,在智能手机进入高度成熟的“创新放缓期”的情况下,X90系列在影像、性能、系统、设计等多个强用户体验领域实现了“全维度的飞跃”。
vivo X系列作为“新十年首发作”诚意十足,X90系列则再度捍卫了其“5G旗舰新标杆”的坚实地位。
如果说X70 Pro+发布后被媒体评价为“一代神机”“vivo的高端品牌”,那么随着X90系列的推出,vivo的高端品牌可以说“真正稳住了”。
‘
移动影像的新高峰
进入2022年,手机影像越来越受欢迎,但创新放缓已成为行业和用户的共识,一方面华为的限制令影像、供应链领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手机影像如今已进入“高腰桶”期,手机企业打造“某一块超长板”容易,但想要在涵盖硬件、软件、算法等各个领域的“所有超长板”实现先进突破则极其困难。
这也是很多用户抱怨手机影像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布会上参数跳涨,上手体验却很慢”。
而vivo X90系列显然是个“例外”,此前被媒体称为“官方爆料发布会”的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一系列信息吊足了业界胃口,不过vivo X90系列的正式发布,依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
首先,“比最好还要更好”,蔡司专业光学模块全面进化。
相较于行业的“通用版”,vivo 坚持自研技术,与顶级合作伙伴进行深度软硬件融合,打造“比最好还要好”的深度定制版,在基础层面实现了重大的能力提升。以下是几个转型案例:
“蔡司一英寸T*主摄”。这里面其实包含三个重要信息:蔡司与vivo联合深度调校、蔡司T*光学镜头、1英寸超级大底(X90 Pro/X90 Pro+)。凭借业界最大光圈、业界顶级镜头模组、业界最先进的镀膜技术,X90系列搭载的“蔡司一英寸T*主摄”或将成为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的“最佳摄像头”。 “强主摄”的存在,就是手机行业常说的“至少领先一代”,这也是媒体将其评为“最强一英寸底”的重要原因。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也在发布会前在微博上罕见发文:“据我所知,(业界目前)不可能做出比这个更好的(一英寸)模组”,信心满满。
“蔡司双焦段”人像镜头。人像一直以来都是vivo影像的“拿手好戏”,此次vivo为X90 Pro+提供了两颗专业人像镜头:一颗是与蔡司联合设计研发的全新50mm人像镜头、全球首发——索尼,拥有业界最大1/2.51英寸大底和f/1.6业界最大光圈,可大幅提升夜景人像拍摄效果和虚化效果;另一颗则是90mm中长焦镜头,两颗人像镜头带来的好处是在人像拍摄的变焦过程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轮廓和细节方面为人像算法提供更好的冗余度和精准度,再次强化了X系列“领先人像”的优势。
100X蔡司超高清变焦。长焦是如今旗舰影像手机的“必备”,但画质和拍摄稳定性一直是用户的痛点。vivo为X90 Pro+配备了6400万像素3.5X中远摄镜头,画质相比X80 Pro的8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有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vivo与蔡司联合研发的光学超分辨率算法,通过对镜头缺陷进行建模分析,可以恢复约35%的图像损失信息。自研芯片与平台SoC设计相结合,支持双核异构计算的“计算加速引擎”,与变焦EIS的深度融合,让用户在20-100X广域变焦范围内,都能获得稳定的构图和影像体验。
VCS仿生光谱主摄像头,在vivo X80上有着不俗的表现。vivo X90所采用的这颗摄像头,是与索尼联合打造的最新“蓝色工厂定制版”,其突出之处就在于搭载了vivo自研的VCS仿生光谱技术,在进入传感器的光源源头就能提升“还原眼睛所见”的优质成像和色彩精准度,比后期“算法补偿”的方式更加高效。测试数据显示,信噪比提升20%,色彩还原提升15%,这意味着vivo为手机影像的创新方向又一次点亮了新的进化点,将CMOS从单纯比拼“进光量”提升到了“进光量与质量”的新阶段。
二是全焦段、全场景计算成像全面突破,更加注重贴近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从vivo在影像领域一贯的创新思维来看,“最大硬件”只是旗舰影像的“能力下限”,而算法调校与功能实现才是给用户带来强大体验、解决用户基本影像需求的“体验上限”。
比如在“蔡司一英寸T*主摄”大底上构建的“星空夜景系统算法”,通过精准的语义提取和优化,让用户无需任何配件,就能手持拍摄出专业级的星空摄影大片。要知道,这可是专业摄影师使用专业设备、经过复杂的后期制作才能拍出的“成品片”效果。
X90系列上的“悬浮动作捕捉”“暗光捕捉”功能,以及vivo X90 Pro+上的“长焦捕捉”,可以在不同场景下为用户带来“抬手便可拍出好画质”的强悍体验,即使在长焦+弱光的“极限场景”下也同样可以实现。
三是自研芯片突破图像算力“天花板”。
X90全系搭载vivo自研芯片V2,带来强大的AI-ISP算力和更优的能耗表现。
以对AI算力要求最高的夜景视频拍摄场景为例,vivo X90系列可实现夜景视频普通夜景与极夜效果的无缝切换,夜晚霓虹街道、演唱会等复杂灯光场景依然可捕捉,逐帧拍摄出色彩细腻、动态清晰的画面,即便在近乎漆黑的环境下(环境照度低于1lux),也能变身“超感夜视仪”,实现流畅的4K视频拍摄,获得更多细节、色彩丰富的画面,达到“眼见为实”的境界。
第四,满足专业形象创作的需求。
针对专业影像创作,vivo X90 Pro+提供了Log+Lut电影模式和“杜比影院梦工厂”模式,简单来说,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图像信息和动态范围,方便专业人士后期调校,提供更大的图像信息冗余度和创作空间。“杜比影院梦工厂”通过调用全焦段镜头满足全场景杜比视界影像拍摄,从拍摄到显示再到剪辑,都实现了杜比视界标准,让专业人士用一部手机就能记录下专业电影团队才能拍摄出的高质量画面。
