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音乐老师马修点燃孩子音乐梦

2024-07-26
来源:网络整理

文章 | 田艺淼

图片 | 网络侵权删除

编辑:田一苗 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合唱团》里的那位音乐老师。

二战结束后,马修带着一袋乐谱来到“低塘”学校,此时的他,人生也已是水落石出。一个战后一无是处的音乐家,一个微不足道的老实人。一群调皮的孩子,从不把他当回事。但他关心孩子们,每天晚上都确保他们按时睡觉。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原来他们喜欢在睡觉前唱歌。于是,学校成立了一个小组,组成了合唱团的合唱队。自从他们开始排练和演出,孩子们的生活突然有了目的和意义,他们不再捣乱,而是创作出优美的音乐,进步神速。它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给青春期躁动的灵魂点上一小团火苗,点亮了他们的生活。这种爱是取之不尽的火种,会温暖孩子们漫长的一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黑暗时期,成人和儿童都需要音乐的鼓励。

今天不也一样吗?

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生活很艰苦,要学习很多课程,周末被排得满满的:奥数、英语、写作、演讲、钢琴、舞蹈、书法、篮球……他们从小就伴随着手机、电脑、IPAD、电视,失去了一些童年,过早地学会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

他们为什么要上那么多课?掌握那么多技能,学那么多知识,就能过上好日子吗?其实,这种现象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焦虑。网络时代,竞争激烈,攀比盛行,焦虑蔓延,人心浮躁。机械化的工作和生活,让精神僵化或异化,失去想象力。或许,这才是我们更需要艺术教育的原因,艺术让我们活得有趣,重新认识情感,发现对生活的热情。

孩子们被电子游戏、网络恶搞、微信刷屏、抖音快手等刺激的玩具包围,他们追求一切更快、更短、更炫,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负罪感和烦躁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去体验艺术,甚至生活,也失去了耐心,更多的抑郁和焦虑出现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艺术来陶冶情操,这个快节奏的世界很快就会让他们无法承受。

事实上,这种焦虑也影响到艺术教育。

比如考试本身没有错,可以帮助孩子进步,但是家长喜欢比较,别人考6级,我们就应该考8级,我们今年考1级,明年就考4级,他们根本就弹不出一首像样的曲子,因为没有一首曲子真正留在他们心里。考了10级之后,孩子们真的爱上音乐了吗?

比如音乐教学,现在钢琴老师太多了,有的考了十年级就来教,会弹几首曲子就到社区开课了。考试本身是业余的,所以就算考了十年级,也还是个业余钢琴家,很可能离专业演奏家还很远,这样的老师也未必能胜任教学。这不是贬低业余,而是音乐教育需要最好的老师,一个不合格的老师,会毁掉三代人的音乐才华。

很多音乐家怀着失意感选择当老师,认为自己的演奏生涯没有前途,所以只好教书。他们认为自己是钢琴老师,唯一的职责就是教钢琴,其他的事情都不在教学范围之内。这也是为什么70%的钢琴孩子只是在钢琴前动动手指,根本不知道音乐是什么。但教育是什么?它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个热爱理想主义者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音乐教育能为孩子带来什么?

第一,帮助孩子重新找回注意力。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但如果没有专注力,就很难成就任何事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夫,台上两小时的演唱会,台下更是要付出两倍的努力。弹钢琴,也需要人的智力充分发挥,手、眼、耳、脑、脚才能完美配合。所以,学音乐其实就是在训练专注力,培养孩子专注的好习惯。他将来事业的成败,往往就取决于他的专注力。

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和克服困难。大多数孩子喜欢画画胜过学习乐器。对他们来说,画画怎么画都好看,但弹钢琴就不一样了,音符错了就是错,节奏乱了就是严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是在和人类懒惰做斗争。学钢琴自然是辛苦的。但这个过程很珍贵,它会让孩子明白坚持就会有回报,学会循序渐进,学会努力为这项事业不断努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

前面已经提到过。

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乐趣。

但这个问题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并且依然存在。

比如你把业余的当业余来教,你教不出好的音乐。所谓的专业,不是指专业的技术,而是指音乐的质量。业余并不意味着降低标准。

比如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教育,一直只是口号,没有采取任何具体措施。

比如过度的工业化必然违背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比如,以前上钢琴课,家长会用棍子惩罚孩子,而现在,严格要求孩子学习的家长已经很少了,大多数家长会装作若无其事,说孩子学着玩就好,陪孩子上课时只会心不在焉地刷手机。如果家长不做好表率,孩子怎么会热爱音乐呢?没有家长的配合,音乐课很难持续、深入、专业化。

孔子说:“莫大于乐,以移风易俗。”音乐可以教化人,培养人的高雅气质,营造繁荣、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对孩子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世界。一个心态健康、善良的孩子,无论人生低谷多么黑暗,无论世界如何让他失望,无论别人如何对待他,他都能为自己找到快乐,勇敢做自己。这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自信。

很多人喜欢古典音乐,但也有很多人说想听却听不懂,就像看抽象画一样,欣赏不了还不如不看。田老师的《每天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让你对古今音乐有更深的理解,深度欣赏、了解150首中外世界经典,了解每一首经典背后的故事和原因。

本期古典音乐欣赏课由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被韩红、李健等多位名人认可的古典音乐评论家田艺淼主讲,共包含150节音频课,每节课时长约10分钟。

田老师会以听众的视角去欣赏,不会过多的强调音乐技巧和理论,而是会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大量的相关知识,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耐心讲授,生动地带领听众通过150堂课,欣赏150首世界经典,一步步走进“古典音乐”的大门。

韩红、李健、汪涵、郎朗

大家推荐的古典音乐老师是谁?

