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缩水,青岛将如何“应考”?
最大限度释放现有五张牌照的“能量”,更好助力我市数字化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建设。
“牌照为王”。金融牌照是城市间金融业竞争的重要维度,也是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变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量。
近期,第三方支付牌照方面的两则动态受到业界关注。
一是6月24日,总部位于浙江义乌的上市公司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商品城”)发布公告称,其拟获取支付牌照事项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快通”)的母公司海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海尔网络”)将间接持有快通100%的股权。
根据此前公告,本次股权交易价格为4.493亿元。
第二,人民银行近日在官网公布了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许可证换发结果,苏宁易付宝、滴滴支付等52家机构成功换发许可证,8家支付机构申请换发. 暂停支付系统业务,吊销19家机构支付许可证。
山东在线名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百森通支付有限公司、青岛百达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3家在青岛注册的支付公司顺利通过续签。
支付许可证又称“第三方支付许可证”,即支付业务许可证,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者的管理而颁发的非金融业资格证书。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
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分为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业务三类。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监管持续严厉,牌照数量持续减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14日,取消的支付牌照已增至51张,其中全国第三方支付牌照仅剩220张,在这22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中,青岛占据5席,包括1张互联网支付牌照、4张预付卡发行及受理牌照。
对于青岛而言,在争取各类新金融牌照的同时,如何让已经掌握的五张宝贵的支付牌照发挥出最大价值,成为青岛现代金融的坚实“基石”之一,助力数字化城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这一“牌照之争”引人深思。
青岛金家岭金融集群
小商品城的数字化野心
支付是交易生态的基础设施,支付本身虽然没有独立的价值,但与交易生态相结合成为底层基础设施,为交易生态闭环提供有力支撑。
小商品城自2013年起开始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2014年获批后,因牌照发放较为严格,一直未能顺利拿下。
为了尽快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打造数字贸易平台关键基础设施,小商品城开始改变策略,尝试通过收购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
2021年6月16日,小商品城与海尔金控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人民币1万元(约合4.49亿元)收购其所持有的海尔网络100%股权,而后者持有的海尔网络100%股权快捷通股权。2022年6月24日,上述收购小商品城交易获监管部门批准,这意味着自2013年启动申请以来,小商品城间接获得首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时隔9年,通过收购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经营资格。
小商品城在公告中表示,收购快捷通将赋能线下实体市场及平台,实现支付功能,并结合数字人民币试点打通数据闭环,提升平台支付结算优势,实现“订单数据、支付数据、物流数据”闭环运行,服务义乌市场经营者及相关中小企业在贸易资金结算等方面的需求,推动市场向数字化贸易平台转变。本着小商品城“以市场为主体,以数字化为纽带,以平台为支撑”的发展战略,打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商。
监管部门批准小商品城取得支付牌照公司,也体现了外界对义乌这个外贸先行先试地区的期盼,希望义乌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方面能有自己的特色发展、双循环、贸易领域创新。
也有专家表示,数字人民币与互联网支付相结合的小商品城业务潜力巨大。今年4月,浙江金华成为全国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义乌小商品城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隶属于金华市,作为重点试点场景之一,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落地。
青岛起步还不算晚
为加强对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制定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其中第三条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的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成为支付机构需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从事支付业务需要取得第三方支付许可证,又称“支付业务许可证”。 ”,第三方支付由此进入牌照时代。2015年5月至3月,央行共发放支付牌照271张。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支付行业属于金融基础设施,布局支付行业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完成生态闭环极其重要,可以减少对其他平台的依赖,同时节省巨额支付费用,降低成本。
过去十余年,除了阿里、腾讯、网易、百度通过申请获得支付牌照外,其他很多头部互联网企业也基本都是通过收购获得支付牌照。
在第三方支付牌照方面,青岛起步相对较早。
山东网仙有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青岛,成立于2011年6月,2012年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省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互联网支付”和“预付支付”牌照的公司。支付宝当时称,目前已开展“银行卡发行与受理”业务,并取得该业务支付许可证的支付公司。
此外,山东银利支付服务有限公司、青岛百森通支付有限公司、青岛百达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飞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也获得支付2015 年之前获得许可证。
虽然起步不算晚,但在“强者恒强”的行业发展大背景下,青岛本地的五家支付公司仍属于“小玩家”。其中,四家预付卡支付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对中国大多数预付卡支付公司来说,他们和支付公司一样,处境艰难。
此前,央行批准的预付卡牌照数量仅满足当年的预付卡市场需求。然而,当前预付卡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但持有预付卡的支付机构数量却并未减少,导致在供应超过需求的情况下。
近日,有机构发布了《2021年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榜单,该榜单综合各大公司实力,评选出200强第三方牌照公司。
其中,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商务、中国网银、广州银联、中国旅行社、拉卡拉、北京银联、锦江国际商务、上海银联等知名公司位列榜单前十。
注册地在济南的山东省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200强中位列第28位,旺旺有明排名第39位,百达通排名第199位。
支付不仅仅是支付
支付是互联网公司的基础,涉及资金的流转、数据的交换,这些数据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5月26日,央行正式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成为我国首家获得支付牌照的银行。
有了支付宝的支持,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电商平台能够拥有丰富的数据作为支撑,为用户构建完整的交易闭环,将客户留在自己的平台上,推动平台交易量的增长和业务的延伸拓展,从而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央行自2016年起暂停审批新的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行业一度被视为外来者难以进入的行业,但随着支付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不少持牌支付机构纷纷退出。另一方面,一些前期未能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巨头,为了扩大业务版图,也纷纷争相进入支付领域,比如小米、美团、滴滴等。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支付牌照搭建自己的支付渠道,减少对其他平台的依赖,同时还能省去巨额的支付费用,降低成本。
更重要的是,拥有支付牌照意味着掌握订单信息、交易总额、支付信息等大量重要数据,并能通过挖掘其价值实现数据货币化,包括客户画像、卡券营销等等,以支付为入口,连接C端用户与B端商户,了解用户交易习惯,实现创新营销。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支付牌照不仅是互联网企业的“标配”,更是城市现代金融生态的底层支撑,能够打通数据流、资金流、支付流、信息流不断与场景结合,与生态形成协同,构建开放平台,拓展和融合各类消费场景,让交易更活跃、更简单,这一特点与数字城市打造、区域消费建设相契合。青岛中心城市恰好与此相吻合。
培育壮大青岛版“支付宝”,让已在手的5张支付牌照“闪闪发光”。支付牌照数量不断减少背景下的“牌照之争”,亟待青岛交出亮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