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子公司3亿元收购易久拍;滴滴称,未来该支付公司将服务滴滴相关出行场景,提升司机和乘客体验
12月18日晚间,上市公司高虹股份公告,央行同意易久福变更主要投资者,高阳杰讯将持有的易久福100%股权转让给新投资者上海势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股权转让交易价格确定为3亿元人民币。工商资料显示,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为后者唯一股东。
交易完成后,上海视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易久付100%股权,而根据央行官网信息,北京易久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滴滴由此通过收购获得了支付牌照。
12月19日,滴滴出行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未来支付公司将服务滴滴相关出行场景,改善司机和乘客体验”。
此前,其已携手蚂蚁金服,投资母公司。
易久付全称北京易久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其母公司高阳捷讯为央企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高虹控股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6月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许可证,今年6月营业执照成功续期至2022年。
公告显示,2017年12月18日,北京高阳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视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目前)益久福尚未完成工商变更,也尚未收到股份转让款。
10月20日,高虹控股发布公告称,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全资子公司北京高阳捷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高阳捷讯”,旗下拥有易久福)增资。经协商,投资者确定为:上海云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橘子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金吾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数字畅游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蚂蚁金服与滴滴系关联企业,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滴滴间接投资支付公司”。
交易价格从传闻的4.3亿降至实际的3亿
早在今年3月牌照续期前,就有传闻称滴滴计划以约4.3亿元收购易久拍,以获得支付牌照。当时滴滴对媒体回应称,出行就是支付,滴滴一直与支付行业伙伴就重要交易场景保持广泛的探讨和交流,滴滴将继续专注于出行领域,没有进入支付行业的计划。
公告披露,今年前9个月,北京易久福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78.34万元,营业利润-479.08万元,净利润-479.27万元,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营业利润2918.38万元,公司现金流业务大幅萎缩。
本次股权转让交易价格确定为3亿元。公告解释称,本次评估中,收益法估值为1.81亿元,市场法估值为2.62亿元,收益法与市场法估值结果相差0.81,按照收益法估值计算出的差异率为45.13%。估值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视角不同,收益法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的各项资产,而市场法则是从股权交易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易久福认为,市场法将评估对象置于完整、现实的业务流程和市场环境中,市场法评估结果更符合当前股权交易市场状况,最终以市场法评估结果2.62亿元作为最终评估结论。
资深互联网观察员丁道师表示,“滴滴3亿元拿下支付牌照,非常便宜了。”不过,记者注意到,易久福的支付牌照仅有一种业务类型,即互联网支付。
■ 焦点
过去 6 年已收购 36 家支付牌照
支付牌照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自2015年8月央行限制支付牌照总量以来,支付牌照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小米、美的、美团、恒大等均对此有所布局。此前唯品会收购浙江贝富,小米科技6亿收购吉富瑞通65%股权,据网贷之家统计,自2011年5月3日至2017年6月26日,国内已有36起收购或计划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案例。
以上统计显示,从价格上看,拥有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的牌照最贵,且呈逐年上涨趋势。单张业务牌照价值差别较大,发展状况较好的牌照价值更高。一张业务资质牌照的价格相对较低,也和业务范围有关,基本在5000万至1亿元左右。拥有多项业务资质、业务发展较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会更高一些。
■ 分析
为滴滴进军金融领域扫清道路
“一张支付牌照的价值,不一定在于能带来多少利润。”业内专家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支付公司可以为巨头提供相应的账户体系,使数据、资金等能够存储在账户体系内并留存。
尤其是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如果没有账户体系,可能就没有优质的数据,巨头们如果想在互联网金融,包括消费金融或者理财方面发展,就会缺乏相应的专注力。
滴滴拥有大量用户出行消费数据。
也有分析称,滴滴账户有大量现金流,将资金留在自己的体系内,也能减少借用别人渠道的“渠道费”。
IT分析师唐欣指出,有了支付牌照,滴滴可以获得更多的存管资金,鼓励用户投资理财,或者根据支付条件向乘客、司机提供贷款服务,从而产生额外收入,支付牌照可以帮助滴滴扫清在金融领域扩张的障碍。
2016年3月,滴滴出行成立融资租赁公司,正式进军金融领域。滴滴出行通过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从国内外收购租赁物,处理租赁物残值及修缮,提供租赁交易咨询及担保等。同年8月,滴滴在APP试驾商城上线汽车消费金融,提供汽车产品、分期付款等服务。
资深互联网观察员丁道石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还是做好准备比较好,这为滴滴支付的推出提供了法律基础。当然,大部分购买支付牌照的公司使用率较低,消费者还是比较依赖微信和支付宝。”
唐欣观察发现,滴滴的支付还局限于自己的业务,在整个支付蛋糕中所占的份额很小。
本版作者:新京报记者陈伟程、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