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手机 QQ:APP 平台选择的优劣分析

2024-07-25
来源:网络整理

首先,排除WiFi万能钥匙(系统工具,网络基础设施的阶段性产品)、腾讯视频、淘宝手机、爱奇艺视频、360安全卫士(旗下的360手机桌面为竞品)、腾讯新闻、腾讯手机管家、百度地图、优酷、酷狗音乐、高德地图。

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其他应用程序可以提供的平台:

微信

活跃用户覆盖近90%的网民,可以说是无差别覆盖,不用考虑受众分布,产品形态可以是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壁纸,重度操作)也可以是微信小程序(个性化推荐,重度功能),首选。

手机QQ

活跃用户数低于微信,但调研结果显示它的受众与我们的目标受众重合度较高,产品形态可以是QQ群(规模有限,运营重)也可以是QQ公众号(类似微信公众号,但公众接受程度低,入口深,无流量收益)。

百度手机

和PC版百度一样,移动端活跃用户数据并不理想,产品形态可以对接百度框计算(但官网打不开)也可以对接移动端网页(兼容性问题,依赖SEO,无流量收益)。

搜狗输入法

如果搜狗输入法在检测节目名称等关键词时,能够进行类别框架计算,并访问第三方匹配数据,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QQ浏览器

和百度移动的情况类似,没有第三方接入,产品形态只能是移动网页。

微博

根据调查结果,它的受众与我们的目标受众重合度较低,产品形态为微博(时不时发壁纸,操作繁重,而且图片会被压缩影响质量)

支付宝

支付宝小程序尚未正式上线。

加州大学

和QQ浏览器的情况一样。

最终我们选择了微信。

为什么要用小程序?

事实上,根据上述分析,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微信公众号无法进行用户偏好培养操作),微信小程序已经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不过,还有一些额外的因素,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小程序的信心。

内幕信息我就不说了,主要讲以下三个因素:

可靠模型=集中入口+分散服务

我认为,只有中心化的入口才能保证服务市场的秩序,国内目前群雄割据的安卓应用市场现状,以及持续到近几年的浏览器标准之争,都是很好的反例,当然,保证服务市场的秩序也需要多个中心形成的竞争,来约束中心自身的行为。否则,即便这种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自称无害,一旦形成垄断,那将是一场灾难。

在服务层面,更多的是商业模式和人性化,应该去中心化,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以城市服务为例(下图左侧为微信城市服务,右侧为支付宝城市服务):

两者有几个共同点:

都是根据地理位置构建的服务入口;

在资金、政策的支持下,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入口都很深;

或许一切都会就此结束。

让我们一一解释一下:

1、微信和支付宝可以说是移动端的两大中心,不是只有两个,但却是最耀眼的两个,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入口建设是整个战略最成功的地方(微信-小程序-附近的小程序也是这么做的),

明显的对比就是我们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百度上搜索了,当然大家都想做门户,区别在于你是先做服务门户再发展成中心,还是先做中心再去发展,前者是为了生意,后者是为了口碑。

2.他们的成就是历史意义的。他们通过平台+资金+政策,真正把很多线下服务带到了线上。这彻底改变了地图应用。后者还是告诉我们可以去哪里。前者告诉我们,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不用去人家办公室,手机上点几下就可以了。

3、入口很深,意味着这个入口不需要主动去引导流量,甚至能把流量反哺给应用本身,也意味着这个入口除了流量之外,不能给应用本身带来太多的收益,至少直接的收益不如其他浅入口。

4、最后,我认为微信小程序的新入口会取代这个入口,理由如下:

去中心化服务

我对上图这种中心化服务不太看好,可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找一家公司针对某个城市某个服务品类开发一个标准产品,然后把这个标准产品对接到这个城市的服务平台上,最终由这家公司跟同类的服务单位谈下来。

让他们用公司的产品;一种是上级部门指定采购某个供应商的产品,接入城市服务平台,下级部门统一使用(如有出入,请告知)。做过采购或者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可能最快就能看出关键问题出在哪里。

以下是几种情况:

1.供应商您好,你们的产品有一个功能不太好用,请您修改一下,很抱歉,该产品是上级单位订货的,请您与上级单位联系,让上级单位发函修改。

你好,这里是xx部门,我是xx办,我们想变更xx产品的一项功能…变更什么功能?该产品已经实施完毕,并已全额付款,你可以等到明年我们报财务资金的时候再提交报告。

2.领导,你觉得我们要不要接xx类城市服务平台?这个主意不错。所以,我有个朋友开了一家科技公司A,你可以联系他,让他报个价。但是领导,我们这个城市这个类别只能联系B公司。。。那我们就不接那个平台了,我们联系A公司开发一个App吧!

3、小x,公司买了一个系统,接入了城市服务平台,以后这个产品上你按照流程来做。可是主管,我们业务不是按照这个流程来做吧?小x,这是采购流程,那边领导定的这个系统是主管定的,这个系统操作不合理,还不如原来的好!小x,我再提醒你一下,这是采购部领导定的!可是主管……你不愿意做,就给我滚!

