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底层支撑力量和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随着互联网跨境能力的不断增强,传统支付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涌现。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首的线上互联网支付不断向线下延伸,争夺线下支付市场。
随着第三方支付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具备金融属性的第三方支付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具备金融支付能力的公司将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的前景十分广阔,目前该领域交易规模较大的公司主要有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龙头,它们各自也在向更多的线下场景转型、叠加金融服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速,迅速扩张,2013年成功突破17万亿元,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38.71%;2014年交易规模达到23.3万亿元;2015年交易规模高达31.2万亿元。
2015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保持增长势头,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完成网上支付业务821.45亿笔、金额49.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51%和100.16%。
第三方支付市场有多火爆,只要想想中国银联愿意和美国Pay合作就知道了。在支付宝、微信占据了银行卡支付的很大空间后,银联也迫切需要和有实力的移动支付公司联手,重新夺回自己的市场空间。
Pay开启公测,小米还收购了第三方支付公司,这些将互联网与科技结合的公司,纷纷涉足金融领域,抢占用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的前景非常广阔。Pay进入中国其实只占领了很小一部分移动用户,一时半会不会对微信、支付宝的几亿用户造成影响。但市场喜欢模仿苹果,苹果做什么,总会有公司模仿,未来各种Pay必然会变成你死我活的竞争,就像几年前的百团大战一样。
未来第三方支付竞争加剧其实是对移动互联网的肯定。对于微信和支付宝来说,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网络环境。虽然各家移动运营商都标榜网络信号无处不在,但包括收银台在内的很多地方的网络环境都极其恶劣。无线路由设备的危险性也让消费者不敢轻易连接各种WiFi,这对微信和支付宝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盲区。而对于采用NFC技术的苹果设备来说,则不存在这样的断网问题。
未来第三方支付的竞争会加剧,其实也是对移动互联网的一种认可。对于微信和支付宝来说,它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网络环境。据分析预测,2015年,随着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的快速增长,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将达到25.75万亿元,但增速将继续下降;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预计将超过4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