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财经报道,深圳大学也已推行“刷手支付”,学校食堂摆放了约10台刷手支付机,已有20%的学生改用这种很“酷”的支付方式。
除了深圳大学食堂、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等地,以“24小时无人健身舱”闻名的超级猴子也在推广微信扫一扫功能。
此外,微信掌上支付也正在与大型体育场馆、演唱会场馆、便利店等商业场景洽谈合作,可以看出微信正在快速推进“掌上支付”新功能。
▲超级猴子&深圳大学食堂微信掌上支付推广活动
据悉,另一大支付巨头支付宝也计划推出“掌上支付”功能及终端,并将迅速推向市场,以对抗微信在线下支付市场的威胁。
此前,2019年,支付宝与微信围绕“刷脸支付”开启了支付大战,支付宝和微信各自投入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补贴,鼓励用户对刷脸支付硬件进行数字化改造以及相关推广。
战争开始的信号,依然是公布的补贴计划。2019年3月,支付宝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0亿元,扶持商家完成刷脸支付硬件数字化转型。9月,其再次推出“无限投入”政策,市场传言微信将补贴100亿元。不过,此次补贴规模遭到微信否认。支付宝也表示,无限投入不是指补贴,而是针对刷脸行业的整个投入计划。
2020年这场刷脸支付的“战争”随着疫情的突如其来而暂停。如今,随着微信“扫掌支付”的上线,似乎一场新的支付战争即将打响。这一次,发起者从支付宝变成了微信。
在刷脸支付大战中,刷脸支付硬件设备的核心是3D视觉传感器,为了推动人脸识别培育市场,需要大量投入新的硬件设备,这带动了国内3D视觉传感器赛道的发展。
此次刷手掌支付采用的是什么传感器技术?将带动哪些国产传感器赛道发展?
微信“掌上支付”功能如何实现?关键就在这些传感器上!
据悉,微信掌扫采用最先进的“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针对用户“无介质”“非接触”“高便捷”“高安全”等需求,提供了补充支付方式。
在今年3月举办的“2023微信公开课PRO——‘微信约你’”上,微信公开课讲师张颖谈到了“掌心刷脸”支付。张颖表示,这种支付技术相对复杂,首先要解决复杂的光照环境,因为不同的光照条件会让识别变得困难;其次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生理差异,有的人掌心有老茧,有的人皮肤太黑或者太白,掌心刷脸的习惯和速度也各有不同。但优势也很明显。掌心刷脸是双因素验证,一方面有掌纹,一方面有掌静脉,可以解决双胞胎的识别问题。“几乎没有人的掌纹和掌静脉验证会不一样,是一种更安全、更准确的识别方式。”
可以看出,微信掌心支付同时采用了两种生物识别技术——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
什么是掌静脉识别?什么是掌纹识别?使用什么传感器?
将近红外线照射到人体手掌上,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手掌反射的光线,特定波长的光波照射到人体手掌上,就能得到清晰的静脉血管纹路图像。
基于此原理,掌静脉识别技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感应手掌反射的近红外线强度,辨识出静脉的位置,再将识别对象的掌静脉纹路等生物特征信息与事先收集的特定人员掌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以确认身份。
▲利用红外线传感器进行手掌静脉识别的过程
静脉纹是人体皮下血管的网状结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肉眼几乎看不见,只有使用红外照明才能从身体上获取,因此窃取或伪造手掌静脉信息非常困难。
掌纹是指手掌表面的各种纹路,这些纹路的特定排列组合形成了掌纹的唯一性。掌纹的特征可以用于身份认证,比如主纹、皱纹、乳头纹、三角点等。与指纹相比,掌纹可以提取的特征更多,蕴含的信息更丰富。
掌纹识别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提取用户手掌图像的模式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掌纹识别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掌纹识别主要流程
可见,掌纹识别技术的基础是图像采集,这里需要高精度的图像传感器来采集掌纹信息。
据悉,掌纹识别所采用的光学成像识别技术来自腾讯优图实验室,该实验室定位为腾讯顶尖AI实验室,该实验室的成像技术最早应用于QQ秀相关产品,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升级,该实验室还研发出了适用于无人工厂的AI质检产品。
所以微信掌上支付识别=掌纹识别+掌静脉识别。下图是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高精度高安全非接触掌纹识别系统”项目的展示效果。该项目研究复杂背景、复杂姿势下的高精度高安全掌纹识别机制,采用掌纹+掌静脉双重识别。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掌纹+掌静脉的双模态数据,这也是微信手掌识别的实现方式。
▲来自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项目《高精度高安全性非接触掌纹识别系统》
虽然手掌滑动识别需要同时使用红外感应和图像感应,但目前已经开发出可以同时捕获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可以看出,相比于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方式,微信掌心支付同时采用了掌纹识别和掌静脉识别,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隐私优势。
▲各类识别技术优势对比
1300亿元,生物识别技术混战,国产传感器崛起!微信掌上支付背后的传感器公司是谁?会是国产传感器新王者吗?
