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享单车“扣费”问题再度浮出水面,有用户发现,虽然自己已经删除了共享单车APP,街上也见不到共享单车,但支付账户却被自动扣款,季票也自动续费。
此外,当用户致电平台申请退款时,却发现官方客服热线已处于断线状态,无法退款的情况引起用户极大不满。
有网友称,除了黄车之外,主营业务已经不再运营,应用也不再更新,不过年费会员卡和季度会员卡还是会自动续费的,至于可以选择自动续费和连续包月的应用,在手机上也挺常见的。
这个问题是不是移动应用给我们的银行支付系统埋下了一颗地雷?
我不小心掉进了续约陷阱
“自动(续费)扣款其实是一个偷懒的功能。”
张亚是深圳一家研发公司的产品经理,他告诉东东笔记,目前与公司合作开发APP、小程序的企业客户,都有预留“自动续费端口”的需求,部分企业在APP、小程序上线后不久,就开始向支付系统申请该功能。
应用中自动续费及连续包月服务在支付系统中统一称为“扣款支付服务”,用户选择连续包月服务后,应用可每月按时、按金额向支付系统发起扣款支付请求,完成支付。
“连续包月功能有两种,一种是先签约再扣费,一种是付款时签约。”张亚表示,先签约再扣费一般用于内购业务扣费,付款时签约则更为常见。比如视频、音乐类应用的连续包月会员,都是在付款时签约——即首次选择连续包月功能支付会员费,同时同意每月自动扣费,继续会员业务。
连续包月和自动续费服务乍一看,让用户免去了繁琐的月费支付操作,但事实上,一些公司偏爱连续包月和自动续费,是希望用户忘记合同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动续费合同,有时用户会忘记续费,这对公司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时候,公司会通过应用推送或短信的方式,通知用户包月服务到期,提醒用户续费。但有时用户不再使用服务,或者在犹豫是否续费,看到这个提醒可能就不会续费了。“所以最好在签订合同时,引导用户选择连续包月,应用可以发起月度扣费。”
张亚透露,“只要用户没有及时取消连续包月套餐,系统就会自动扣费。”至于引导手段,基本上都是在选择连续包月套餐时,给予首月费用的优惠,比如每月会员费19元,连续包月首月只要9.9元,也可以选择自动付费,享受全年优惠。
但自动续费时,从用户支付账户中扣除的钱是真金白银,消费者真的会忘记这件事情,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应用扣款吗?
“我选择的是连续包月,忘记取消了,扣了一年钱之后才意识到。”
无锡网友小李称,一年前他在用某音乐APP时,为了下载版权歌曲,买了付费会员,并选择了连续包月服务。他原本打算下载完歌曲就关闭连续包月功能。但下载完之后,他觉得购买第一个月就关闭会员太浪费了,于是决定在月底会员到期时取消会员。然后……他就彻底忘了这个会员的存在。
这样,每次会员服务到期,APP都会自动从账户中扣除会员费。“我7月份才发现被关了,就给官方客服打电话,客服说我选择的是连续包月服务,扣掉的费用不能退,我只好认了。”
那么小李为什么会选择连续包月服务呢?他告诉东东笔记,是因为连续包月服务首月有优惠,本想趁着优惠,后期再取消,没想到得不偿失。“我一个朋友让视频(APP)自动扣了两年会员费,后来才发现忘了取消。”
为了获得微小的优势,用户会注册应用程序的连续月度服务订阅,认为服务到期后就会关闭,但最终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记忆。
公司利用优惠手段让用户签订连续包月合同,按照协议申请扣款,并且光明正大地进行连续扣款,不涉及任何违规行为,用户自然无从投诉。
那么,这样一个对企业收益如此有利的自动续费服务,申请门槛是否很高呢?