可能大家对田艺妙这个名字并不是特别熟悉,但在国内的音乐圈,特别是古典音乐圈,几乎人人都知道她。

她从事音乐创作二十余年,既是音乐作曲家(古典音乐教授),又是音乐评论家(上海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周刊等杂志音乐专栏作家)。

曾获文化部“文化奖”优秀音乐作品奖、“仁音社杯”高校音乐书评最高奖;

出版有《时间与寂静之歌》、《古典音乐大师时代》、《温柔的战歌》、《儿童音乐课》等经典音乐启蒙书籍。

她还担任《我是歌手》节目特邀评委。

尽管教授的是“古典音乐”这样一门看似冷门且遥远的课程,田艺淼依然凭借其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明星成为他的粉丝,其中既有音乐人李健、韩红、谭盾,也有汪涵、吴晓波、姚晨、欧阳娜娜等文化界名人。

▲李健参加田艺喵的音乐节目

▲田艺淼在《我是歌手》与众多音乐人合影

▲田艺淼在《声入人心》中担任特邀评委

▲田艺淼在《最美合唱团》中担任评委

但抛开这些头衔和名声,田先生最想做的,是充当一名古典音乐的传教士,致力于将古典音乐带入“凡间”。

我只是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

田老师一直被年轻学生誉为“古典音乐教母”,但在获得这一荣誉的道路上,她经历了很多挫折和质疑。

她已经为大学生做古典音乐讲座七年了,主题是《穿上T恤,听古典音乐》。但一开始,听众的反应并不热烈。

有一天,她讲完课后,问听众还有什么问题,但全场鸦雀无声,这让她一度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不愿意再去讲课,就待在家里自我反省。

但一件小事让她明白了:

有一次,我在浏览互联网时,看到一个很受欢迎的视频,就点击观看了。

一个一岁大的小女孩,母亲去世了,保姆哄着她,唱着她妈妈经常唱给她听的歌。保姆唱得笨拙,曲调也不清楚,但小女孩听得津津有味。她没有哭,她还太小,还不会露出悲伤的表情,但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里却流出了泪水。

我关掉电脑然后开始哭泣。

“无论是婴儿还是老人,无论是吃饭还是喝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每个人都被音乐感动过。但我们学院派音乐家听音乐太理性,分析太机械,有时候会忘记听音乐的初衷。”

此后,田老师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渠道:尝试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思考“说什么”和“怎么说”。

因此,田艺淼不再强调音乐技巧和理论,也不再抛出一段漫长而艰深的音乐发展史来迷惑大家。

而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来举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讲解,引发你对它们的兴趣,然后慢慢地一步步带你进门。

欣赏古典音乐并不难

说到古典音乐,很多人不想听,却苦于听不懂。这就像看一幅抽象画,如果不能欣赏,还不如不看。

在《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课程中,田艺淼将选取一些接地气却又不失品位的古典音乐作为案例,向大家讲解什么是古典音乐、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所以田老师在“选歌”的艺术上下了很大功夫:要经典、要好听、要有里程碑意义,还要有进步性、要兼顾听众的口味。我给你们提几个建议。

在“讲解”方面,田老师也尝试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抒情性结合起来。

比如“卡农”,为什么听起来那么好听?

如果你在网上寻找答案,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两个夹杂着鸡汤的虚假故事,但田先生和他的智囊团队做了大量工作,核实信息,简化内容,力求还原最真实的故事和最恰当的解读。

不过田老师的授课最精彩之处还不仅仅在于此,在田老师的描述中,你甚至可以听到“音乐大师”的心跳声。

她口中的肖邦,已不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华横溢的学者,而是一个瘦弱、敏感、脆弱、孤独、带有轻度偏执的男孩。

当她谈起贝多芬时,她不再是1804年那个扼杀命运的“英雄”,而是一个脾气暴躁、生性多疑、有点小聪明,有25次搬家癖的男人。

用田老师的话来说,他们不是黑白相框,而是像你的邻居一样,他们的声音、他们的脾气都能透过门缝呈现在你面前,这是她独特的教学方式。

♪ 每天只需10分钟,即可高效入门

购买后,您可以反复收听音频

本课程采用在线音频教学,每节课约10分钟,共150节课(每节课仅需0.44元),可反复收听,欣赏150首世界名曲解析。

这样,你不只需要到音乐厅去听古典音乐,还有最专业的人带你去欣赏,让你真正“读懂”它。

利用碎片时间深度欣赏经典歌曲

通过老师精心挑选的150首人们所熟知和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让你以最高效的方式学到古典音乐的精髓。

通过“古典音乐”了解一个时代

从欧洲历史到作曲家的故事,穿插着电影和个人感悟,古典音乐不再是炫耀地位的奢侈品,而是真正成为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剖析经典歌曲经久不衰的秘密

这些著名歌曲为何能流传如此久远?田艺淼老师将通过分析其中特殊的音乐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的音乐。

接收温暖的音乐,抚慰心灵

经典的古典音乐就像陪伴你成长的山河大海,它那鼓舞人心的力量和无声萦绕的慰藉会涌入你灵魂深处,陪伴你一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