据&预测,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24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83亿美元。而根据市场研究网预测,到2025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30%。
事实上,“刷手掌支付”并非新鲜概念,国内外科技公司此前均有尝试,其中不乏支付宝、亚马逊等巨头。
2014年10月,支付宝展示了尖端的生物识别安全技术,包括人脸、声纹、掌纹、指纹、手写和按键识别等。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与现有的数字密码形成互补,甚至在某些场景和环节,其安全性远优于数字密码。
亚马逊在2020年发布了名为One的掌纹识别系统,并将其运用到 Go便利店的支付系统中,实现“手刷”结账。2021年8月,One正在扩展到加州65家全食超市。
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再到如今的手掌识别,生物识别技术似乎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混战的背后,是国产传感器的崛起!
2013年,苹果发布了全球首款前置指纹识别手机 5s,并将Home键、支付等功能融入指纹识别,指纹识别传感器技术来自已被苹果收购的—美光科技。
2014年12月,魅族发布MX4 Pro,成为国内首款采用前置指纹识别的安卓手机,其背后的指纹传感器来自于国内传感器厂商汇顶科技,后者是全球首家前置指纹识别厂商。
此后,汇顶科技走上了快速成长的道路,并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识别传感器公司,而国内指纹识别领域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传感器公司。
2017年9月,苹果推出了第一款搭载面部识别技术的手机 X,开启了面部识别在消费电子市场的普及之路。
2019年,支付宝与微信的刷脸支付大战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刷脸支付硬件设备的核心就是3D视觉传感器,而为了推广人脸识别,培育市场,必须大量投入新的硬件设备,这带动了国内3D视觉传感器赛道的发展。
据悉,支付宝人脸识别设备的3D视觉传感器及模组供应商为奥比中光,该公司是中国3D视觉传感器领军企业,继苹果之后,推出了全球第二款量产的手机3D视觉传感器。(相关信息可参阅《亚洲第一3D传感器公司上市!》)
刷脸支付推动了国内3D视觉传感器市场的发展,最终奥比中光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3D视觉传感器第一股上市公司。
如今,随着微信加入刷手掌支付功能,另一家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管,生物识别领域的又一场战争即将打响。
那么,微信手掌识别背后的传感器公司是哪家?
据新智讯了解,微信推出的“掌上支付”终端的光学模组主要由深圳光鉴科技提供,负责底层硬件的研发和生产。舜宇光学也有参与,但由于舜宇光学属于支付宝体系(今年初,舜宇光学成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第四大股东),微信似乎并没有提供太多的资源支持。此外,舜宇光学似乎正在与支付宝合作开发掌上支付终端。
舜宇光学是国内光学传感器及模组巨头,但考虑到其支付宝背景,在微信掌心识别硬件研发中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而微信掌心识别硬件背后的传感器公司则是深圳光剑科技。
据光鉴科技官网介绍,其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3D感知传感器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光学传感、智能感知、感知计算三个层面,拥有3D摄像头模组、3D重建算法、3D人脸识别算法等软硬件的研发和量产经验。
有意思的是,光剑科技的三位主要创始人(CEO、CTO、首席科学家)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