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制作小程序吗
它需要多长时间?
对于这些深圳青少年来说
仅用 5 天时间从零开始
开发了一个“非遗留”小程序
▼
近日,来自深圳的一群年轻科研创意团队完成了这一挑战——
▲ 小朋友们“向非遗传承人学习”
“福田青春行”活动中,青少年们分成四组向非遗传承人“学技艺”,前往深圳大学粤海校区、腾讯滨海大厦,并合作开发各自小组的小程序。经过两天高度专注的执行,迎来了最后的非遗小程序“推介会”。
深圳小将变“产品经理”
4款非遗小程序惊喜亮相
一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临
单一形式、代际失衡等困境
但这位深圳学生
非遗小程序“推介会”
提供新颖的“幼稚”想法
基于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入互动,“科技青研团”成员对非遗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致力于为非遗传播贡献青年力量。
在“推介会”上,他们化身“产品”管理者,逐一介绍“产品”的设计、操作、意义等内容。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成就。
▼
景泰蓝组
率先亮相的是景泰蓝小组,成员均为来自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创新中学的学生,他们希望用数字化的形式,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走进寻常百姓家”。
景泰蓝集团开发的小程序分为“作品欣赏”和“制作体验”两大模块,让用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景泰蓝之美,参与到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从而弘扬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
特别是在制作体验模块,他们把景泰蓝制作的精髓简化为易于操作的屏幕互动,通过教学让用户了解上胶、掐丝上色、调色等景泰蓝制作流程,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袁氏剪纸组
接下来是袁家剪纸小组,成员都是福田中学的学生。袁家剪纸是福田区和深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开发的“剪韵”小程序旨在让这门传统艺术融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这款小程序首页为袁氏剪纸发展历史的介绍,直接引导用户入门了解,并介绍了袁氏剪纸的几大种类,如阴阳剪纸、套色剪纸、巧色剪纸、对称剪纸、深圳风景剪纸等。
每个类别都有相应的教学视频,方便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立即开始学习,并且在最后还设计了互动问答环节,加深小朋友的印象。
华林螳螂拳团
第三支介绍的队伍是华林螳螂拳团,成员是来自沅陵教育集团沅陵小学的学生。
他们以精美的动画海报作为首页,配上合适的音乐,点击“开始预览”即可跳转至传承人的介绍,与“历史文化”和“动作详解”一起构成了华林螳螂拳的整体介绍。
在“动作详解”环节,他们通过手绘多帧动作制作成动图,增加小程序趣味性;在“推广”小程序时,他们还大方地现场复现学到的动作,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赢得阵阵掌声。
下沙大锅饭集团
最后出场的是下沙大锅菜团,成员是福田外国语学校(敬秀)的学生。下沙大锅菜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圳市福田区下沙村元宵节必吃的传统美食。元宵节吃“大锅菜”的习俗流行于深圳沿海地区和香港。
他们直接把这个小程序命名为“下沙大盘菜”,是一款科普小程序。在互动环节,用户扮演元初小明,与小帅、小庄一起制作大盘菜。在互动过程中,用户可以了解到大盘菜的由来和制作方法。
本次“推介会”还邀请了专家组,听取小程序的汇报和演示,专家评委针对每个小程序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技青研团”成员立足非遗项目传播、文化精髓、历史故事等痛点,充分利用小程序功能,以不同的思路和创意进行开发,获得专家评审团的高度评价。
“这些小程序都把非遗工艺展示得很直观,而且都采用复合形式,而不是单一的页面设置、单一的历史介绍。”微信战略研究院专家孟景帆说,这是非常有创意的呈现方式。
“他们是真正的青年科学家、创新者。”孟静帆毫不吝惜地称赞他们,“我认为从技术能力上来说,他们已经达到了专业的水平,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小程序作品。”
▲微信战略研究院专家孟静帆
实际上
本次“福田青春行”
“科技创新青年科研小组”活动
从0到1是个惊喜
所有成员从零开始
研究、开发和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部分参赛学生虽然有着一定的理工科基础,但对于小程序开发所涉及的语言却毫无基础;同时,对于之前选择的非遗项目也只是听说过,并没有深入了解。
对于这群没有基础知识的年轻人来说,这五天不仅是学习如何开发小程序的技术挑战,更是对他们对“技术+非遗”理解的考验,是一次难得的非遗数字化传播实践机会。
▲ 青少年学习制作小程序
第一天,在学习小程序开发基础知识时,大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紧跟老师的思路,边思考边提问,不仅利用午休时间继续学习,在一天的活动结束后,还回家巩固知识,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向非遗传承人“学技”的同时,他们不仅全身心投入,还会向传承人请教开发小程序需要解答的问题,在学习期间,他们还拍照、录像、做笔记,为小程序收集可用的素材。
“他们很聪明!”这是传承人对这批学生的一致评价,他们在非遗研究中展现出了很强的理解力,面对一门全新的编程语言,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也展现出了他们的坚韧和智慧。
▲体验景泰蓝珐琅彩绘
▲学习华林螳螂拳
景泰蓝项目组学生王鹏博担任项目组组长,他表示,开发两天内解决大量问题是最大的挑战,他积极与组员沟通,在技术老师的解答和组长的鼓励下,和团队一起克服困难,进入正轨。
