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草莓、云蹦迪、就在卧室音乐节,线上音乐活动的崛起

2024-07-2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P价值官”(ID:IP-),作者:左右,经授权36氪发布。

沙发音乐节、卧室云迪斯科,在不能出门的这段时期,线下的演出也搬到了线上。

由B站联合摩登天空举办的《家里的草莓不是音乐节》直播活动单日最高在线人数达49万人,单日弹幕评论近10万条。

抖音先是联手TAXX等夜店公司,推出“云上迪斯科”活动;“沙发音乐会”话题下已有1300多个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000万次。

网易云音乐推出“就在卧室音乐节”,微博话题#就在卧室音乐节#阅读量2306.5万,讨论1176条。

线上蹦迪、演唱会、音乐节、现场直播……短视频平台和音乐、夜店厂牌围绕音乐搞出了各种花样,观看人数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相比线下音乐演出,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毕竟一场音乐节通常动辄几万人,每场小型演出的人数也控制在千人以内。

此次转型“线上演出”,可以看作是线下演出在这次疫情中的生存之道。

然而,对于高度依赖“现场感”的线下演出来说,这场轰轰烈烈的“线上试水”真的能减少线下娱乐的损失吗?最终的受益者又会是谁?未来这种模式会不会成为常态?我们将和大家探讨一下。

《绝地求生》线下表现

这次疫情,对于线下娱乐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此前,北京KTV巨头“K歌之王”宣布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多家线下娱乐公司危机暴露。刘德华、蔡依林、陈奕迅等华语歌星也纷纷取消备受期待的巡演安排。其中,仅刘德华武汉三场演唱会取消,就让近7000万票房收入化为泡影。

不仅明星演唱会,音乐节也受到严重冲击,包括三亚无极音乐节、成都星潮音乐节、武汉草莓音乐节、“乐队的夏天”巡演等均宣布取消或延期。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0年1至3月,全国共有近2万场演出取消或延期,占一季度演出总量的80%以上,造成直接票房损失约24亿元,其他损失估算近100亿元。

线下售票演出几乎是音乐产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IP价值官了解到,2018年音乐演出市场整体规模达182.21亿元,音乐演出总票房收入6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39.85亿元,现场演出票房收入2.5亿元。

特别是音乐节,数量近年来增长迅速,特别是2015年至2018年,国内音乐节数量从110个增加到263个。

也就是说,对于线下音乐演出来说,一季度几乎没有收入,而疫情也影响了下半年的演出安排。

不管是小型还是大型的音乐节,主办方、演出公司、票务方等各方都需要提前数月进行准备。演出的取消、延期都会影响到这些环节,任何一家基础薄弱的公司都可能无法挺过这次疫情。

这也为今年演出市场的整体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对此,线下唱片公司和演出者纷纷开始研究“云演出”的可行性。

于是,B站、网易云音乐、抖音、快手、微博、QQ音乐等纷纷推出各类线上音乐节、“云蹦迪”板块,试图尽可能对冲疫情影响,借机吸引用户。

平台搭舞台,音乐人演出,线上演出互利共赢。1、短视频与音乐平台各有优势。

而在本次线上演出活动中,行动最快的B站率先与音乐节RSS合作,推出“卧室POGO音乐节”,五条人、对角巷、Fazz等乐队参与了本次“云演出”。

随后,B站联合摩登天空于4日正式启动“草莓在家不是音乐节”直播活动,覆盖阿西、新裤子等70余组音乐人,每日直播时长约6小时。直播内容除了2019草莓音乐节的现场视频外,还包括音乐人在家录制的视频内容。

最终,超过100万人次观看了《宅草莓音乐节》直播,单日最高在线人数达49万人,单日弹幕评论近10万条。

随后,抖音、快手、斗鱼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也纷纷入局。

其中,抖音推出“#SOLO模式#云上”“沙发音乐会”;快手与太合音乐集团联合推出为期一周的“我很好云上音乐周”“摩登情人节”派对,并与8家俱乐部举办#买多多云上#。

除了短视频,音乐平台还有更多内容优势,网易云音乐推出“正儿八经卧室音乐节”“云村卧室音乐节”,继续邀请28组音乐人进行连续6场直播,以录播为主。

网易云音乐Look Live首页特别开设“云上”板块,微博话题#只是床上音乐节#阅读量2306.5万,讨论1176条。

参与的平台有很多,我们发现这些平台主要包括短视频、直播和专业音乐平台,其中大部分都是录播+直播的形式。

抖音音乐蹦迪视频_抖音蹦迪音乐_抖音音乐蹦迪怎么弄的

同时这些平台也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和优势,在网络演出领域,它们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竞争都有一定的认可度。

