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停车场已实现无感支付,高速公路为何仍沿用 ETC 收费技术?

2024-07-28
来源:网络整理

在智能化的今天,我们身边的停车场早已拥抱无感支付,只需要提前将车牌绑定支付宝或微信,离开停车场时扫车牌即可自动扣费,这个过程简单又快捷,让人惊叹。不过,不少车主心中都有疑问:既然停车场能如此智能地实现扫牌支付,为何在高速公路上仍沿用看似“传统”的ETC收费技术?

不可否认,ETC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通行的效率,但仍然有不少车主对于安装ETC持保留态度。这背后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办理ETC的手续相对繁琐,往往需要到银行办理储值卡或信用卡,虽然支付宝、微信也提供相关服务,但自行安装流程难免有些麻烦;其次,对于那些不经常上高速的车主来说,为了偶尔的出行需求而专门办理ETC,认为并不划算。

与此同时,山东、深圳等地已开始试点基于车牌扫描的非接触式支付系统,但仅限于人工通道。作为ETC的辅助手段,虽然省去了停车、取卡、交卡、付款等步骤,但实际上,车牌扫描支付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普及:

停车费无感支付设置_停车支付系统_停车无感支付

通行速度慢:据统计,采用车牌扫描付费方式通过收费站平均需要约16秒,车主在付费过程中必须停车让系统识别车牌。虽然这比传统停车卡收费方式有所改进,但仍比不上ETC——ETC用户在时速20公里时无需停车即可付费,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安全系数有待提升:车牌扫描支付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针对假车牌车辆的问题。一旦车牌与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如果遇到假车牌车辆,可能给车主造成经济损失。虽然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处理,但调查过程可能比较漫长。相比之下,ETC系统采用ETC识别设备、卡和车牌扫描的三重验证机制,安全性明显增强。

可靠性差:车牌识别技术在复杂环境下有时会表现不稳定,比如在停车场,我们偶尔会遇到无法准确识别车牌的情况。在高速公路上,如果出现此类问题,特别是在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会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相比之下,ETC 依靠稳定的微波通信技术进行识别,无论天气状况如何,其识别率都远高于车牌扫描,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

综上所述,车牌扫描支付虽然展现出了极大的便捷性,但现阶段由于其在速度、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还不足以完全取代已经成熟的ETC技术。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更加先进的电子车牌技术,将车牌号等关键信息存储在射频标签中,从而实现车辆信息的快速识别和支付。这样一来,无论是高速公路过路费、停车费,甚至是加油费,都可以通过自动支付轻松解决,真正进入智慧出行新时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