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微信小程序就因一款名为《跳一跳》的小游戏而正式声名鹊起,一时间微信小程序甚至成为主流VC关注的焦点,众多开发者也参与到小程序项目的开发中。
同年,百度、阿里、今日头条等平台也纷纷推出自家的小程序,“超级应用+小程序”几乎成为标配。此外,华为、小米、OPPO、vivo等9家手机厂商也联合推出快应用标准及平台,试图以“系统级小程序”与微信小程序一较高下。
但事实上,即便在国内头部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下,快应用也未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相反,微信小程序却保持着高速增长。据腾讯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小程序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同比增长超过30%,日均使用量实现更快增长,同比增长超过50%,并覆盖了更多商业和民生服务应用场景。
近日,有消息称微信开启了一款名为“小程序开发平台”的限时免费公测,该平台覆盖了开发、部署、产品体验分析等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各项需求。据了解,其中一项重要功能是支持使用小程序原生语法一次编写代码,分别编译成小程序和iOS应用,实现多端开发。简单来说,基于这款开发平台,开发者可以直接将小程序构建成独立运行的APP,可以有效提升开发效率和体验。
其实早在 2019 年,腾讯就针对前端开发者推出了跨端解决方案,虽然还是使用开发语言,但可以支持 Vue、 两大主流前端框架,本质就是为了方便 Web 开发者而打造的类似引擎直通架构。
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成熟的跨端开发框架,但腾讯打造小程序“微信OS”的意图似乎从未停歇。该框架的推出或许也能方便不少之前专做小程序的开发者,在开发小程序的同时推出对应的/iOS应用。
虽然得益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自身的便捷性,微信小程序的用户覆盖范围迅速扩大,但对于一些只存在于微信小程序中的品牌、商家或开发者来说,自然会存在“跳出”微信的需求,去服务更多的用户。
除了开发平台外,近日有用户反映,长按聊天窗口的图片,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多打开方式”选项。点击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小程序打开图片,但目前仅支持用户已经使用过的小程序。比如可以在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图片中的同款商品,并在微博上发送相应的图片内容。
相较于目前APP内跳转第三方APP的方式,微信通过小程序完成这一功能,无需调用第三方APP。这无疑也得益于越来越多的APP开始推出微信小程序版本。豆瓣、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在微信中提供了简化的功能,比如浏览内容、发送评论等。
不难发现,上述这些平台基本都是已经非常成熟的平台,在微信中推出了相应的小程序作为补充,旨在帮助微信生态中逐渐成熟的小程序快速转型为APP。
有人认为,既然微信完全可以依赖小程序来实现相关服务,比如电商、生活服务等,这一举动是否多此一举?其实,基于微信开发的小程序、应用也必须依赖它们而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程序/应用上线,这不就相当于在应用市场中多了一个隐形的“微信应用市场”吗?
目前,微信和APP合计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3亿,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如今的微信,已经不再只是小程序、小游戏、订阅号、视频号,还有连接这些服务/内容的“搜索”,已经形成了一个类似浏览器的完整生态。
逐渐成长的微信小程序生态还在进行着更多的优化、调整和探索,比如近年来不少品牌利用“小程序商城+企业微信+微信群”探索直面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小程序电商也在将视频号与线下门店营销相结合。
相较于近年来手机厂商推出的“快应用”,微信小程序显然更加成熟,也走上了推动行业标准制定的必然道路。而为了尽可能降低搭建门槛,微信必然需要为开发者提供更多门槛更低、更加便捷的开发工具。
今年年初,微信团队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连接更多线下场景和服务”,这标志着小程序上线已五年。事实上,微信也在依托其强大的社交属性,拓展任何可能的商业方向。
虽然很多人批评腾讯此举“垄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程序的用户友好度还在不断提升,比如向悬浮窗的迭代、半屏小程序的推出等。而毫无疑问,微信正在尽最大努力让用户尽可能多地留在自己的平台上,而不是“跳来跳去”,并正在努力构建更完整的小程序生态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三一君,经36氪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