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美团支付悄然上线美团App,与拼多多、支付宝、微信支付并驾齐驱,用户使用美团支付还可享受一定补贴。
用户只要进入“美团钱包”,就能看到美团支付界面,绑定银行卡、设置密码后,就能完成支付,iOS用户还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支付。
美团支付目前功能非常简单,除了常规支付外,只有“支付码”、“现金券”和“一元抢”三项服务,此前美团还推出了绑定银行卡支付的服务,但最终的支付流程是通过第三方网银门户完成。
近两年,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对于美团而言,在O2O市场站稳脚跟后,自建支付体系,逐步进军消费金融业务,也是合情合理的。去年美团的招聘信息就透露出一些端倪,去年11月曾有消息称,美团要求旗下销售人员下架支付宝商户,撤掉支付宝的宣传海报和支付标牌,商户停止使用支付宝。
报告显示,美团是继滴滴打车之后第二大微信支付入口,使用微信支付的美团用户占全部微信支付用户的30.5%,占总支付次数的38.7%,微信还为美团开辟了多个支付平台的专用入口。
用例可以视为支付业务的护城河,作为吃喝玩乐最大的移动消费平台,美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与占据近90%网络支付市场份额的支付宝、财付通相比,新美团支付显然尚无力与其抗衡。
另一方面,支付业务的核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水电煤气费、信用卡还款、公共服务等基础支付功能外,支付业务正扮演着投资理财、信用消费等金融活动入口的角色。进军支付业务,再从支付业务切入金融业务,显然是互联网公司涉足支付业务的统一策略。京东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在2011年5月,京东就宣布与支付宝分手,推出自己的支付业务。京东钱包除了单一的支付功能外,还连接着丰富的金融内容,其粘性是单纯的支付无法比拟的。
支付对于交易闭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支付本身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至少目前来看,美团支付想要挑战支付宝、微信恐怕还不太现实。
网上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