应用商店监管门槛低
“以前申请(代扣服务)很容易,但现在监管很严格。”
东东笔记在闲鱼、豆瓣搜索“自动续费”一词,发现有多家商家声称可以代办支付系统自动续费。一家代办机构的李经理表示,目前很难代办或申请支付系统自动续费。
首先,开发运营APP、小程序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规模;其次,企业申请的商户类别需与付费业务一致;最后,还要求现商户账户需具备一定的现金流。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可以代办,如果不成功可以退款。”李经理称,根据商户账户类型不同,代办费用在3000元至5000元不等,目前申请成功率普遍较低。
近年来,一些应用支付系统扣款、自动续费服务的游戏及应用不断诱导用户及玩家续约,部分手机游戏甚至利用自动续费功能,无限次扣减账户内消费金额。
“因此,除了具备一定资质和实力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很难申请成功。”因此,李经理更倾向于推荐通过银联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开通自动续费服务,缺点是用户在签订服务合同时需要同时绑定银行卡,流程较为繁琐。
支付系统自动续费扣费业务成功率低的问题也困扰着企业家吴楠。他告诉东东笔记,公司开发并运营了一款二手车估价APP,但收费系统过关难度很大。
“今年我们计划对二手车经销商实行会员制,启动连续包月服务。”他坦言,公司的商户账户有交易,但扣款服务无法自行申请,需要联系支付系统专门的BD。
但联系两家支付平台的BD后,得到的答复都是无法开通,原因一是公司资质不符合审核开通要求,二是担心存在一定风险,“说白了就是怕小公司开发的APP乱扣费。”
就在吴楠为此苦恼时,一位从事游戏开发的朋友告诉他,可以尝试开发一款针对iOS系统的APP,很多游戏也利用App来扣费,而且申请扣费和自动续费的门槛并不高。
“他们说只要你付费申请开发者账号,订阅流量就会和应用商店共享,用户订阅服务通过直接扣费就能启动自动续费。”这位朋友甚至向吴楠保证,大量付费赢钱的游戏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上架,诱导玩家为订阅服务付费。
既然可以实现自动续费服务,吴楠和他的团队也在研究解决方案,尝试利用应用商店实现连续包月、自动续费的会员制二手车估价业务。“至于安卓系统,我们只能先手动续费,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用户使用这种方法会遇到什么问题?
东东笔记在黑猫投诉网搜索关于“自动续费”的投诉,发现有近200条投诉,其中不少是用户同意使用该应用的会员服务,试用期过后自行扣费续费。而且,大部分投诉状态仍为“处理中”,包括吴楠朋友所说的一些“付费即赢”游戏的投诉。
可见,虽然支付系统申请扣费、自动续费服务的审核机制已经趋紧,但企业仍然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应用商店等实现所谓的连续包月、扣费服务。
即使用户记得开启自动续费,并发现应用程序正在自动扣费,关闭或取消相关服务似乎并不容易。
除非用户取消,否则扣款不会停止。
在黑猫投诉上,一位投诉APP自动扣费的网友称,他下载的APP在他从手机上卸载后仍然继续扣费,为了关闭或者取消自动续费功能,该网友不得不重新下载APP,但依然没能在APP中找到关闭服务的入口。
“其实,当用户点击支付或者试用APP时,APP就会调出支付系统页面完成支付,跳转只需要一瞬间,这往往让用户以为在APP内就完成了支付。”张亚告诉东东笔记,一旦用户发现已经被扣款,想取消订阅自动续费,就会在APP内寻找关闭入口。
然而操作的时候你会发现,找遍整个应用,根本找不到取消服务的入口。其实如果想关闭自动续费服务,需要在签约的支付系统中取消,只要在支付管理中取消签约服务,自动续费和扣费就会终止。
“如果开发运营者自己都不希望用户取消扣费,那怎么会有入口呢?他们不会在APP里告诉用户如何取消扣费或者连续包月服务。”他有些无奈地表示,即便用户拨打APP官方客服电话,得到的答案也是联系支付平台取消。
因此,很多用户无奈之下只能联系支付平台或者向黑猫投诉,诉求往往是取消扣费业务、退还扣费。“那是不可能的,毕竟用户同意相关条款后,应用才能主动扣费。”
该应用并不关心用户是否仔细阅读了相关扣款条款,只要用户点击试用,享受首月会员优惠,就相当于同意扣款条款,并授权该应用向支付平台发起持续自动扣款。
那么,如果用户卸载APP,或者运营商不再经营主营业务,但APP却继续扣减用户费用,这种行为是否合理?
东东笔记也为此咨询了法律界相关人士。一位律师告诉东东笔记,理论上只要用户默认应用扣费和自动续费条款,应用就可以发起扣费。只要经营主体存在、其对公账户还在正常使用,就可以发起自动扣费。
小黄车自动扣款也是如此,其经营主体在企查查上显示为:失信、被执行、经营异常,但状态仍在营业。
换言之,除非服务被取消或撤销,或用户取消自动续费服务,否则支付平台仍会按照之前签订的合同进行扣费,并不会因用户卸载应用而终止。
因此,若用户发现自动扣款,只能自行申请取消,此前被扣的资金也属于应用运营者的合法收入,除非能提供证据证明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诱导、欺骗用户使用相关扣款服务。
或许,扣除用户的费用是不会退还的。回想一下,当很多用户最初被平台的“小优惠”迷惑而选择连续包月服务和扣费服务时,他们有没有仔细查看相关条款?
显然,大多数用户都是想着先享受折扣,以后再关闭,但却忘记取消服务,导致新的费用产生和扣除。
【结论】
如果你在黑猫投诉上搜索“自动扣费”,就能找到近3万条相关投诉,与“连续包月”相关的服务订购投诉就有1000多条。
这里面有开发者设置的“陷阱”,也有用户贪图小利埋下的风险。提醒大家,无论是会员费还是包月服务,消费者付费前都要谨慎,一定要在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后再决定订阅服务的形式。我们不要再埋下这个地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