可以明显看到,X90系列可以说是X系列史上最大的一次影像创新飞跃,vivo不仅拿出了几乎所有长期积累的镜头技术,以及与蔡司深度合作带来的诸多领先突破,还在算法、算力、功能以及场景实现等方面“举起了行业最长的板子”,从而实现了“比最好还要好”的全新旗舰影像飞跃。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是一款“够用”、“超出预期”的旗舰相机;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随身专业影像设备”,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影像迈向“新巅峰”。
‘
自研芯片V2,再造最强双核双平台
而X80系列上自研芯片V1+与天玑9000/全新骁龙8的组合,证明了vivo的“双核双旗舰平台”能够带来更强大的算力、更优的功耗比、更出色的影像、游戏等重度性能应用场景下更出色的体验。
作为vivo自研的新一代芯片,V2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针对高密度AI算法和算力需求以及针对实际用户场景量身定制的“低功耗AI加速芯片”,简单来说,vivo深度融合了芯片底层技术,推出了全新的AI-ISP芯片架构,并对图像处理、AI计算、运行内存三大单元进行了重大升级。
传统ISP需要集成上百种数字信号算法,而为了适配摄像头、传感器等,需要进行复杂的协同运算。V2基于全新AI-ISP芯片架构,通过紧密协同优化,将ISP与AI引擎集成在一起,实现更高算力、更低时延,更好地应对影像、游戏等重度计算场景中复杂而苛刻的要求。
同时,影像算法的“硬化”,在降低能效的同时,可以大幅提升ISP的计算效率。V2自研芯片将vivo业界领先的19项“王牌影像算法”写入芯片核心,可以大幅提升图像的原始信息量。实时的AI降噪、HDR融合效果,再次突破了ISP算法效果的天花板。
V2芯片还拥有完全硬化的近内存DLA(深度学习加速器),将MAC利用率提升至100%,8位算力密度提升2至3倍,算力密度提升4至6倍,这意味着V2芯片即便在“满功率运行”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超高能效比和长期稳定的性能输出。
此外,vivo为V2芯片的近存储DLA嵌入了专用的片上SRAM,这也是AI ISP架构设计的另一大亮点,解决了以往内存单元外置存储形式带来的数据吞吐瓶颈。片上硬化的超大SRAM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1.3万亿比特每秒(bit/s)的读写速度,相比传统外置内存设计,理论最大吞吐功耗降低99.2%,片上缓存SRAM相比V1提升40%,达到等效45MB,再次大幅提升了V2芯片“超强算力、超低功耗、超低时延”三大特性。
新一代最强“双核双旗舰平台”是此次vivo X90系列备受业界与用户关注的又一看点,用一句话来总结,经过20多个月的联合推进,双方在影像、游戏、AI、显示、通讯、功耗、UX性能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联合研发,最终带来了联合研发调校的重要创新功能:MCQ多循环队列;王者荣耀自适应画质模式、芯片护眼、APU联合调校、AI机场模式。
天玑 9200 支持最新的 UFS 4.0 闪存规范,并专门针对这种高速存储 I/O 应用场景引入了 MCQ 多循环队列技术,让每个 CPU 核心都拥有缓存机制与闪存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大幅提升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数据读写效率。来自 vivo 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在存储测试中随机写入速度提升了 16.7%。这意味着在这个平台上,尤其是大型应用的安装和运行体验会得到明显提升。
在对vivo X90系列至关重要的影像领域,新一代“双核组合”展现出了强劲实力。vivo V2与天玑9200的APU 690采用全新FIT双核互联技术,可以灵活适配不同的影像计算场景:由于V2芯片内置了vivo的影像算法,因此在要求计算效率高、功耗低的拍摄场景,可以充分调用vivo的影像算法(比如人像拍摄、悬浮动作捕捉);而网络结构复杂的小模型部分则通过软件部署在平台NPU上(比如日常风景拍摄);当遇到计算密度高、数据吞吐量极高的复杂场景时,两颗芯片会联合支持双通道EIS、HDR、叠加SAT等功能,各类处理模块协同工作(比如手持星空摄影、复杂光线下的4K夜景视频拍摄等)。 在此场景下借助自研芯片V2的高效率,天玑9200的功耗相比天玑9000降低了30%左右,功率共享效果明显。
可以说,V2芯片并非仅仅是一次“参数升级”,而是vivo自研芯片的一次重要“大迭代”,更加注重真实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价值的实际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解释了三个问题:
V系列的上一代芯片为何被“谨慎”地命名为V1+?vivo和联发科为何携手深度研发20个月,几乎覆盖了第一代天玑芯片的整个研发周期?而联发科为何坚持把天玑9200的首发时间明确让给vivo。相比以往各家厂商争先恐后地“推出”新旗舰、新SoC,造成“口碑双重冲击”,如今搭载新SoC的新机型正值巅峰,对联发科来说,实现“旗舰芯片对标升级”至关重要。
安兔兔实验室跑分突破128万,加上双方在影像、游戏、AI、显示、通讯、功耗、UX(用户体验)等影响旗舰用户体验的多个领域的深入合作,都让vivo X90系列再次奠定了“天玑9200王者”、“最强双核双平台”的行业强势地位。
‘
探索X90系列背后的三大创新模式
