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消息:如今,“免密码支付”出现在市民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用微信扫码乘坐公交车,无需输入密码即可自动扣费。比如用手机叫滴滴,下车后不用动,车费就能自动扣除。
近日,上海乘客J先生乘坐滴滴快车,车费38元,行程结束后,通过免密支付被扣款128.07元。后发现快车司机多收了他未发生的三项额外费用,“高速公路费30元、路桥费30元、停车费30元”,共计90元。投诉后,滴滴退还了多收的费用,并表示无法主动监督司机收取的费用是否合理。
滴滴司机乱收费
这一切都是因为“免密码支付”
银行卡小额免密码支付也是诈骗的一个诱因。近年来银行推出的小额免密码闪付功能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利用该功能盗取卡内资金的机会。上述银行负责人表示,如无必要,微信、支付宝和绑定银行卡的“小额免密码支付”功能可以关闭。使用手机支付时,建议只将小额银行卡绑定到APP上。删除APP前,记得解绑绑定的银行卡,降低个人支付账户被盗风险。“还要警惕不明网站、户外免费网站,防止不法分子盗取你的用户名和密码。”
不少乘客在使用网约车时遇到了服务问题,但目前尚未接到有关未经确认而额外付费的投诉,因此无法确认滴滴的系统是否存在漏洞。
对于“免密支付”的开通,公民在便利生活的同时,应注重消费安全,谨慎开通。同时,开通前应认真阅读服务条款,充分了解免密支付的使用范围和服务内容。如出现问题,应及时保留证据,并向主管部门和系统平台投诉。
小编提醒大家,首先,一定要确认自己主动开通了该服务;其次,一定要了解享受“免密码支付”优惠的时限,最好随时记下来;最后,一定要了解如何在不同的软件中取消免密码支付功能。唯有时刻主动,才能保障自己的财富安全。
我们提供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支付系统、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支付牌照并购等服务。业务咨询请添加微信(),添加微信时请注明用途!投稿、广告合作、举报支付机构违规行为请发送邮件至。