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体悟西柏坡精神

2024-07-28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青少年网北京6月4日电(记者曾繁华李红静陈逸雄)近日,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家档案局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联合指导“新中国70年博物馆70件珍藏文物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追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足迹,学习领悟西柏坡精神。

活动主办方中国青年网、长城网、抖音、快手、秒拍、西瓜视频、石家庄广电新媒体中心、庄力威新媒体工作室等网站平台的20余名互联网正能量人,西柏坡纪念馆的7名翻译人员,围绕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进京应考”等党史故事,拍摄制作了50余部短视频。河北省委网信办、石家庄市委网信办有关同志参加活动。

西柏坡“五大书记”雕塑。中国青年网记者陈逸雄摄

摄制组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国家安全教育中心等,李亚辉、张庆霞等7位导游详细讲述了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等相关档案、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

拍摄团队在西柏坡纪念馆聆听讲解。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

“《中国土地法大纲》对动员农民群众,推动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土地会议”现场前,导游彭莉介绍,三大战役中,共有880多万民工支援前线,人民调动大小汽车141万辆,担架36万多架,牲畜260多万头。毛泽东同志对这次简单却重要的会议作出了如下评价:“土地改革的胜利,导致了推翻蒋介石的胜利。”

解放农民组成支援队奔赴前线。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西柏坡纪念馆照片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为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游何倩倩在“三大战役”现场前介绍,战役期间,中央军委从西柏坡策划、发了数百封电报到前线。周恩来同志曾幽默地说:“我们的司令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人没出,枪没出,粮食也没出,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垮了!”

辽沈战役部分电报(部分)。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于西柏坡纪念馆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导游赵钊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现场前介绍说,这次全会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指明了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会人员名单。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

“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为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袁静介绍,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殷切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是革命以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同志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的作风,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这里,毛泽东还提出要进京‘参加考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奋斗的初心。”导游星浩云说,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主席说:“今天就是要进京‘参加考试’,我们精神不振怎么去北京‘参加考试’?”周恩来说:“我们都要考上,不要回来。”毛泽东说:“回来就意味着失败。我们决不能成为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出好成绩。”

西柏坡纪念馆。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

“西柏坡文物档案馆背后那些鲜活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国家档案局宣传部工作人员胡杰说,“初心不是纸面上的简单表述。初心体现在全国土地会议代表们严守纪律,不给乡亲们添麻烦,宁可用石头当板凳、席地而坐;体现在中央领导人干脆用板凳、木板拼成床铺;体现在革命领袖们在狭小简陋的办公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而献身的战斗精神!”

拍摄团队在西柏坡纪念馆聆听讲解。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

“这里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和档案,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昔日的光辉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初心和理念。”抖音工作人员李思贤说。快手工作人员郭航说:“非常幸运能够来到西柏坡,通过文物和档案,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秒拍平台摄影师罗震看到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房间让给朱德、康克清老夫妇,十分感动,深深敬佩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情谊和优良作风。西瓜视频摄影师李曼曼、王云鹏都表示,被文物和档案深深吸引,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诞生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李曼曼说:“站在文物档案馆里,就像穿越历史,身临其境,感觉很亲切,仿佛伟人就在我们身边。没有他们,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哪有今天的幸福?”

自媒体平台作者与导游交流。中国青年网记者曾繁华摄

剧组正在拍摄。 李双峰 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