短视频平台注重社交和娱乐,邀请的音乐人相对来说更受欢迎,也更多元化,比如抖音的《沙发音乐会》就主要邀请了邓紫棋、张韶涵等实力歌手。

典型的音乐活动有迪厅,或者现场直播音乐人的表演,表演风格独特有创意,娱乐属性更明显,更贴近音乐人的外貌和生活,也更容易取得现象级的效果和高收视率,如果只是单纯的唱歌或者播放音乐MV,收视率会比较惨淡。

专业音乐平台在音乐资源上具有优势,相较于短视频平台,音乐平台更注重音乐人和现场录音的积累,在音乐人资源和积累上,音乐平台相对有优势,更有能力整合多元化的音乐资源。

甚至一些音乐人小声唱歌的视频也能获得大量的观看量,观众也会对音乐本身进行更多的讨论,一些音乐人也会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

2.增加流量曝光,打造显著音乐IP效应

在这些线上演出中,音乐人依然是主角,很多线上演出都采取了录播的方式,录播可以一定程度上还原现场感,而直播则有助于音乐人、DJ打造个人品牌。

尤其不同于录播的是,在直播中,音乐人在家里“扮演本色”,背景多是沙发、床头柜等,在家弹吉他、在线抚摸猫咪、在线点歌、秀厨艺、与观众聊天等。从评论区来看,观看者大多还是粉丝。

因此,对于音乐人和唱片公司来说,线上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量曝光。

以太合音乐集团为例,其与快手合作推出“和你聊情话”“为你弹情歌”活动版块,与抖音联合推出沙发演唱会直播,还在芒果TV上线情歌MV版块《芒果太合情歌版块》,展现存在感。

在哔哩哔哩,摩登天空作为UP主,粉丝数量从过去的几千人增长到现在的近十万,同时也带动了其他MV的播放量。

“云蹦迪”的火爆,也让线下夜店、酒吧品牌的流量甚至收益水涨船高。

比如TAXX酒吧的抖音粉丝量从10万增长到30万,不少知名夜店都通过“云迪斯科”活动积累了大量网络人气。

上海TAXX酒吧的直播间连续4小时登顶抖音直播小时榜,打赏金额超70万元;另一家酒吧One在抖音直播5个小时云迪斯科,总在线人数超过121.3万人,同样获得超过200万元打赏。

可见,在这个特殊时期,网络娱乐触达的人群更加广泛,用户规模已经可以达到亿级。

虽然线上演出可能不会带来太多的经济收益,但它对于唱片公司和音乐人积累IP流量有着很大的优势。

在娱乐行业,“线上”并不等同于“线下”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当前疫情之下,各大平台竞相推出线上演出,大量人群参与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治愈、陪伴的形式,也满足了大家在居家场景的内容消费需求。

而且不同于餐饮、购物、旅游等线下行业,即便疫情结束,线下演出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也较小,这也意味着线下演出的恢复还需要更长时间。

因此,我们预计各大平台的音乐节将持续很长时间,而不是昙花一现。但并非所有的云音乐活动都能复制哔哩哔哩和抖音云的火爆。

目前,微博上的活动阅读量和平台视频播放量增速也较之前有所放缓。比如快手推出的“云派对音乐周”活动,部分音乐人和乐队的视频播放量并未过万。毕竟,大量同质化的视频总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无法产生更广泛的声音。

而且,“云音乐”的各种活动也无法颠覆线下的娱乐模式。

迪厅、音乐节最看重的是氛围和专业的场景设计,这不是用户单纯在家里听音乐就能满足的。

那么这种线上演出对于音乐产业和线下娱乐产业来说有意义吗?

我们认为,这种尝试和试验有着多重意义,它不仅是危机时期的过渡策略,也有可能成为线下演出行业走向线上的契机。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历年发布的《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线下演出市场规模一直在小幅波动,不超过500亿,市场规模迟迟未能取得突破。

线上业务能否成为常态化补充业务?我们认为,线上业务的潜力早已被展现。在《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中我们了解到,2018年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612.4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数字音乐平台、手机K歌、短视频、泛娱乐直播等成为数字音乐娱乐体验的主战场。

△数字音乐产业规模

这次疫情可以说让音乐、DJ等娱乐等线上业务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对线下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契机,推动它们向线上腾飞。

因此IP价值官相信,当疫情结束后,我们会在某个晚上再次走进音乐节,在炎热的夏日踏上音乐节的草坪,在某个特殊的日子聆听自己偶像的演唱会。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有一天,我们打开抖音、快手、网易云音乐等APP,关掉卧室的灯,听了一场室内音乐会。

线下演出与线上演出并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发展的两个螺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