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个数字化社区食堂:刷脸吃饭,智能计价,营养均衡

2024-07-24
来源:网络整理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数字老年食堂,居民在取餐。新华网 耿俊宇 摄

新华网重庆5月17日电(韩梦琳)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正在居民就餐中体现出来。近日,笔者走进重庆首家数字化社区食堂——位于重庆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的老年食堂。居民不仅能刷脸就餐,餐桌还会自己算价、算账,自动计算菜品所含的能量和营养成分,帮助就餐者控制体重、均衡营养。

据悉,这家养老小餐厅采用智能餐饮设备和智能管理方式,采用“自助选菜、称重收费、智能结算、无感支付”的智能销售方式,实现整个小餐厅运营场景的“数字化”升级。居民首次就餐时只需绑定人脸和支付账户,以后每次刷脸即可领取一个带有条形码的餐盘,取餐时,餐桌内置的红外扫描设备会自动识别餐盘底部的条形码,绑定就餐者信息,就餐者还能通过左上方的显示屏,清晰看到所选菜品的名称、重量、价格以及热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含量。

社区居民就餐完毕后,无需排队付款,只需将盘子归还给工作人员,半小时后系统就会自动从后台扣款。

“数字化社区食堂通过部署智能餐饮系统,重构了全新的食堂消费场景,让就餐变得更简单。居民可以按克付费、按需取餐,大大减少了食物浪费。”明珠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依托智能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社区居民还能通过小程序查看每餐的营养摄入明细、成分分析、营养风险评估等,并根据个人情况生成个性化营养周报和营养指导。让居民做自己的“健康管家”。

一位经常在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说,每次取餐时,他都会特别留意菜品的能量含量,这有助于他控制体重、平衡营养,“我知道每道菜的热量,感觉吃得更健康。”

食堂大数据分析平台还能定期分析食堂就餐儿童、青少年、老人等不同人群的营养摄入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根据平台反馈的数据,对辖区内居民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居民提倡健康饮食。针对不同群体的慢性病患者,后端系统还能为他们“量身定制”菜谱,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饮食建议。

据了解,该社区数字食堂由观音桥街道引进的科技公司打造,实行社会化运营。食堂每日提供12道菜品,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就餐需求的同时,保证了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目前,食堂客流量已达日均300人左右。

明珠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常住人口1.7万余人,其中老年人口2000余人,作为区内首个数字化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还大大方便了“双三口之家”、街边店经营者等群体的就餐需求。

无感支付_支付无效是什么意思_支付宝无感支付是什么意思

近年来,重庆不断借力“数智融合”,运用“互联网+”模式,打造“惠及民生、暖人心”的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居民取餐前可刷脸取餐,将个人信息绑定到餐盘上。新华网 耿俊宇 摄

餐桌上的显示屏可实时显示所选菜肴的能量和营养成分。新华社记者耿俊宇摄

居民在数字社区食堂就餐。新华社记者耿俊宇摄

社区食堂还配备自动煮面设备,满足多样化就餐需求。新华社记者耿俊宇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