作为X系列的“新十年首作”,可以说vivo“把创新的管子捅破了”,X90系列也成为了X系列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聚合和产品力飞跃,称其为“2022最强5G旗舰”也不为过。在其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vivo三大重要的创新模式和理念探索:
首先,vivo长期布局的四大技术赛道,彰显出愈发强大的“核聚变”创新价值。
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创新高度成熟的阶段,不再有所谓的“单点技术突破”,尤其是新旗舰产品,更是手机企业创新实力的综合体现。vivo从2019年起就提出了“四条长期技术赛道”,三年来不断推进X系列,在快速迭代中保持高速创新。
全新发布的X90系列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条技术长赛道”上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价值的“核聚变”在如今“创新放缓”的智能手机大环境下尤为关键,也是vivo能“在强用户体验相关的核心痛点上保持密集的创新火力”,继X70 Pro+、X80系列不断打造“标杆旗舰”之后再次实现重大创新飞跃的重要原因。
二是坚持“内驱自主创新”+“外驱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这个选择很容易理解,旗舰手机的创新远不止手机企业的“自身努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因为这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全球供应链中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甚至需要来自顶级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和认可”。
以vivo与蔡司在影像领域的“蓝对蓝”组合为例,在2020年“官宣”合作之前,双方已经接触了四年,蔡司对于自身品牌和技术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与顶级光学品牌的合作也十分谨慎,这让双方都精心规划了合作的每一个方向、细节和未来的设定,而双方近两年的合作如今已经远远不止是光学硬件领域,更是在“实体-影像系统-后处理算法”以及共同品牌与影像用户的深化过程中。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X60系列开始,vivo X系列在近两年的四代产品中不断刷新“旗舰影像新标杆”,从而让“vivo=高素质手机影像”更加深入地被更广泛的大众用户群体所接受,并建立了长久的心理认知和品牌认同。
这其实也是徕卡与华为当年走过的路,但在影像创新进入内卷期后,vivo与蔡司的合作面临更大挑战。海外媒体曾问过类似的答案,蔡司回应称:蔡司与vivo的合作是“密集型”的,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影像专家沟通的频率最高,内容也最深入、最有特色”。这其实回答了关于X90系列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何整个影像解决方案“既拥有强大的‘蔡内容’,又将vivo影像的一贯优势与创新理念紧密结合”。
第三,深入底层技术,注重设计驱动。
旗舰手机现阶段能实现用户能明显感知的创新突破已经相当困难,X90系列的“全方位突破”,其实是vivo两大技术与产品思维长期融合的结果。
2018年,vivo发布了未来10年的中期企业战略,其中一条就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平台型科技公司”,这明确要求vivo必须深入底层核心技术领域。所以现在我们在X90系列上看到的vivo自研芯片V2,可以与联发科在“前期开发”上合作长达20个月,共同推进天玑旗舰芯片的深度定制,可以调动3000名开发者700多天,只是为了定制底层的安卓系统,将“公平调度算法”改为“非公平调度算法”,从根源上解决安卓系统卡顿的问题……
近年来,vivo不断涉足“技术无人区”,充分印证了其“深耕底层技术,坚持核心自研”的决心,另一项公开数据亦可验证:据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底,vivo研发人员占比已超过75%,在全球设立了10个研发中心。2021年,vivo中央研究院成立,致力于未知、不确定的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vivo研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效、精准”。这其实和vivo长期以来强调“用户导向”和“设计驱动”有直接关系。华为曾提出一个理念:避免研发“茶壶煮饺子”。技术永远在进步,参数永远在变化。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手机企业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创新趋势?最高效的方式就是“精准理解和把握用户需求,紧跟使用场景和喜好变化”。vivo创始人兼CEO沈义人在公司2022年内部年会演讲中表示:在vivo寻求的技术创新“变化”中,用户需求永远是“不变”的考量基线。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能理解为何vivo会将设计、影像、系统、性能这些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要素定义为“四条长技术赛道”,为何X90系列“看似拥有诸多创新功能、新技术应用,但却总能找到与用户痛点、需求的精准连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