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下半场:银行瞄准这块苍蝇肉,未来何去何从?

2024-07-25
来源:网络整理

聚合支付最近似乎不那么火爆了,异常平静。反而是各种监管政策频频占据各大支付媒体的头条。又或许是秉承了中国那句老话,最近风头正劲,不如“默默发财”。但不管怎么说,相比2017年的跌宕起伏,聚合支付最近算是比较冷清,但也不会彻底凉了。银行也开始瞄准这块“蝇头小利”,逐步布局聚合支付。

银行之间的竞争,是聚合支付还是移动支付?

2018年1月26日,在由移动支付网、支付圈、支付百科三家支付行业权威媒体联合举办的支付公开课“聚合支付下半场·融合”发布会上,力初扫北CEO王鹏对聚合支付行业的未来给出了独到的见解:银行与支付机构才是真正的聚合支付。

同时,王鹏还指出了现阶段(2018年初)银行和支付机构在聚合支付方面面临的问题。

王鹏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共鸣,当时的行业背景是217号文件的深入实施、直连断线加剧、聚合支付服务商政策变化导致支付通道不稳定等,因此持牌支付机构和银行在推广聚合支付产品方面有着先天优势。

此外,对于支付机构来说,由于业务相对单一,且96费改后相关收入减少,聚合支付是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支付作为切入点或入口接触商户和用户,进而拓展其他业务,如广告、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不过,银行对聚合支付的投入热情似乎并不那么高。

首先,对于银行来说,可以变现的业务很多,支付业务对银行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支付业务一般有万分之几的利润,而信贷业务则是以百分之几来算,从直接利润来看,投入和产出相差太大。从历史上看,银联刚成立、推广线下受理环境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银行的响应,银行认为这只是“苍蝇肉”。这也是银联业务出现的原因,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

其次是成本和价格优势。笔者从一位银行负责人处了解到,银行推进聚合支付进展缓慢,一是因为拓展商户成本较高,二是银行不具备明显的定价优势。拓展线下商户成本高昂不言而喻,选择熟悉当地推广套路的外包机构或许是最佳策略,但依然需要较大的投入。另一个定价方面,是目前国内支付市场支付渠道管理较为混乱,直连断开正在稳步推进,但仍有部分支付渠道尚未整合。银行也在等待6月30日政策的落地,待政策稳定后,银行将进一步对聚合支付进行战略评估。

断开直连的趋势已成定局,有了统一的支付清算渠道,未来银行之间的支付竞争将在统一的平面上展开。此时,另一种声音出现了,在5月18日举行的2018国际零售银行金融科技论坛上,零钱包副总裁吴小刚认为,移动支付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银行之间的竞争。

工行聚合支付是什么意思_工行聚合支付_工行聚合支付申请流程

移动支付也是一种支付业务,过去支付业务确实是高投入、低利润的。但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的兴起,让很多银行意识到,支付虽然是一门可能会亏钱的业务,但却是一个可以接触商户和用户的重要流量入口,从而有机会为双方提供更多盈利的金融信贷服务。比如通过聚合支付广告,推动信用卡业务。

银行如何进行聚合支付?

银行该如何推进聚合支付业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支付业务是一个综合性业务,如果不投入银行其他资源,不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就单独设立一个部门,那么这个部门很可能是一个亏损的部门。但是,如果需要银行其他部门的支持,就需要打破原有的部门体系,在这方面,互联网公司和第三方支付会更加灵活。银行要想做好支付,也需要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同时支付业务也为银行各个部门提供支持,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另外也可以考虑外包,在POS业务开展初期,很多银行也会选择找外包机构,这也导致银行因为外包机构管理不善而出现很多违规行为。但不管怎么说,外包机构在开展支付业务时,还是比较踏实、比较灵活的。还有曾经的聚合支付商,有一定规模的商户,但政策方向转变,直连断开导致监管收紧,很多聚合支付服务商会选择和银行谈判,以利润分成换取银行的资质支持,毕竟以后支付会趋向正规化。

随着支付行业日趋稳定,各大银行其实已经开始布局聚合支付服务,同时也开始注重拓展支付场景。

比如交通系统,近日,建行南平分行聚合支付业务应用到建瓯公交公司购票系统,建行南平分行商户扫描盒支持银联、建行龙支付、微信、支付宝等二维码支付。

比如拉拢电信运营商,5月11日,招商银行成都分行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签署聚合支付业务合作协议,将通过聚合支付方式缓解营业厅收款压力。

如果说2017年是聚合支付元年,那么2018年很有可能就是银行的聚合支付元年。尤其是2018年6月30日政策明朗之后,银行将加大力度推出聚合支付业务。相较于传统支付业务,聚合支付不只是一种支付服务,它通过聚合支付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向商户提供服务,进而引导商户使用其银行的金融信贷服务,也可以为个人用户提供个人信贷、信用卡等服务。

工行e支付2.0、农行农行e管家、建行龙e支付……各大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聚合支付品牌(没有e,银行连名字都没有),正在逐步铺开聚合支付战略。那么中小银行该如何推进聚合支付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欢迎留言探讨银行聚合支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