▲了解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袁志剪纸小组的王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告诉南都记者,对小程序开发的认识和运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他尽量调整心态,通过请教技术老师、查阅相关网站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剪纸
下沙大锅饭组的袁振伟需要实现添加食材的流程,这是整个小程序难度最大的部分。但他很有耐心,保持头脑清醒,一点一点向技术老师请教。开发的第一个晚上,袁振伟回家后不断完善、调试自己写的程序。
▲体验制作下沙大锅菜
“虽然制作小程序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但学生们非常有耐心,头脑清醒,不断完善、调试小程序,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阜外精修学校老师杨慧娅说。
园岭小学的唐子懿老师也提到,学生们完全没有前端开发的基础,但在开发过程中学会使用新工具,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腾讯滨海大厦
我们可以看到
在本次“福田青少年行”活动中
深圳青少年背后的努力与成长
以及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贡献
创新尝试与贡献
有各司其职的合伙人
克服发展挑战
成功需要个人的坚持和努力
但这也是密不可分的
团队合作和导师指导
在整个活动中,少年们不仅学习了技术,还学会了如何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担负起各自的职责,从编程到美术设计,从内容策划到用户体验,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
团队里总有人在引领和帮助,大锅组负责美术排版的陈赞文和邹钦柔两位同学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最小,他们调节了团队氛围,帮助其他同学完成辅助工作。
“看似繁琐的任务,通过合理的分工,其实就可以轻松、高效地解决。”福田中学学生张乐琪说。
他表示,通过这次合作,不仅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
▲体验制作下沙大锅菜
“五天的实践活动,我看到、感受到每一位同学从胆怯、茫然到取得成果后的喜悦和满足。”深圳大学附属学校老师李春说,正式开展的第三天,小组内原本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思考,并自主分工,各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示才华。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逐渐退出指导的角色,成为球队的队友和崇拜者。”李春说。
“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做’的教学模式,到现在学生独立思考、自发探索的项目式学习,他们的成长是看得见的。”福田中学的付瑶老师说,活动开始前,有位学生很焦虑,他告诉她,自己好像把编程这门课忘得一干二净,连夜复习了整本书,但最后,他凭借出色的想法和能力,成为了团队中的骨干。
看到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在回程的车上继续讨论新的想法和尚未实现的创意,付瑶感叹道:“我好开心、好自豪!”
▲一招一式感受螳螂拳的魅力
活动全程,技术人员会及时给学生提供建议或一步步指导解决问题,逐步突破学生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此外,本次活动还有不少特殊的“外援伙伴”——腾讯混元等AI工具。AI工具可以用自然语言控制设计画面,提升设计效率,为小程序设计带来更多可能和玩法。
活动结束后不要停下来
青少年们将继续完善小程序
在此活动中
小伙子们度过了充实的5天
让我们听听年轻人的声音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和收获?
“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袁振伟说,在研制、生产遇到问题时,他就从技术老师那里学习到关于“阵法”的新知识,有了初步的概念、掌握了原理,以后用得上;并且在前期调研期间,他参观了下沙博物馆、与传承人座谈,学到了很多网上找不到的知识,深刻体会到“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参观完腾讯展厅后,王宇表示自己对技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他的目标是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李彦成还表示未来想用好小程序,希望从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起,打造方便自己和家人的小程序。
“每一个程序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项目最重要的不是程序有多先进、有多复杂,而是程序是否真正满足了实际需求。”张乐奇从这次事件中体会到了编程的真谛,启发他思考以后解决问题,不能只关注问题的形式,而要关注问题的本质。
“最终出来的小程序我还算满意,但还不够完美,后面还会做一些微调。”王鹏博说,腾讯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实践给了他深刻启发,他决心在编程时考虑无障碍适配,从解决校园实际问题入手,努力打好基础。
与王鹏博巧合的是,另外三个小组的成员也表示,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还会继续对小程序进行完善和创新。
如果
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案例
不仅展现了深圳青少年
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这也反映了他们使用现代技术
传播创新的能力
未来,年轻人将继续
探索科技之路
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