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间支付系统是一个中立的非盈利银行间组织,尽管其宣称自己是中立的,但由于美国曾利用该系统对许多国家和企业实施制裁,因此受到欧洲等国家的批评。
几年前,我认识的一家马来西亚公司在试图向伊朗出售橡胶时被国际清算系统阻止了。
特朗普挑起全球贸易争端,以“美国优先”对待各国,靠的不只是口号和关税壁垒,美国掌控着软硬件技术、互联网系统、金融清算系统等。
全球化带来的是贸易、技术、金融标准的标准化和兼容,也意味着各国在软硬件系统、互联网根网关等方面已经存在交叉持股。
当美国对某项国际技术贸易实施禁运时,它同时也在向拥有相同技术的其他国家施压,要求他们配合禁运。
然而,支付清算体系却由美国主导。
德国和法国提出要发展国际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当然难度很大,但并不比从零开始建设互联网难。支付系统是一个基于通信协议、金融原理、安全原理的系统,其重要特点是参与方必须能够覆盖全球贸易领域。
也就是说,德法如果建立欧洲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并且得到俄罗斯、中国、非洲、南美等美国以外国家的支持,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
欧元。
这意味着国际贸易结算和全球资本流动都将转为以欧元计价。

大家都忽略了德法的目的,项庄舞剑,瞄准的是沛公。
这对美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特朗普一再声称过去几十年的国际贸易对美国不公平,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美国过去四十年输出美元的事实。这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品,也不过是一堆纸而已。互联网时代,连纸都用得少了,只是一堆数字而已。美国只是印了一堆数字,买回来一大堆实实在在的商品。更别提美元宽松、紧缩的潮汐周期,收割了全世界的财富。
俄罗斯已经完成了国内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但经济规模太小,与欧美存在冲突。欧洲不同,英国也蠢蠢欲动,如果得到中东和中国的支持,在美元上就会面临大问题。
欧元有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大宗商品能源支撑,加上全球最大普通商品贸易国中国的支持,新的支付体系足以撼动美元。
这是美国面临的挑战。
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正在挑战美国所建立的国际贸易秩序,如果这最终导致其所依赖的国际金融体系出现裂缝,那将是所谓新经济秩序的真正变化。3亿多美国人的购买力足以超过欧洲、日本和13亿中国人,因为他们的金融业和IT系统带来的超额利润,以及铸币税本身的信用购买力。那么,在美元的货币职能受到挑战之后,美国还能保持这样的购买力吗?
这其实也是全世界都期待的事情之一。
只不过中国正忙于建立重税体系,这样不至于在与美国的经济战中死掉,反而会给自己制造一个衰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