这里开几个玩笑,仅供娱乐。回归正题,城市服务产品是反商业的(无法保障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脱离实际(典型的程序员思维,服务内容框架由标准产品规定,无法适应市场的多样性),只能达到有限的高度;相较之下,微信小程序-附近小程序的模式包容性更强,架构也更宏大,应该比前者走得更远——虽然它和我们的壁纸应用无关。

对了,我想吐槽一下,为什么阿里的很多员工看问题那么宏观,开放了架构却封闭了市场,永远和用户保持距离。

快速实现一致的用户体验

百度智能小程序开发平台_百度智能小程序开源联盟_百度智能小程序开发样式

微信已经封装了一些API和常用组件,简单配置或者照搬小demo,就可以实现和微信界面一致的风格,以下图为例,左边是苏打壁纸,右边是微信。

两者有以下共同点:

一致的标题栏布局,包括返回和分享按钮;

一致的底部(原始背景是浅灰色,但我们的团队想要半透明的背景,所以我们自己实现了一个);

图中未展示的表单元素、提示信息窗等。

它的使用成本仅仅是从WeUI官方复制几行配置文件或者示例代码,而得到的是一个设计高于平均水平、对用户友好且不乏味的交互界面。

另外基本不用考虑不同平台的兼容性问题,虽然有bug,但只要向开发者社区提交问题,官方团队都会快速响应并处理。

有些团队可能会说我们的设计太棒了,最终的界面会比这个好看一百倍。

是啊,谁好看谁就发言。

不过重要的并不是好看的界面,而是用户熟悉的交互、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下图是一个业务系统的首页,相信做过前后端的人都会认得左上角的菜单按钮。

长期以来,该业务系统从首页到菜单项的转化率相当低,让人很疑惑,直到有一天,菜单项中增加了一个急需的功能,在一天之内,超过一半的用户涌向我们的客服渠道询问同一个问题:“我该如何接入xx功能?”

然后,在客户服务爆发之前,我们将系统改为这样:

丑陋,简单,粗糙,但有用。

这是微信小程序能提供的主要好处之一——微信花了很大力气去培养的用户习惯。我们团队只需要很少的代码,就能继续使用用户熟悉的交互界面,享受到这个好处。

在互联网上,大量的应用可能没有内容好看,内容好才是王道,做好服务才是王道。如果用户连你的按钮在哪里、代表什么都不知道,设计再好也没用。当然,这并不适用于房地产、美妆等依赖外观的应用。

低门槛、高红利与模式带来优质生态预期

技术门槛

只要你懂一点html+js+css,就可以复制粘贴官方的UI和微信小程序示例;然后使用BaaS通过简单的配置完成后台开发,就可以快速独立完成微信小程序的开发。

流量红利

那么微信有6亿活跃用户,随着流量入口的逐渐开放,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合作模式

正如上面所说,我认为这种模式对服务和内容提供商更加友好。

基于以上三点,无论是出于盈利追求,还是为了自我实现,微信小程序对于服务和内容提供商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微信小程序对于广告内容的限制和监管,可以预见,这个优质的生态系统将会形成。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如果你希望回答同一个问题获得认可,你希望来自知乎的认可,还是来自搜搜新闻的认可?

如果两者都是应用市场排名前十的应用,你是愿意在官网下载,还是愿意在充满广告的第三方应用市场下载?

生活中我们追求的是一种风格感!做产品也是一样,好吧我开玩笑的,其实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感觉,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在更有风格的平台上发布,并且被一批更优质的用户认可。好了,就这样吧。

给所有人的建议

微信小程序正处于上升趋势,我个人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格局将因此重新洗牌,不过微信官方目前处于非常克制的时期,何时能够实现预期还是未知数,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小微团队

如果小程序现有的功能已经能满足或者基本满足产品要求,那我强烈建议大家选择小程序,至于流量红利,那是最好不过了,不比其他平台差。如果需要依赖微信未来可能开放的功能或者流量入口,可能需要三思而行,因为团队可能撑不到预期变现的那一天。

中型至大型团队

我觉得是时候成立一个分支团队来开发微信小程序了。

一方面是避免以后措手不及,虽然微信小程序的API并不复杂,背后有微信技术团队的支持,但在不同的机型和系统上还是会存在不可预见的Bug,即使以后修复了这些Bug,也需要考虑向前兼容。

另一方面,在微信小程序平台上逐步接纳可能从App中流失的用户,避免被煮熟的青蛙。

我们就叫它阴谋论吧。我认为微信小程序中对产品的许多限制性描述是一种隐蔽的策略。

表面上看,这些限制可以让产品生态从一开始就规避 PC 网页和 上权限混乱、广告泛滥的风险。然后官方可以根据反馈谨慎掌控放宽限制的节奏,慢慢过渡到更加稳定安全的生态。在控制力和可用性之间取得平衡。

事实上,这或许是向敌人示弱的表现。试问,如今移动设备上有多少中大型应用无法将功能拆分并迁移到小程序中?

比如某家公司现在把整体拆成几部分,先上线智能穿戴设备评测小程序,再上线智能穿戴设备销售小程序,接着上线提供代清仓服务的小程序,在不吸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再上线小程序,专注于不显眼的部分发展,蚕食其份额。

有一天,微信官方在小程序里提供了一个明显的入口,可以查看该小程序所属实体开发的其他小程序,并允许用户无缝切换​​实体的小程序(反正它在那里,除了允许小程序相互切换之外,没有跳转),将这三个小程序合并为事实上的微信App……别再想了,如果资金允许,早点安排。这是我的建议。

巨大的

尽快开发出能和微信小程序竞争的入口级产品,比如支付宝也上线了小程序(同类产品),阿里巴巴制定并掌控了服务市场规则(体系),百度做了系统级的个性化服务推送(已下架),百度的框计算作为服务入口,类似搜狗输入法的框计算作为服务入口,百度的云天智实现了语音输入+人工智能作为服务入口,等等。

广告

我们团队开发了一款动漫壁纸小程序,名为苏打壁纸,欢迎小伙伴们扫码使用,也欢迎同事们留言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